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五):跌市的操作

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在低利率的時代,只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過,將資產投放在股市,最令人痛苦的一點,就是只要有開市,股票價格是會每天變動的。漲當然開心,但股市不是每天都過年的,如果決定長期持有股票當作資產,就必須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遇上修正,甚至股災、大跌。
甚麼叫做「大跌」?像是在去年3月,因疫情憂慮導致股票被瘋狂拋售,我當時手上持有的股票在最慘時候,一大堆從高位跌幅超過50%,總資產大約蒸發一半。
如果遇到這種大股災級別的跌幅,其實也沒什麼好做的,因為每天開市所有股票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深紅。印象中還在臉書上看媒體直播美股熔斷,苦中作樂一下。還記得跌幅來到最深處的那幾天,心情還是相當沮喪,躺在樓下社區花園的椅子上吹吹風,看個半小時盤,然後就關程式、關手機,上樓早點洗洗睡。
2020年3月16日,媒體在臉書上直播美股熔斷。兩天後(18日)再次熔斷。2020年3月美股累計四次熔斷,分別是9日、12日、16日和18日,史無前例。
2020年3月16日,媒體在臉書上直播美股熔斷。兩天後(18日)再次熔斷。2020年3月美股累計四次熔斷,分別是9日、12日、16日和18日,史無前例。
當時我只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我買的公司,會有倒閉的風險嗎?我那時候的判斷是疫情會造成人流和物流的問題,但我手上持股卻是以軟體和雲端股為主,在營運上並不太依賴人流和物流。而且,軟體和雲端公司支持客戶企業營運,只要客戶企業能撐得下去就不太會取消相關服務。因此,就算要倒,也是要等客戶企業倒一片了,才需要擔心會不會火燒連環船,沒必要太早過份悲觀,因為政府不可能沒動作。因此,我也沒有太多動作,在成長股組合的部分就單純靜觀其變。
當然,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熊市」會持續多久?這個沒有人會知道。那時候我只能回溯去看2008年的金融海嘯,以納斯達克指數來看,它在2007年下半年創下的相對高點,要到2011年才回得去,前後花了三年多四年時間。
其實股災雖然可怕,但最可怕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你在股災期間需要用錢,然後不得不在低位賤售股票。我有一位較年長的朋友就分享過他在金融海嘯期間的經歷,他當時持有相當多滙豐控股(0005.HK),但在股災爆發期間卻因結婚需要用錢,於是不得不在低位賤售股票,導致元氣大傷。
所以,我個人是不管再如何看好股市,手邊是一定留有大約足夠未來3年生活無虞的現金。也幸好一直都有這筆資金作為定海神針,才能滿倉撐過去年3月的股災。

「牛市」與「熊市」的迷思
上面我提到一個詞,叫「熊市」,一般與「牛市」相對。據央行說法,牛市係指,金融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時期,伴隨著投資人較樂觀的看法;反之,熊市則指,金融資產價格持續下跌的時期,此時市場將籠罩著悲觀情緒。以股市為例,通常股價如自近期低點漲幅逾20%,即進入牛市;如自近期高點下跌逾20%,即進入熊市。
牛市、熊市的由來,眾說紛紜,不可考。最常見的說法是,人們根據動物攻擊對手的方式,來描述市場,公牛用牛角將對手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熊會用熊掌向下拍擊對手,所以代表空頭市場。(經濟日報,2020年3月24日)
上述定義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看了定義,卻很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覺,就是彷彿一旦牛市結束,進入熊市,「牛熊交替」,空頭市場就必然會持續一段較久的時間,就像過去牛市持續了很多年的狀況一樣。這種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印象,常常會讓投資人無法長期持有股票,常常在想是不是該在熊市來臨前出清,最終錯失行情。
但根據統計,在過去一百多年,美股指數平均大約每3.5年就會出現一次下跌幅度達兩成的修正,如此說來,難道美股每3.5年就要進入一段長期的熊市嗎?事實上當然並非如此,如果拋開牛市、熊市相對的概念,拉長看過去幾十年發展,美股走的是一個單邊的大牛市。中間會有修正沒錯,但總的來說是下跌時間短而急,爬坡時間長而緩,講到底只要世界不毀滅,商業和科技繼續發展,美股長遠來說就是不斷往上爬。

跌市的操作
像去年3月那種規模的股災,一般來說每十年左右才會遇到一次。不過,如果像我這樣滿手都是成長型股票的話,在太平盛世也時不時會遇上幅度不小的修正。以昨晚市況來說,一堆雲端軟體股都集體下殺個5%左右,而且已經是連續第二天的修正。
我自己雖然堅持長期投資原則,但仍然會每天晚上看盤,以直接體會一下不同持股的相對強弱狀況。而持股的相對強弱,我個人覺得在跌市時候看會更加準確,畢竟市場氣氛貪婪的時候什麼股都「雞犬皆升」,我就不在這種時候操作了,就讓子彈飛;但是在市場修正期間,有哪些股特別抗跌,或甚至成為逆市上漲的奇葩的話,反而特別值得關注。
相對應來說,假設在市場下跌時候,某些股比同儕下跌得特別多,而在盤中大家都在反彈的時候卻「該彈而不彈」,這些股我會特別檢視一下它的狀況,假設基本面並沒有特別出色的話,我可能就會酌量減持,然後加到跌市期間表現好的股票身上。很多新手都會犯的毛病是,跌市時候一直關注手上跌得特別慘的股票,然後糾結到底該不該加碼以「攤平」成本,其實根本搞錯了焦點,更浪費了注碼。
我個人的看法是,某隻股票跌得特別慘,即使不一定是家壞公司,也肯定是那陣子不受市場青睞者。除非你對它有特別的信心,否則不應該再加大自己在那家公司上的曝險。如果手上有錢,其實應該加到其他「贏家」身上,讓投資組合當中「輸家」所佔的比例自然地降低。換言之,既然你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在思考加減碼的時候就應該跳脫個股的層次,而以一整個投資組合的成敗作為思考的重點。如此,很多人所說的個股跌多少要「停損」的做法,在控制注碼與組合思維的前提下,可擱置不論。
  • 【立即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每月更新四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包含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以及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財報數據整理與分析,還有許多專屬福利,幫助你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