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在找尋真正的自我、真實的感受?和我一起試試看薩提爾——《薩提爾對話練習》

    我們都希望能理解家人、朋友、伴侶,但我們可曾想過了解自己呢?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我知道自己與別人應對時的姿態了嗎?

    人們最原初的關係,就是與家人展開互動,因此關係的功課,是從家庭裡學習應對而來。
    這句話驗證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和關係影響深遠。和父母、兄弟姐妹的相處模式會投射到人際關係、婚姻、事業、金錢觀等等。根據社會學習理論,人會在所處的環境中去觀察和模仿,最後養成習慣。我們大多數會承襲父母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所以,當我們在家以外的環境中,時常會碰到類似的關係問題,那我們可以回推自己在家中是如何與家庭成員互動,從根源找出問題所在。因為人們最初的關係,就是與家人開始的。
    「生存姿態」像是身體的姿勢,又像是一個立場或是所處的位置,或是一個保護自己的姿態。
    邀請大家想一想,以下四種的自保的溝通姿態,應和了幾個呢? i. 指責 總是用否定,命令,並不是表達自己。 ii. 討好 忽略自己,不表達自己,因為擔心,一旦表達自己,就得不到他人重視、愛與價值。 iii. 超理智 為了得到被認同,溝通時總是爭辯、說理認為自己是對的。 iv. 打岔 用不溝通來溝通。
    不難發現,大部分人的溝通是以自保居多,並不是與人連結。我發現我是屬於「超理智」的溝通姿態,總是說理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是有一種不服輸的態度。但這也幫助我回推,原來我家人常用「指責」的姿態來溝通,無論我做什麼事都會否定我,那我為了證明給他們看「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就習慣於用「超理智」的姿態溝通。
    好奇是傾聽的重要元素、是溝通的起點、是改變的緣起、是接納的開始......
    我運用了阿建老師書中的建議來進行自我對話---不解決問題,不說道理,不問為什麼。我是如何進行自我對話的呢?我把我的對話寫在紙上,我會問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怎麼啦?怎麼辦?從什麼時候開始? 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確實幫助我接納了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引出了潛在的訊息,不再是表面上的那樣。有了好奇才能繼續探索。「欲速則不達」,對話需要不斷練習,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快速的方法只是處理浮出水面的情況,看似解決問題又沒有徹底根除的窘境。書中有更多實際案例能深入理解「薩提爾的應用」。
    點擊這裡 查詢更多資訊
    PS: 我買這本書的由衷是為了更快、更有效和別人溝通,因為它的封面寫著「連結他人」。殊不知,它療愈了我,還蠻意外的收穫。照著書中的練習讓我更貼近自己,讓我不用帶著面具過日子,朝著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
    如果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請你幫我拍手5下,我有機會可以拿到內容創作的酬勞,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對任何事都沒耐心,唯有閱讀能讓我放慢腳步。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