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四聖諦(一)筆記:參、集諦

集諦當中分為業和煩惱;業和煩惱這兩者當中又以煩惱為主。
因為即便沒有業,但只要有煩惱就會造業;相反的,縱使有業,但是沒有煩惱,業也無法感生輪迴。從這個角度,我們說業和煩惱這兩者當中以煩惱為主;甚至也可以說,就是因為有煩惱,所以透由煩惱的力量而造業。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煩惱是因、業是它的果。進一步的,因為有煩惱和業,最終會感得苦果。
當我們在討論業和煩惱時,我們主要強調的是貪──在投生之前,我們生起了想要前往某處的貪念;在投生之後,對於我們所擁有的蘊體又生起貪念;到了臨終時,深怕與自己的身體分開,而對於身體再次生起貪念。在眾多的煩惱當中,我們特別強調貪,這是有它的理由的,理由是「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於貪」。

我們從中陰進入父精母血的和合體當中,這個過程是被業和煩惱牽引。因為過去生所造的業,使得我們產生某個幻覺,並把不悅意的境想成是悅意的境,進而生起「我想前往」的貪念。由於這兩個因緣,使得我們的心進到了父精母血的和合體當中,所以在投生前我們被業和煩惱牽引。
投生後,業的功用就像膠水一樣。膠水的黏性強弱不同,有些膠水可以黏很久,有些膠水的品質比較差,三、五天就沒有黏性了;我們所造的業也是如此,在我們投生後,業把我們的心與精血的和合體(簡稱身體)緊密地黏在一起。這一黏,有些業力的膠水黏性比較強,一黏黏個八十年;有些黏性比較弱,只能黏六十年;有些更差──四十年;有些只有二十年、十年、五年、兩年、一年。
這時貪的作用是什麼?當業把我們的心跟身體黏在一起之後,我們心中的貪念會現起什麼樣的想法?「這是我的身體,所以我應該保護這個身體,我不想離開它。」我們對這個身體會生起貪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又再次地被業和煩惱控制住?
在投生前我們是被業和煩惱牽引,在投生後也是靠業和煩惱在維繫。業像膠水,把我們的心和身體黏在一起,而煩惱(貪)則是緊緊地抓住我們的身體,使我們不想要放開它──「這是我的身體,我不想遠離它。」所以不論投生前或投生後,我們都被業和煩惱控制。

我執
在生起貪的眾多對境當中,我們最貪愛的就是我。
在投生後,我們一生中最常串習的境是什麼?我們最常想的境是什麼?「我」,對吧?我們最常想的境就是我,從早到晚所有的念頭都是圍繞著我,所以可以說我們一生中最常串習的境就是我。到了臨終時,雖然業力的膠水期限已到,但由於在一生中我們最常串習的境就是我,所以即便到了臨終,我們依舊持續貪愛著我。這時我們內心會想什麼?由於我們貪愛我的緣故,當我們意識到「我即將死亡」時,內心便會產生恐懼。什麼樣的恐懼?深怕與自己的身體分離。此時我們會貪愛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不想要與身體分離;這種貪愛身體的念頭就是形成中陰身的主因。
在臨終時,其實我們內心或多或少都知道「我即將失去這個身體」,但由於我們一生中不斷地串習「我」這個念頭,而身體是我們所擁有的眾多物品中最珍愛的,所以在臨終時我們會想要抓住自己的身體。但因為抓不住今生的身體,我們會想要有另外一個身體,那個念頭就是形成中陰身的因。所以即便到了臨終,我們還是被業和煩惱控制。死亡之後形成中陰,在中陰的階段,就像剛才我們所說的,因為過去的業力再次產生一個幻覺,生起「我想前往」的貪念,因此又進入某個父精母血的和合體當中,形成同樣的循環。

  • 集諦當中分為業和煩惱;業和煩惱這兩者當中又以煩惱為主。 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於貪,在生起貪的眾多對境當中,我們最貪愛的就是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