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你要去哪裡?──《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胡慧嫚×《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
方格精選

男孩女孩你要去哪裡?──《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胡慧嫚×《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
   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故事裡的她/他都掙扎著,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當生命陷入徬徨,「出走」真的好嗎?還是該擁抱「混亂」?

就讓胡慧嫚、蔡伯鑫兩位作者,一起來聊書、聊自己、聊人生,看看生命轉折處,究竟要往哪裡去!

▍我的後記

對話,就像我身為精神科醫師的工作,總是一件最有趣的事。出版社的行銷在會後這麼說:「真的是一期一會……像即興爵士的互動。」

確實是這樣呢。儘管事先有所準備,但更多的卻是依賴臨場的發揮。過程中我們像是各自在談論自己的書,實際上,更是以對方為基礎不斷往上一層層搭建。

於是當慧嫚說到榮格,說到雙向性,我也大膽的直接分享自己是如何藉由這本書來傳達「後現代」的哲學理念。(噢,順便再聲明一次,我真的沒有宗教信仰XD)

其中我最喜歡自己說出的一句話,也是事先沒想過會這麼講的一句話:

心不在這裡(拍胸),而是在外面。

其實書出版以來,我幾乎不太講出「後現代」這三個字,因為那聽起來實在太嚇唬人。但說穿了,「後現代」其實就是邀請我們用一種不同於我們習慣的方式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又要往哪裡去。這裡真的會有那麼一個真實的自我存在於某處,等待被挖掘、被看見、被理解嗎?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我們就是在每次的一期一會中,在每次的探險與旅行中,逐漸成為自己可能的不同的樣子?

有趣的是,儘管慧嫚和我在各自的書的背後有著如此不同的哲學觀,也採取大相逕庭的書寫手法。但就像當天對話最後談到寫作的「起心動念」,其實我們兩人都試圖在主流體制外,去玩出心理治療/諮商的新的可能。慧嫚的或許更像是往外拉出去(讓諮商能擴大到更像是日常的對話),我的更像是往內拉進來(讓走不進診間的孩子有機會跨出那一步),而在這樣的雙向性中,我們在這產生了一個交會點──說故事。

於是好像不那麼讓人意外,那又迎來我和慧嫚另一個共通之處:任何的故事,都需要聽眾。我們都是那麼渴望聽到讀者聲音的作者。

沒錯,那也是一種對話呢(笑)。

就像那天活動的標題,所以,男孩女孩到底要去哪裡呢?在這次對談中我們想當然爾沒給出答案,但或許我們本來就可以不用堅定,不用勇敢,不用清楚的知曉一切。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保持開放,嘗試去冒險、去互動、去對話,持續去走出每一次小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下一步?

真的,心不在這裡,而是在外面。

raw-image

▍參與者的迴響 by 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

長大,得以企及的終點站?永無止盡的進行式?

兩本好看的心理小說,胡慧嫚的《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主角是心理諮商師與迷惘少婦;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主角是精神科醫師與拒學少年。兩位作家的共同關懷是:生命的相遇、心靈的陪伴,還有關於長大這件事。

聆聽他倆兒的分享,默默問著自己:是甚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

應該是32歲那年吧,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超級晚熟。迫使我長大的是直面生死。當我還不知道如何當母親時,生了兩個兒子,完全不懂應該如何愛這兩個小生命;當我深深依戀母親和奶奶的寵愛時,這兩位最愛我也是我最愛的親人相繼過世,儼然孤兒。恍恍走在迷霧森林裡,迷惘,混亂,憂傷,哀痛,自責……

那時,才深深意識到我必須長大,擔負成為母親的責任,也要擔負疼愛自己的責任。三十多年過去了,我真的長大了嗎?

心靈旅行,向內,向外,向上,向下,向前,向後,沒有終點,永遠止境。旅程中的體驗,自會開展另一段心/新旅行,與他人相遇,與自己連結,繼續朝向長大前行!

raw-image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2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5/15(五)18:00-2:00 地點: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我的後記 晚上受邀至北醫,為醫學系「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進行一場有些特別的茶會講座。特別在哪?第一,因為疫情,它是遠距進行。我在偌大的講堂裡,對現場個位數的學生實體演講,同時線上有約莫七十位同學默默聆聽…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5/15(五)18:00-2:00 地點: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我的後記 晚上受邀至北醫,為醫學系「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進行一場有些特別的茶會講座。特別在哪?第一,因為疫情,它是遠距進行。我在偌大的講堂裡,對現場個位數的學生實體演講,同時線上有約莫七十位同學默默聆聽…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