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跳脫舒適圈是一件蠢事

【舒適圈應該盡力擴大,讓全世界都變成你的舒適圈】
跳脫舒適圈,是我近期聽到疫情下最多人講的詞彙
彷彿改變了現實生活的結構
就可以有了新的化學反應
使得“跳脫舒適圈”變成一個打破框架、活出新人生的代名詞
但真的是如此嗎?
“舒適圈”是人創造出來形容生存於世界上最自在的環境
注意!舒適圈往往不是刻意製造,而是自然形成
從陌生的嘗試
到經驗的累積
形成判斷的自信
再到重複的循環
最終形成出“自在”的舒適圈
這樣美好的舒適圈,為什麼要跳脫?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很多心靈雞湯卻用挑戰帶來茁壯、成長等正向的名詞,把“跳脫”包裝成爬向人生頂點的必要過程
但冷靜想想,為什麼要把已經創造出來這麼自在的圈子給捨棄,重新來過呢?
而且跳脫舒適圈的人常常沒講清楚,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
因為今天的舒適,就是昨日的陌生,這是一個無限循環,根本不存在什麼跳脫的可能性
時間軸的方向不變,一但從陌生變成舒適,進入自在,就再也不可逆了
所以“跳脫”其實是一個假議題,更健康的思考應該是“擴大”
找尋原有累積舒適圈的連結,利用連結,減少從陌生嘗試到判斷自信的循環過程,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很繞口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你被公司指派,對一間公司的主管進行業務開發
聰明的你,第一時間開啟社群網站,找尋有哪個朋友認識,或是剛好也在哪間公司任職
哪怕介紹不一定會成功,但至少縮短了與這間公司這位主管接觸上的距離
這樣的舒適圈,我實在想不到為什麼要跳脫,總不能期待每天到公司一樓等著電梯巧遇吧!!!
其實~跳脫舒適圈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努力【擴大舒適圈】
無論是增加自己的學識、人脈、資產
還是學習獨立面對問題,甚至解決他人的問題
這些都在講述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擴大舒適圈】的目標
人類的天性就是在一個陌生危險的環境下,會自動激發拼命生存下去的潛能
但同時亦會產生焦慮、不安、恐懼等副作用
所以在陌生事物挑戰及已知舒適環境的平衡上一定要拿捏
常勝將軍經常打勝仗,並不是因為他最會打仗,而是他懂得選擇戰場, 藍波講過一句話,進了森林我就是王
敵人就是陌生事物挑戰,然而森林就是藍波的舒適圈,別離開你的舒適圈做挑戰,那只會讓你的失敗機率變高,然而高失敗率,並不會讓你更開心

以下幫大家整理我自己的擴大舒適圈幾個思考方向(以人脈為例)
👉 了解自己的舒適圈
ex: 定時分析自己身邊朋友發展,更新他的工作、職位、專業,明確你所擁有的人脈舒適圈範圍
👉利用現有連結,積極擴大
ex: 每個月約朋友介紹幾個新朋友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擴大人脈舒適圈範圍
👉 誘導問題或挑戰進入自己的舒適圈,增加解決成功率
ex: 公司希望開發新業務通路,優先考慮人脈舒適圈內是否有人在公司設定的範圍

相信看到這邊你已經會舉一反三了,以後別再用跳脫舒適圈來勸說你身邊的朋友們,更多嘗試用“擴大舒適圈”來分享,這樣可以更安全,更友善。

──────── 撰述者介紹 ────────
▲ 王東陽 ToyoWang
超過10年通運、旅行、電商平台的從業與創業經驗,曾任雄獅旅遊華南區經理、雄獅旅遊香港站主管、天旅旅行社總經理、瘋狂賣客旅遊營運長、KKday策略顧問,現任長川資訊(德商Peakwork)⾸席顧問、MyProGuide策略顧問。擅長旅遊業產業趨勢分析、資訊科技應⽤、營運管理、產品設計包裝、⾏銷業務商拓等領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