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自古即有。而五十年前台灣雖街頭不見開店,卻巷中常傳來幽幽盲人笛聲,牆內人家便知有按摩人經過。盲人吹笛,日據時代之遺留也,然最早亦源自中國古代。電影「盲劍客」,勝新太郎主演,名喚座頭市,他不與人鬥劍時,平日的工作便是按摩。盲人眼雖不見,以手探筋,原可知被按者身體健康狀況。
近年按摩業極盛,大陸更處處開店。各省往往有按摩學校,供十多歲少年男女習藝,三月至半年可結課業,一年兩年則更深造。往往令農村孩子習有一技,出來得一口飯。北京塞特附近的「良子」、上海古北附近的「康有」俱多見此輩天真無邪孩子。
壓,按,或捏,七八下後,或一二十下後,有些痠點便不痠了,或有些緊度便柔軟下來。這是按摩的基本功效。曉於筋絡的按摩師,主要在脊椎兩旁沿著這兩條線路,向上經過頸子直達頭頂、向下經過兩腿直達腳跟、如此的依穴位來按。大陸的師父按著脊椎旁的筋條,遇有卡啦卡啦響,便道:「勞損很嚴重啊。」台灣的按摩師用的字則是:「這裏有一塊氣結。」
按、壓之外,亦需拉、拔。像頸部,風池穴固然需按,但更該向上稍作拉拔,一如洗頭時有些美容院會做的。而頸椎的兩側,亦需滑向肩胛來推,甚而自耳上繞往耳後再向頸旁直往肩推。又拉拔,腰椎與臗骨交接處亦適於上拉與下拔。只是拉時須已然按得柔軟(如同暖身)之後。
往往最舒服的,是一開始趴下,按摩師便在你背上一手向左、一手向右的橫向滑推,像似舖平床單似的。此種舒服,來自於腰椎之鬆開與全身之平展後獲得的大口換氣。這種「舖平床單法」,我總嫌做的次數太少;有的師傅甚至只按兩三下,可惜。倘能按上八九下,舒展的感覺會差很多。
尚有近乎氣功式的按摩法,即按者兩手互搓出熱,再熨壓在被按者的患處(如腰痛便按在腰點上)。甚至以意引氣,注於指頭,再點穴於患處。更有發氣者不願沾到病氣,便隔空注氣;每注一陣,便甩一下,將稍沾的「病氣」甩掉。此已是氣功治病的範圍了。然而尋常人全身放鬆,再凝神準備將手上熱氣與力道施放在朋友背上,亦略有些微氣功治療之功。
西方將心理治療結合印度瑜珈而發展出的「身心靈式之按摩」,亦是近二十年很受矚目之高招。主要藉由撫慰其皮膚與肌肉(當然筋骨、經穴須先展開與打通),配合耳聞鳥鳴、海潮輕拍岸礁等天籟音樂,鼻嗅花香或森林青翠之大自然芬芳,將被按者引至將睡未睡,完全放鬆至毫不著力之狀態。至此,便為了令他獲得愉悅,進一步渴望愉悅(如嬰兒之亟想睡眠),追求愉悅,進而享受,進而鬆懈至不知尚有身體之存在。
如此方可將早年留存身心的過往病害、傷痛、憤恨、愁怨等所札根於身體某些受害部位(如肝、胃、喉嚨、腦部等)一波波逐漸浮現到經絡、筋骨、血脈表面的聚停點,等著被身體受快樂撫慰之享受後一絲一縷的被揉按推滑掉,且在半睡或全睡的朦朧太虛神遊旅途後,其深層休息下,獲得一場大療癒。此種達臻遺忘的按摩法,便是身心靈之真締。
另外,身體觸按後,尚有靜止不動的「頭韉骨按法」。其法是:當身體各部皆撫按舒服,此時按者以手托著被按者的後腦與頸子交接處,兩人皆默默不動,被按者照常躺著,按者照常坐著,像是兩人一同打坐一般。這便是頭韉骨按摩法。乃以人的頭韉骨為全身各處之關鍵,經由此點之通暢,十五分鐘或四十五分鐘後,潛藏的宿疾便得到了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