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清,如果我說,我需要你呢?」 「你要的東西,我這裡沒有。」他的手撫摸上自己的胸膛,如平靜大海一般的眼睛看著晉晏,「我只有這個身體,你要就拿去。」
一九年冬天,KURUMA的長篇作品《流》在鏡文學及大B版連載,每回追著更新搭配BGM,看著阿清和莊晉晏的故事都覺得好揪心、好心疼!蹲在電腦前舉著內心小旗希望他們快點在一起!
時隔一年,一木工作室很幸運能再次與作者合作,將莊晉晏與李子清的故事出版成書,書將按照慣例收錄獨家番外,據作者透露,近期也會有許多相關的小故事釋出(故事請至KURUMA粉絲專頁:
MUG隨意誌)。
今天,在一樣寒冷的冬季,一木也準備了幾個問題,於書籍正式出版前邀請作者與讀者暢談分享!
以晉晏和阿清為主角的《流》是短篇〈流〉的衍生長篇故事,後記中作者提到續作的部分理由來自有讀者希望阿清「不只幸福、還覺得人間值得」。好奇是什麼原因,KURUMA選擇了「晉晏」走進阿清的生活?
短篇〈流〉之後我還寫了兩篇後續,表現阿清對緣分不強求、身邊的男人都只是露水姻緣的感情觀。因為很喜歡另一位主角小心翼翼很怕把阿清嚇跑、求而不得的形象,不知不覺間他的設定也越來越完整;於是在決定將阿清的故事寫出來後,考量阿清的個性,另一半這個重要的角色就非愛到卡慘死又捨不得離去的小老闆莫屬了。
作為主角的晉晏,地位曾被排在鐵工廠的廠狗嘎逼之後,最後恭喜抱得美人歸。關於晉晏,KURUMA是否有特別想聊的地方?或是晉晏在哪幕場景最印象深刻或感動。
晉晏這個角色的初始形象雖然一開始就有了,但他的際遇、思考模式、隨著劇情該如何轉變等等,塑造這些花了我很多時間。我自己很喜歡的是他也像所有人一樣會遲疑、膽怯,但只要想通了、下定決心,就會非常堅定;例如引導阿清向姑姑坦承手傷、不追求名分但願意用一輩子證明真心,他擁有讓身邊的人也都相信這一切能順利成功的力量。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他用手接住阿清的菸蒂那幕吧,那是轉交傷口的過程,晉晏不喊痛,而是安慰阿清,他出現在那裡真是太好了。
海港與鐵工廠兩地是《流》的主要場景,其中「海」更是貫串全文。海對生於濱海城市的阿清有家的意象,KURUMA在其他作品〈bottleship〉也曾以航員作為故事主角。想問海對於作者的意義,以及放在阿清身上的原因。
我想是因為臺灣是個海島國家,很容易就能看到海吧,從史前開始的臺灣就和海分不開,至今也以海和全世界連繫著(好像在寫什麼廣告詞)。我喜歡海,看著海時脫離現實,但周而復始的海浪又有一種日常感,很安心。
阿清和海的連結,當然最一開始就是因為〈暗流〉這首歌,拍謝少年是一個很會寫海的樂團,這首歌的歌詞沒有提到海,但就算不看MV,腦海也能充滿海的景象,因此阿清是漁村出身這點很快就確定;加上阿清的設定是輟學找工業方面的工作,我覺得鋼鐵的味道和海的氣味很相近,整篇寫下來也很契合他的形象。
《流》的故事中有許多BGM:拍謝少年〈暗流〉、伍佰〈仝款的月娘〉和滅火器〈長途夜車〉⋯⋯想請作者簡單分享這些歌對應角色或是你個人在創作中的心境。
我第一次聽到〈暗流〉這首歌時,對於「時間和際遇造成人的轉變」非常有感慨,很多我們看似尋常的人,背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因為種種原因而成就現在的模樣,並且繼續在這個社會努力生活下去,這是開啟這個故事最重要的契機。
〈如果你冷〉本來被用在後續短篇裡的小老闆身上,因為尾牙在冬天,而且歌詞也很符合這個角色想大聲說「愛」但生怕嚇跑阿清的形象,後來便延用在長篇裡。這首歌陪伴我一半的寫作時間,還差點拿來當續寫後的書名。
寫到中途我重新找了《釘子花》這張專輯來聽,
〈仝款的月娘〉是老大寫給媽媽的歌,很符合阿清對姑姑的心情。
〈愛你無目的〉和
〈種子〉則很適合癡情的晉晏。我想表現腦海中青年到壯年阿清坐著客運公車返鄉、回城市的畫面,才找了
〈長途夜車〉來聽,寫收尾時都在聽這首歌,邊聽邊寫邊為阿清哭XD
除了主角,晉晏的表弟育陞也同為圈內人,且在出櫃過程中還有一段路要走。
想請問在未來我們是否有機會看到關於育陞和他男友的故事?
目前是沒有規畫啦,因為比目魚小妹那關還有點難過。另外主要是我不太喜歡強調不被接受、不受祝福的悲情感,在寫阿清的時候雖然無法避免,但也很盡量想淡化抵抗性向差異的描述。但到中後段透過美香和姑姑的對話,算是給了表弟一個可展望的未來。
番外篇章可以看到主角鬥陣後的相處恩愛日常,而收入在出版的獨家番外更是有晉晏家人出場的戲份。可以請KURUMA聊聊晉晏的父母爆米香女士和鮪魚肚俠客嗎?
晉晏的爸爸是從學徒、師父一路到自己開工廠,是部分鐵工廠工人的縮影,在故事裡安排他,除了強化晉晏頭家囝的身分,也用來表現我從小觀察老一輩人們的人情來往,各種階層都會有各種個性的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有很多現實的故事,但也有一些人願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去幫助彼此,我想表達這種溫暖的感覺。
美香姐這個角色是為了突顯晉晏生活在經濟相對優渥、且對待性向較善意的家庭裡,是養成晉晏性格的重要存在,不過她到中途就爆衝了,和爸爸一起擔負起衝破阿清最後顧慮的角色。
承上題,阿清的家人屘(ㄇㄢ ˇ)叔每次出現,常讓人看得心暖暖的。想請教KURUMA設定屘叔陪伴著阿清的契機?
在我取樣的鐵工家庭裡,就有這麼一個因為幼時生病而影響智力發展的孩子,他痴傻又常常被戲耍,但他並不是完全對自己的狀況不明瞭,這些都讓我對他印象很深刻。最一開始只是想設定某個家人讓阿清必須回家辦喪事,選用這樣的形象則是為了讓屘叔成為阿清不得不離家去賺錢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成為影響阿清個性最重要的家庭成員,他讓阿清早熟又很有責任感,也養成犧牲自己欲求的壞習慣,但是他天真無憂的個性也是阿清在求學、失學、失去家人時的支持與撫慰。
故事裡阿清帶著晉晏造訪他的私房景點,其中的描述和後續的情節發展讓人意猶未盡。是否可以請問此景的靈感來源,或是真的有其地點讓讀者們可以去踩點呢?
漁村沒有特定的地點,主要是混合蚵仔寮、興達港等南部沿海的鄉村形象,去吃吃海鮮還不錯,但也要小心不要被當盤子XD
阿清的家和閣樓也沒有實景,但在寫海邊的房子時,我常常會想起《巧克力戰爭》這部國片裡的海邊堡壘,寫閣樓的海景時則會想起《月光下我記得》裡楊貴媚憑欄的月光小棧,以及雷光夏
〈原諒〉MV裡《黑暗之光》的電影場景。
最後一題,KURUMA的前作《時雨》和《暗光》背景和《流》一樣,也都在台南與高雄。KURUMA自己又有什麼私房景點想推薦給讀者?也想問問家鄉在創作過程中產生的連結。
我在臺南唸書,對歷史文化的形塑主要都在臺南,所以反而是高雄自己的故事更陌生。但不管是哪裡,我都沒有認真把它們寫成故事,這幾年不管是把城市做為背景,或者寫城市本身的歷史,對我來說都是一件新的、還在學習的事;透過這些嘗試,才知道圍繞在自己身邊、習以為常的人事物,其實都有很多故事在背後,從而更加有認同感,感覺自己真正歸屬這片土地。
我平常很宅不太出門,去的都是大家也會去的地方,所以沒什麼私訪景點,抱歉(廢)最近去逍遙園覺得還不錯,我很喜歡古蹟埋在市區裡的感覺,比起台南,高雄較少這樣的地方。TST的麵包很好吃,有咖啡的咖啡很好喝,勞工公園花市逛完心情很平靜。臺南我不常回去,新的點太多,都去老地方,想買杯子就會去鹿早,東菜市附近的鯛魚燒和鹹酥雞好吃。◼
《流》實體書將於二〇二〇月一月底開放預購,更多資訊可以關注
一木工作室粉絲專頁。KURUMA其他作品《時雨》、《暗光》作品,可至下方連結購買:
實體書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