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男孩女孩你要去哪裡?──《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胡慧嫚×《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
   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故事裡的她/他都掙扎著,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當生命陷入徬徨,「出走」真的好嗎?還是該擁抱「混亂」?

就讓胡慧嫚、蔡伯鑫兩位作者,一起來聊書、聊自己、聊人生,看看生命轉折處,究竟要往哪裡去!

▍我的後記

對話,就像我身為精神科醫師的工作,總是一件最有趣的事。出版社的行銷在會後這麼說:「真的是一期一會……像即興爵士的互動。」

確實是這樣呢。儘管事先有所準備,但更多的卻是依賴臨場的發揮。過程中我們像是各自在談論自己的書,實際上,更是以對方為基礎不斷往上一層層搭建。

於是當慧嫚說到榮格,說到雙向性,我也大膽的直接分享自己是如何藉由這本書來傳達「後現代」的哲學理念。(噢,順便再聲明一次,我真的沒有宗教信仰XD)

其中我最喜歡自己說出的一句話,也是事先沒想過會這麼講的一句話:

心不在這裡(拍胸),而是在外面。

其實書出版以來,我幾乎不太講出「後現代」這三個字,因為那聽起來實在太嚇唬人。但說穿了,「後現代」其實就是邀請我們用一種不同於我們習慣的方式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又要往哪裡去。這裡真的會有那麼一個真實的自我存在於某處,等待被挖掘、被看見、被理解嗎?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我們就是在每次的一期一會中,在每次的探險與旅行中,逐漸成為自己可能的不同的樣子?

有趣的是,儘管慧嫚和我在各自的書的背後有著如此不同的哲學觀,也採取大相逕庭的書寫手法。但就像當天對話最後談到寫作的「起心動念」,其實我們兩人都試圖在主流體制外,去玩出心理治療/諮商的新的可能。慧嫚的或許更像是往外拉出去(讓諮商能擴大到更像是日常的對話),我的更像是往內拉進來(讓走不進診間的孩子有機會跨出那一步),而在這樣的雙向性中,我們在這產生了一個交會點──說故事。

於是好像不那麼讓人意外,那又迎來我和慧嫚另一個共通之處:任何的故事,都需要聽眾。我們都是那麼渴望聽到讀者聲音的作者。

沒錯,那也是一種對話呢(笑)。

就像那天活動的標題,所以,男孩女孩到底要去哪裡呢?在這次對談中我們想當然爾沒給出答案,但或許我們本來就可以不用堅定,不用勇敢,不用清楚的知曉一切。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保持開放,嘗試去冒險、去互動、去對話,持續去走出每一次小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下一步?

真的,心不在這裡,而是在外面。

raw-image

▍參與者的迴響 by 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

長大,得以企及的終點站?永無止盡的進行式?

兩本好看的心理小說,胡慧嫚的《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主角是心理諮商師與迷惘少婦;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主角是精神科醫師與拒學少年。兩位作家的共同關懷是:生命的相遇、心靈的陪伴,還有關於長大這件事。

聆聽他倆兒的分享,默默問著自己:是甚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

應該是32歲那年吧,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超級晚熟。迫使我長大的是直面生死。當我還不知道如何當母親時,生了兩個兒子,完全不懂應該如何愛這兩個小生命;當我深深依戀母親和奶奶的寵愛時,這兩位最愛我也是我最愛的親人相繼過世,儼然孤兒。恍恍走在迷霧森林裡,迷惘,混亂,憂傷,哀痛,自責……

那時,才深深意識到我必須長大,擔負成為母親的責任,也要擔負疼愛自己的責任。三十多年過去了,我真的長大了嗎?

心靈旅行,向內,向外,向上,向下,向前,向後,沒有終點,永遠止境。旅程中的體驗,自會開展另一段心/新旅行,與他人相遇,與自己連結,繼續朝向長大前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2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3/01/01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2023/01/01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2021/04/12
作為這本書的作者,想要不太尋常的發出一個邀請: 「歡迎全台各地的讀書會邀我加入一起討論我的書!」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已經這樣親身加入了幾場讀書會,深深覺得每次的對話都讓我這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像是一個持續「共同創作」的過程,對讀者、對作者,都帶來新的想法與看見。或許這也是我會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Thumbnail
2021/04/12
作為這本書的作者,想要不太尋常的發出一個邀請: 「歡迎全台各地的讀書會邀我加入一起討論我的書!」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已經這樣親身加入了幾場讀書會,深深覺得每次的對話都讓我這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像是一個持續「共同創作」的過程,對讀者、對作者,都帶來新的想法與看見。或許這也是我會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Thumbnail
2021/03/26
主持:廖敏如(二信高中輔導主任暨PBL社團指導教師) 主講:二信高中PBL社團成員、蔡伯鑫 日期:2020/12/11(五)14:00-17:00 地點:基隆,二信高中 ▍我的後記高中生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一本小說可以創造出什麼樣新的對話與連結?昨天我前往基隆二信高中,參與了一整個下午的…
Thumbnail
2021/03/26
主持:廖敏如(二信高中輔導主任暨PBL社團指導教師) 主講:二信高中PBL社團成員、蔡伯鑫 日期:2020/12/11(五)14:00-17:00 地點:基隆,二信高中 ▍我的後記高中生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一本小說可以創造出什麼樣新的對話與連結?昨天我前往基隆二信高中,參與了一整個下午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空橋上的少年》是蔡伯鑫醫師的第一本小說創作,大膽打破傳統醫師/患者的距離,透過故事陪伴彼此,讓少年們明瞭自己並不孤單,隨時有人支持,本月《空橋上的少年》下部接續推出,上下兩部全員到齊,全書22萬字由主播顧紘恩獨挑大梁完成,充分展現少年的堅毅。」
Thumbnail
「《空橋上的少年》是蔡伯鑫醫師的第一本小說創作,大膽打破傳統醫師/患者的距離,透過故事陪伴彼此,讓少年們明瞭自己並不孤單,隨時有人支持,本月《空橋上的少年》下部接續推出,上下兩部全員到齊,全書22萬字由主播顧紘恩獨挑大梁完成,充分展現少年的堅毅。」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日期:2020/09/27(日)19:30-22:00 地點:高雄,穀雨珈琲 ▍活動介紹 by 穀雨珈琲 這次的讀書會,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說…… 穀雨&無蔽&合理餘香已經低調、守株待兔、姜太公釣魚的舉辦讀書會至今已第六場,這過程中充滿歡笑與淚水,都是我們開咖啡店額外的收穫,也是時候…該…釣到大魚…
Thumbnail
日期:2020/09/27(日)19:30-22:00 地點:高雄,穀雨珈琲 ▍活動介紹 by 穀雨珈琲 這次的讀書會,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說…… 穀雨&無蔽&合理餘香已經低調、守株待兔、姜太公釣魚的舉辦讀書會至今已第六場,這過程中充滿歡笑與淚水,都是我們開咖啡店額外的收穫,也是時候…該…釣到大魚…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8/29(六)15:00-17:00 地點:基隆,見書店Sea To See Bookafé ▍活動介紹 /「蔡醫師,你的新醫院,看得到海嗎?」 我搖個頭:「還要穿過一個隧道。」 「隧道嗎?」 「嗯。」 他點點頭,低聲又重複一遍「隧道啊」…/ 這是一本穿梭在「臺北」…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8/29(六)15:00-17:00 地點:基隆,見書店Sea To See Bookafé ▍活動介紹 /「蔡醫師,你的新醫院,看得到海嗎?」 我搖個頭:「還要穿過一個隧道。」 「隧道嗎?」 「嗯。」 他點點頭,低聲又重複一遍「隧道啊」…/ 這是一本穿梭在「臺北」…
Thumbnail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
Thumbnail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Thumbnail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書中的主角叫「易晴」,而在現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或許會是有意義的巧合。就像作者胡慧嫚老師在自序中提到,「會慢(慧嫚)」與「不會慢(胡慧嫚)」這樣看似兩極的衝突,也似乎是自己在一生中致力探索與整合的方向。
Thumbnail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書中的主角叫「易晴」,而在現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或許會是有意義的巧合。就像作者胡慧嫚老師在自序中提到,「會慢(慧嫚)」與「不會慢(胡慧嫚)」這樣看似兩極的衝突,也似乎是自己在一生中致力探索與整合的方向。
Thumbnail
我認為,慧嫚想寫的並不是一本文學意義上的小說,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一趟內在的旅程,這是一趟許多現代女性都會面臨,但或許不知道自己需要出發去走的旅程。這趟旅程可以發生在所有的時刻,也可以發生不只一次。生命永遠可以因為納入此前未知、恐懼、排拒的暗影或他者,而更完整。
Thumbnail
我認為,慧嫚想寫的並不是一本文學意義上的小說,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一趟內在的旅程,這是一趟許多現代女性都會面臨,但或許不知道自己需要出發去走的旅程。這趟旅程可以發生在所有的時刻,也可以發生不只一次。生命永遠可以因為納入此前未知、恐懼、排拒的暗影或他者,而更完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