《媽媽的公主病》書摘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本很不錯,詳盡、實用,書封我好喜歡,實體更有質感。

我理解的重點––公主病媽媽:
自戀型性格、認為女兒是自己的延伸、注重形象不注重實質;
會掌控女兒的生活、貶低女兒的自尊、漠視女兒的感覺、嫉妒女兒的成就,
甚至模倣女兒,包括搶女兒男友 = = (我OS:真慘……Q_Q)

ps. 公主媽媽對兒子的影響則會呈現在媳婦上……

女兒會不敢分享好的事情(習慣性地怕顯得驕傲,怕被潑冷水、被否定、被比較……)
-> 習慣性低姿態的結果:別人也會小看妳 + 會變成好像只會抱怨的負能量人會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總有個聲音告訴她不要自以為是、太天真、眼高手低……)
-> 不敢脫離可能一點都不舒適的舒適圈、把自己往低境推以求安全感
然後一直惡性循環……


書摘

p.154

為什麼有些(公主病媽媽的)女兒們成了高成就者,有些則搞自我傷害?
大多數時候高成就者一生中曾經碰到貴人,外婆、阿姨、父親,或其他近親,此人給了她正向訊息,使她得以平衡或對抗來來自母親的負面訊息。
這位貴人往往充滿愛心,能理解她、滋養她。
自我傷害者往往沒有這樣的貴人幫她,就算碰到這類人,相處時間不夠長,無法產生影響。

如果妳母親否認自己真實的感覺,那麼她也不會讓妳有自己的感覺。

如果一位母親不愛她的孩子,或者認為孩子不夠好,孩子就會相信自己不可愛、也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沒有人挑戰這種扭曲的觀念,並讓孩子知道她有價值、是珍寶,那麼孩子就會內化這些負面訊息,最後確定自己不可能改變。


p.171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在情感和私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很容易就會落入自責遊戲中,
而非選擇錯誤對象而已。

如果妳覺得下面的情況聽起來不陌生,就要小心:
妳不想落入檢驗伴侶好壞的自戀陷阱中。
如果妳將理想伴侶變成壞蛋,可能會覺得必須在他拋棄妳之前先拋棄他。
被拋棄的感覺很可怕,因為妳本來就已經覺得被拋棄了。

父母可能身在妳旁邊,但妳覺得情感上自己是棄兒。
妳或許繼續被虐待,或維持不完整的關係,覺得自己反正不值得有更好的。


p.176

健康的男人不會希望被控制或撫育,他會希望回饋伴侶。他了解如何互依互助。

施予行為其實只是捍衛自己依賴性的作法––內心深處那些未滿足需要的偽裝。


p.231

自戀型性格母親的女兒通常看不出自己好到被別人嫉妒的地方,而只是覺得自己又做錯了什麼事。

《仙履奇緣》是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們最津津樂道的童話故事。



raw-image

書籍資訊: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3283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巷弄裡的雪花
54會員
330內容數
冬日迎春戲雪,古道潑墨行俠。 在巷弄裡,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巷弄裡的雪花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陰影「不等於」創傷。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得好好的,哪裡來那麼多陰影和藉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否定思維)就是一種陰影。陰影,比較像是負面的、隱匿的,連自己都想否定、甚至否認的那些部分。重點在於,你是只想無視它,還是把它當成一個提醒,藉此重新審視調整,活出更自在美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4/12/10
陰影「不等於」創傷。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得好好的,哪裡來那麼多陰影和藉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否定思維)就是一種陰影。陰影,比較像是負面的、隱匿的,連自己都想否定、甚至否認的那些部分。重點在於,你是只想無視它,還是把它當成一個提醒,藉此重新審視調整,活出更自在美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4/11/07
看起來就是一本超級專業的出版書,一定很有幫助!我這個出版菜鳥滿懷期待買下它,想著讀完就能增進一甲子的功力……
Thumbnail
2024/11/07
看起來就是一本超級專業的出版書,一定很有幫助!我這個出版菜鳥滿懷期待買下它,想著讀完就能增進一甲子的功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病態型自戀》集結了五十篇自戀型人格疾患者的小故事,搭配插圖,呈現各式各樣病態自戀者操控他人的手法。同時分析自戀者的心態和目的、這些手法對受害者的影響、受害者該如何應對,並附上「操控手法放大鏡」欄位,作為註解。
Thumbnail
《病態型自戀》集結了五十篇自戀型人格疾患者的小故事,搭配插圖,呈現各式各樣病態自戀者操控他人的手法。同時分析自戀者的心態和目的、這些手法對受害者的影響、受害者該如何應對,並附上「操控手法放大鏡」欄位,作為註解。
Thumbnail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Thumbnail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Thumbnail
先旨聲明,千萬別被書名所誤導,雖然此書叫《世上只有媽媽好》,但這並非一本關於母慈子孝的小說,相反,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都會知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根本是屁話。誰說父母必然愛孩子多於自己?當父母只愛自己,甚至對子女產生敵意,孩子又能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從來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不管父母如何對待他們也只能
Thumbnail
先旨聲明,千萬別被書名所誤導,雖然此書叫《世上只有媽媽好》,但這並非一本關於母慈子孝的小說,相反,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都會知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根本是屁話。誰說父母必然愛孩子多於自己?當父母只愛自己,甚至對子女產生敵意,孩子又能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從來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不管父母如何對待他們也只能
Thumbnail
每次只要有人在網路上或電視上訴說自己的父母如何讓自己感到痛苦,總是會有一派的人出面聲討並且指責不應該批評生養自己長大的父母,認為這是一種忘恩負義的不孝行徑。但假設我們都不去談父母所帶來的創傷,難道就能自然抹滅或消除內心的傷痕嗎? 作者在三十歲的那年才赫然發現自己不斷被母親虐待荼毒,在此之前感受到的是
Thumbnail
每次只要有人在網路上或電視上訴說自己的父母如何讓自己感到痛苦,總是會有一派的人出面聲討並且指責不應該批評生養自己長大的父母,認為這是一種忘恩負義的不孝行徑。但假設我們都不去談父母所帶來的創傷,難道就能自然抹滅或消除內心的傷痕嗎? 作者在三十歲的那年才赫然發現自己不斷被母親虐待荼毒,在此之前感受到的是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初發現《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未看就知道這部作品會讓我很有共鳴;但因為知道自己會太容易忿忿不平,因此一直沒有完整閱讀。最近為了提前為新作做功課才斷斷續續讀完,覺得整體結構和故事間的串聯頗有巧思,有點像《解憂雜貨店》裡的環環相扣。讀到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劇情越來越引人入勝,會忍不住一口氣嗑到最後
Thumbnail
初發現《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未看就知道這部作品會讓我很有共鳴;但因為知道自己會太容易忿忿不平,因此一直沒有完整閱讀。最近為了提前為新作做功課才斷斷續續讀完,覺得整體結構和故事間的串聯頗有巧思,有點像《解憂雜貨店》裡的環環相扣。讀到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劇情越來越引人入勝,會忍不住一口氣嗑到最後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