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享展覽|來參觀「聲音的建築展」用眼睛聽音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的感官有五種: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每一種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場展覽能同時滿足你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也是這次要跟你們分享的事啦。我在2021年1月底到華山參觀——「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in台北」
當日購票紀錄 :D
我以往逛的展覽類型很少跟聲音有關,幾乎都是圖畫、雕像或裝置等實體的藝術品,所以這次的體驗讓我覺得非常特別。
展內會重複播放同一首歌曲,再加上動態的展示空間,你會感覺自己透過眼睛來聽音樂,這樣將聲音視覺化的方式,帶給大家與眾不同的感官享受。
不停重複的歌詞:Into the music / Music don’t stop / Time, space and music
對這首樂曲有興趣,可以點擊聆聽喔!
全黑的展場更能讓人專心欣賞,不受五彩繽紛的世界干擾,可以沉浸在創作者們打造的聽覺藝術中,眼睛跟著耳朵聽到的音符移動,你會清楚發現平常聽歌都不曾留意的小細節。
每個人在聽音樂的時候,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樣,像我自己很在意歌詞,而我朋友比較注重旋律,有人關注樂器間的協調與配合。

如果你可以看見抽象的聲音,你覺得它會是什麼模樣?

想像不同,呈現的方式也不同。展內擺放了25公尺的巨幅投影牆,共有9位日本藝術家創作的聲音影像輪流播放,你可以在此處欣賞或是拍攝。
進入視覺藝術中享受音樂
整個空間像是由音樂建構而成,我以前很難想像聲音能被影像設計具體化,待越久越覺得陷入了超脫現實的奇幻世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其實看再多文字介紹,你也很難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所以如果你對藝術設計很感興趣,真的推薦你親自參展體驗!
請把「聲音的建築展」當作一場藝術饗宴,建議搭配導覽食用,你會更清楚展覽的設計結構喔!
疫情期間參觀展覽,全程不能拿下口罩。
展期:2020 / 12 / 25 (五) - 2021 / 04 / 06 (二)(除夕休館)
時間:10:00 - 18:00(最後入場時間 17:30)
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你還有參加什麼類型的展覽呢?
來留言區跟我分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覺得成長環境會為你帶來什麼影響?藉由韓劇《女神降臨》一起聊聊劇中角色的行為。
加入方格子開始創作,一起交流彼此的想法,我分享,你享受!
你覺得成長環境會為你帶來什麼影響?藉由韓劇《女神降臨》一起聊聊劇中角色的行為。
加入方格子開始創作,一起交流彼此的想法,我分享,你享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妳覺得她喜歡自己的風格嗎?」朋友又是直擊靈魂的拷問,我回答,「一開始應該不喜歡吧?喜歡自己的風格就跟喜歡自己一樣困難,但如果畫了快一輩子,她應該找到了喜歡上自己的方法了,或許她把不喜歡的部分好好鎖在畫裡,可以快樂生活了。」
Thumbnail
提姆波頓給我混亂但又快狠準的感覺,常常覺得他是極度悲傷的人,但心中又有一小部分充滿色彩的光,他很知道什麼是他要的東西,但感覺很容易糾結在一路上過於澎湃的靈感上,能殺出重圍、找出想說的故事,是真的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搞消暑的唱片行-Summer白日夢Pop-Up】特別企劃 邊喝茶邊鬆聽音樂,一直是在薈福茶屋的極品享受, 這次,特別從這個樂趣出發,規劃了一個音樂活動。 實體唱片 ft. 台派喫茶 的品味二刀流, 城市中的各路風格仔, 在小小的空間裡,交流音樂、實體唱片,身心靈都給他cool起來。 選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參觀巴黎羅浮宮有甚麼攻略?作者認為到羅浮宮必看的展品不是蒙娜麗莎,而是希臘雕塑《勝利女神像》。文章介紹了《勝利女神像》的特色、藝術元素和雕刻者登峰造極的技巧,也分析了策展的手法如何強調這雕塑的藝術特質,幫助增加觀賞的體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妳覺得她喜歡自己的風格嗎?」朋友又是直擊靈魂的拷問,我回答,「一開始應該不喜歡吧?喜歡自己的風格就跟喜歡自己一樣困難,但如果畫了快一輩子,她應該找到了喜歡上自己的方法了,或許她把不喜歡的部分好好鎖在畫裡,可以快樂生活了。」
Thumbnail
提姆波頓給我混亂但又快狠準的感覺,常常覺得他是極度悲傷的人,但心中又有一小部分充滿色彩的光,他很知道什麼是他要的東西,但感覺很容易糾結在一路上過於澎湃的靈感上,能殺出重圍、找出想說的故事,是真的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搞消暑的唱片行-Summer白日夢Pop-Up】特別企劃 邊喝茶邊鬆聽音樂,一直是在薈福茶屋的極品享受, 這次,特別從這個樂趣出發,規劃了一個音樂活動。 實體唱片 ft. 台派喫茶 的品味二刀流, 城市中的各路風格仔, 在小小的空間裡,交流音樂、實體唱片,身心靈都給他cool起來。 選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參觀巴黎羅浮宮有甚麼攻略?作者認為到羅浮宮必看的展品不是蒙娜麗莎,而是希臘雕塑《勝利女神像》。文章介紹了《勝利女神像》的特色、藝術元素和雕刻者登峰造極的技巧,也分析了策展的手法如何強調這雕塑的藝術特質,幫助增加觀賞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