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誰無鳥事,換個想法,或許沒這麼糟

    隨著科技發展,大家發洩怨言的方式除了寫在自己收藏的小日記上、說給時不時被約出來倒垃圾有如樹洞般的朋友聽之外,最頻繁的方式就是藉由社群網站來一吐為快了,當然我們可以自行決定要開放給誰看、希望誰來幫你拍拍,但有時候,就是或多或少會影響到閱讀的人。
    你可能會說,那是我自己的天地呀,就像日記一樣,我當你是朋友才開放給你看呢!你不想看可以選擇略過不閱讀呀?但關心你的人,很容易從你的隻字片語中猜到你的心情,這時候,是安慰不是?是忽略不是,常拿捏不準。我身為抱怨王,不是說抱怨不行,而是如果同一件事,我們轉念用另一個方向看,應該會找到不同解鎖的方法。
    今天花了二小時,一下子看完朋友大推的盧建彰導演的新書《最大的示愛》,讓人心頭暖暖的。人生難免有許多狗屁倒灶的事要面對,例如:水龍頭壞掉、例如:跑步的時候被狗追、例如:當兵的時候失戀⋯⋯這些當下你覺得好嚴重,不立刻解決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事,用詼諧輕鬆的方式面對,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
    即使舊水龍頭的轉接頭怎麼都拔不下來、新的因為沒有轉接頭也裝不上去,跑了五公里去水電行,看到老闆娘同樣因為拔不下來、必須讓客人用60元購買新的轉接頭時愧疚的表情,瞬間就讓原本的鳥事變成一股善意。明明直接請客人買新的才能賺得到錢不是嗎?為什麼還要嘗試用力修理,直到真的無法了才用愧疚的心來請顧客買新的呢?
    即使在陪孩子上音樂課的時候,看到旁邊有位行動不便、無法言語的弟弟在外和媽媽一起等哥哥下課,想著,他會不會因為身體的禁錮、不能和哥哥過一樣的生活而沮喪?他會不會其實是被媽媽逼著來到這裡的?最後因為媽媽的一句詢問:「你想留在這裡聽是不是?」才發現自己原本的臆測有多悲觀。因為我們都習慣了用自己的眼光臆測他人,忘了這世界其實善意比惡意多、樂觀比悲觀多。
    另外印象很深的一篇是,盧導的女兒有天從幼稚園回來,說班上有18位女生,他和女兒說:「全班有18位女生,扣掉妳,妳還有17位可以認識耶。」女兒回他:「是18位,我也想認識我自己呀!」看到這句話,像是一記當頭棒喝。我們都真的認識自己嗎?我們去上學上班總是想著要交朋友,想透過社群網站了解朋友的興趣喜好,忙著和他們一樣才有共同話題,但是,我們有像想認識別人的心一樣地渴望認識自己嗎?是否,我們在忙著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最該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自己!
    透過這本書,你會發現任何生活中的小事,都能因為張開眼、敞開心成為一件更了解自己與周遭環境的大事,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盧導和他女兒一樣懷抱善意看世界、把鳥事變好事,哪怕每天只是跑五公里、喝一杯養樂多就心滿意足,那或許,生活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