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男孩女孩你要去哪裡?──《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胡慧嫚×《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
   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故事裡的她/他都掙扎著,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當生命陷入徬徨,「出走」真的好嗎?還是該擁抱「混亂」?
就讓胡慧嫚、蔡伯鑫兩位作者,一起來聊書、聊自己、聊人生,看看生命轉折處,究竟要往哪裡去!

▍我的後記

對話,就像我身為精神科醫師的工作,總是一件最有趣的事。出版社的行銷在會後這麼說:「真的是一期一會……像即興爵士的互動。」
確實是這樣呢。儘管事先有所準備,但更多的卻是依賴臨場的發揮。過程中我們像是各自在談論自己的書,實際上,更是以對方為基礎不斷往上一層層搭建。
於是當慧嫚說到榮格,說到雙向性,我也大膽的直接分享自己是如何藉由這本書來傳達「後現代」的哲學理念。(噢,順便再聲明一次,我真的沒有宗教信仰XD)
其中我最喜歡自己說出的一句話,也是事先沒想過會這麼講的一句話:
心不在這裡(拍胸),而是在外面。
其實書出版以來,我幾乎不太講出「後現代」這三個字,因為那聽起來實在太嚇唬人。但說穿了,「後現代」其實就是邀請我們用一種不同於我們習慣的方式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又要往哪裡去。這裡真的會有那麼一個真實的自我存在於某處,等待被挖掘、被看見、被理解嗎?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我們就是在每次的一期一會中,在每次的探險與旅行中,逐漸成為自己可能的不同的樣子?
有趣的是,儘管慧嫚和我在各自的書的背後有著如此不同的哲學觀,也採取大相逕庭的書寫手法。但就像當天對話最後談到寫作的「起心動念」,其實我們兩人都試圖在主流體制外,去玩出心理治療/諮商的新的可能。慧嫚的或許更像是往外拉出去(讓諮商能擴大到更像是日常的對話),我的更像是往內拉進來(讓走不進診間的孩子有機會跨出那一步),而在這樣的雙向性中,我們在這產生了一個交會點──說故事。
於是好像不那麼讓人意外,那又迎來我和慧嫚另一個共通之處:任何的故事,都需要聽眾。我們都是那麼渴望聽到讀者聲音的作者。
沒錯,那也是一種對話呢(笑)。
就像那天活動的標題,所以,男孩女孩到底要去哪裡呢?在這次對談中我們想當然爾沒給出答案,但或許我們本來就可以不用堅定,不用勇敢,不用清楚的知曉一切。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保持開放,嘗試去冒險、去互動、去對話,持續去走出每一次小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下一步?
真的,心不在這裡,而是在外面。

▍參與者的迴響 by 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

長大,得以企及的終點站?永無止盡的進行式?
兩本好看的心理小說,胡慧嫚的《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主角是心理諮商師與迷惘少婦;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主角是精神科醫師與拒學少年。兩位作家的共同關懷是:生命的相遇、心靈的陪伴,還有關於長大這件事。
聆聽他倆兒的分享,默默問著自己:是甚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
應該是32歲那年吧,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超級晚熟。迫使我長大的是直面生死。當我還不知道如何當母親時,生了兩個兒子,完全不懂應該如何愛這兩個小生命;當我深深依戀母親和奶奶的寵愛時,這兩位最愛我也是我最愛的親人相繼過世,儼然孤兒。恍恍走在迷霧森林裡,迷惘,混亂,憂傷,哀痛,自責……
那時,才深深意識到我必須長大,擔負成為母親的責任,也要擔負疼愛自己的責任。三十多年過去了,我真的長大了嗎?
心靈旅行,向內,向外,向上,向下,向前,向後,沒有終點,永遠止境。旅程中的體驗,自會開展另一段心/新旅行,與他人相遇,與自己連結,繼續朝向長大前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5/15(五)18:00-2:00 地點: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我的後記 晚上受邀至北醫,為醫學系「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進行一場有些特別的茶會講座。特別在哪?第一,因為疫情,它是遠距進行。我在偌大的講堂裡,對現場個位數的學生實體演講,同時線上有約莫七十位同學默默聆聽…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5/15(五)18:00-2:00 地點: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我的後記 晚上受邀至北醫,為醫學系「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進行一場有些特別的茶會講座。特別在哪?第一,因為疫情,它是遠距進行。我在偌大的講堂裡,對現場個位數的學生實體演講,同時線上有約莫七十位同學默默聆聽…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陸與優紀在美術教室裡漸生情愫。他們透過共同的興趣—繪畫,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每一次的創作,都讓他們更加了解對方的心。就在兩人情愫漸深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斷了他們即將告白的時刻。雖然沒有明確地說出口,但他們的心意已十分清楚,一幅小小的月夜畫作,成為了他們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陸與優紀在校園節慶後感情升溫。兩人經常在美術教室一同創作,對彼此產生好感。一次觀星的夜晚,他們的心更靠近了。
校慶當天,田中陸和黑澤優紀的藝術作品大受好評。兩人共同創作的畫作,將他們截然不同的風格融合得恰到好處,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在節日氛圍下,兩人更深入地交流,彼此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發現,共同創作不僅展現了各自的才華,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故事發生在校慶前夕,美術社的陸和優紀正合作完成一幅充滿色彩與情感的畫作。優紀平時開朗活潑,但這天卻顯得有些低落。陸察覺到她的異樣,並試圖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她。兩人共同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完成了作品,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校慶前夕的午後,他們一起享用點心,並坦誠地交流,這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發展。
Thumbnail
最後說了陳思宏和郝妮爾。 世界級的《鬼地方》,爆發般的小說一本一本寫下去,是此時此刻台灣中生代的主力,閱讀者要跟上的現象。 以及今年最喜歡的十本書(未滿),絕對有《去你媽的世界》,雖然不是小說。 回到家再仔細想了,這種匆匆交流起來的時刻,要說些什麼才能不負所託呢? 盯著自己貼在牆上的今年閱讀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咒語描述: 一個寫實的亞洲男孩美人魚在深海中游泳,尾巴上有複雜的圖案,頭上有兩個綠色觸角、魚鱗、魚鰭般的大耳朵,頭上與身體上半身過渡成中段周圍的鱗片,一條彩虹色的魚尾呈綠色和金色。周圍的光線顯示出深海的環境,眼睛發出光芒,微笑,頭髮魚鰭飄動著。 ▪︎工具:Copilot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陸與優紀在美術教室裡漸生情愫。他們透過共同的興趣—繪畫,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每一次的創作,都讓他們更加了解對方的心。就在兩人情愫漸深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斷了他們即將告白的時刻。雖然沒有明確地說出口,但他們的心意已十分清楚,一幅小小的月夜畫作,成為了他們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陸與優紀在校園節慶後感情升溫。兩人經常在美術教室一同創作,對彼此產生好感。一次觀星的夜晚,他們的心更靠近了。
校慶當天,田中陸和黑澤優紀的藝術作品大受好評。兩人共同創作的畫作,將他們截然不同的風格融合得恰到好處,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在節日氛圍下,兩人更深入地交流,彼此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發現,共同創作不僅展現了各自的才華,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故事發生在校慶前夕,美術社的陸和優紀正合作完成一幅充滿色彩與情感的畫作。優紀平時開朗活潑,但這天卻顯得有些低落。陸察覺到她的異樣,並試圖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她。兩人共同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完成了作品,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校慶前夕的午後,他們一起享用點心,並坦誠地交流,這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發展。
Thumbnail
最後說了陳思宏和郝妮爾。 世界級的《鬼地方》,爆發般的小說一本一本寫下去,是此時此刻台灣中生代的主力,閱讀者要跟上的現象。 以及今年最喜歡的十本書(未滿),絕對有《去你媽的世界》,雖然不是小說。 回到家再仔細想了,這種匆匆交流起來的時刻,要說些什麼才能不負所託呢? 盯著自己貼在牆上的今年閱讀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咒語描述: 一個寫實的亞洲男孩美人魚在深海中游泳,尾巴上有複雜的圖案,頭上有兩個綠色觸角、魚鱗、魚鰭般的大耳朵,頭上與身體上半身過渡成中段周圍的鱗片,一條彩虹色的魚尾呈綠色和金色。周圍的光線顯示出深海的環境,眼睛發出光芒,微笑,頭髮魚鰭飄動著。 ▪︎工具:Copi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