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定義,人人各有所鍾,如果說呈現人們思考的多向度、反映行動背後的情感與信念,並在作品中展現了一致性、完整度,是好故事的重要元素,那麼,這本文筆優美、敘事流暢的青少年小說,就是這樣一本適合成年人在緊湊的生活之際,回想初心之時,可以拿起來閱讀的作品。
*
因為是小說,自然有聚焦、戲劇性的安排,然而將書中事件放回日常生活,不也是隨處可見的嗎?
*
人物的信念,可以反映出創作者的信念。讀完故事之後再讀書末「作者的話」,有共鳴。摘錄如下:「開始創作這部作品之前,我對自己下了幾道咒語——去創作有別於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小說吧。比起表面上顯眼突出的問題兒童,讓尋找自己的光芒而孤單奮鬥的平凡孩子成為主角也不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將哲學融入其中,讓青少年能輕鬆的接觸,但願我的固執能成為與世界相通的鑰匙。」
書背文案提到其他兩本作品參照,分別是《解憂雜貨店》、《在咖啡冷掉之前》,我只看過其中一本,僅以讀過的來說。彼時於相近時間閱讀《解憂雜貨店》和《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讀完後有種悵然若失、惆悵盤旋迴盪著;或許是種巧合?
人在壯年期間乃至步入中年期間會經歷一連串重大選擇,在高峰低谷之間會如何選擇、如果過日子,或許,跟本人在青春期的閱讀內容物、閱讀量大有關係。脫離青年期之後,我們也許以為自己的青春期,不就是經歷沒完沒了的各種風暴嗎?但是,以比喻來說,青春期是一段翻鬆土壤的期間:心地的土壤、思想的土壤、習慣的土壤⋯⋯。
步入壯年的尾聲,想要重新為生活定錨,想在職銜、家庭角色之間,重新認識、建立、探問自己是「誰」,為了「身份」這件事情而暗自苦惱時,不妨回想青春期的自己的閱讀生活。如同作家如果要能持續創造,就不能迴避一直想迴避的部分,爬梳後可能就通了:那些充分的、那些不充分的,然後,開始接續建立、或者重新創造。
*
對於「時間」,後來,你怎麼想?
____
備註:
作者金仙榮(김선영)、譯者簡郁璇,原作2012出版。本文作者閱讀版本為2020麥田出版。
博客來書籍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844?sloc=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