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成為群島的可能性:【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觀展後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展場入口(拍攝/yun_note)
如果說我們的認同逐漸形成一種名為「臺灣人」的概念,這是建立於什麼樣的共識之上?生活在「臺灣」?那麼,「離島」呢?
如果有所謂「我們」,誰會變成被排拒或忽視的「他們」?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今年一月推出新特展【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重新省思「臺灣」、「離島」,乃至於「離」與「島」的想像。
展覽大約分成四塊。
「臺灣-離島」的導言區,醒目的离、人、島的三色燈光疊影,而為了凸顯中央的視覺設計,四週以幽暗晦澀的黑色包圍,散落的文字問你是否想過何謂臺灣、何謂離島。恍若撥開迷霧,你腳下將踩進一片暈開的幽幽藍光,蕩漾著海波,你得跨過那片水域,接近以展櫃蓋成的一座座海島。然後看見「離—島之人」。本來各自獨立的島嶼,被納入一個政府之下,成為了邊陲。
【離人.離島】展場局部,以展櫃擺放為島嶼意象,上方懸掛螢幕撥放影像資料。(拍攝/yun_note)
【離人.離島】展場局部,光線採用幽暗藍色,營造海的氣氛。(拍攝/yun_note)
馬祖,對我來說遙遠而陌生的地方。當年被賦予戰地前線的戰略任務,以海維生的人卻不能接近海。對馬祖人來說,臺灣也是遙遠而陌生的吧。部分居民為了生活,在1970年代搭乘軍隊的補給艦,移居臺灣島,落腳桃園八德。就像是澎湖人因為港口工業的勞動力需求而聚集於高雄,一群離開了他們的島的人。馬祖與臺灣甚至語言不通(馬祖據說是閩東腔的福州話,與臺灣多數講閩南語完全是兩回事),在離海又更遠了一些的地方,把家鄉的信仰與文化於異地重現。再慢慢找回自己的島。
找回名字更是一件必要的事。「國境邊陲:Ponso no Tao 人之島(蘭嶼)」,展覽把蘭嶼這個稱呼放進括號裡,我很喜歡。從人之島到紅頭嶼到蘭嶼,這裡的「人」如何被「忘記」,遙遠遙遠的邊緣,所以核廢料可以放在這裡沒有問題⋯⋯。可是這裡一直有人在,與下一代、下下一代述說飛魚之神,還有老鼠人造船的故事。只是能夠流利使用族語控訴「國家」的耆老還有多少?凋零的聲音會不會再次被忘記?
「島內之島」更加引人省思。如果倚仗著距離,合理化自己對於「離島」的鞭長莫及、力不從心,那發生在「本島」的事呢?剝除了物理上的距離,也許心境上的疏離才是肇因。
「環境孤島」:高雄大林蒲。(拍攝/yun_note)
運用展場挑高空間,懸掛抗爭布條,營造當地居民自救會的空間意象。(拍攝/yun_note)
亮橘色工業管線、黑白輸出的抗爭民眾與標語。(拍攝/yun_note)
「居住孤島」。直接在展場裡蓋起了「房子」。(拍攝/yun_note)
「居住孤島」。展場裡的霓虹燈條鮮活了社區日常感。(拍攝/yun_note)
「瘟疫孤島」之一:龍發堂,鐵窗與鐵鍊串起的人。(拍攝/yun_note)
「瘟疫孤島」之一:SARS和平醫院封院新聞當時,還記得螢幕前的你我心裡想著什麼嗎?(拍攝/yun_note)
形成了一座座的孤島。環境孤島、居住孤島、瘟疫孤島。高雄大林蒲、板橋大觀、精神疾病(龍發堂)與傳染性疾病(SARS-和平醫院、Covid-19)……,是曾經映入眼簾的事件,也是孤島裡的真實人生。展場裡搭建起各樣空間,你走進高掛布條的自救會,你曲折在狹窄的門牌與門牌之間,然後看見鐵窗裡被鍊條鎖著的人,以及螢幕裡新聞播報著醫護人員倚窗的無助。
展覽在警醒後,給出一個帶點希望的開放性結局。總是要讓今天的我們知道可以在過去裡學到什麼。跳脫單一中心、去除本位主義的「群島思維」,草地顏色的懶骨頭也成為一座座小島,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上頭自在思考,木質夾板做成的矮櫃裡嵌著音響,可以選播各地傳統歌謠,也擺放書籍提供延伸閱讀。在繁多的資料裡看見、聽見不同的聲音。
「群島思維」,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學著認識更多不同的島。(拍攝/yun_note)
我滿喜歡每個展區裡介紹「島」的第一塊解說版上的文字排版,以留白的方式描繪出「島」的形狀。我自己的理解是,各種詮釋或許都是外圍的,但就是必須有了邊界才有辦法界定出本體,那是一個形成的過程。我們都在這個過程中試圖企及,過程本身就是意義。
avatar-img
5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n_no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隱身在小巷弄裡,等你去找,然後以溫暖的黃光與暗木色迎接你。而我喜歡它的濃霧白與綠一抹。
隱身在小巷弄裡,等你去找,然後以溫暖的黃光與暗木色迎接你。而我喜歡它的濃霧白與綠一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把視角放大到「金門+馬祖」,雖然範圍加大讓其中的內容或許沒有辦法那麼深刻,卻以更淺顯的方式,讓讀者能夠看見在台灣論述中缺席已久的「金馬」。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Thumbnail
每逢旺季,離島們又開始活絡了起來,千里迢迢來到了蘭嶼,早知道就...。 蘭嶼,位在台東東南外海,鑲嵌在太平洋上的第二大離島,共分為六大部落:東清、野銀、漁人、紅頭、椰油、朗島。褪去了想對綠島的觀光化,多了一些原始風貌和文化底蘊,島嶼周圍黑潮流經,魚群豐富,也是世界少數的天然潛點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跟一群人一道到馬祖旅遊,第一站就是孤立海中的鐵堡,凸出在海中的小島,嚴格説是礁石而已,利用地形穿鑿出小小坑道,有崗哨,中山堂,集合場,廚本,廁所,彈藥庫,居所,槍眼,一小世界,大家拼命拍照,嬉鬧喧嘩,覺得有趣,直説風景好好。 想想當初駐守在此的官兵,整日無止境的排班站哨,防範敵人來犯,白天還罷了,
Thumbnail
算起來這裡是馬祖南竿最偏遠的地方,離機場最遠,很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除了那些想要踏遍馬祖村落的遊客以外,也因如此才更保有原馬祖聚落的樣貌,坐落在海邊的小坡上,下方還有靠海的小港灣,兩排房子依山而建,最末端是座小廟,鎮守整個西方大陸,或說遙望中土。 這在台灣就是個平淡無奇的村子,在這裡卻另有一種不捨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是東亞亞太地區最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有些臺灣人過了許久仍然喊出:「...........」等口號,令外媒不解。
Thumbnail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把視角放大到「金門+馬祖」,雖然範圍加大讓其中的內容或許沒有辦法那麼深刻,卻以更淺顯的方式,讓讀者能夠看見在台灣論述中缺席已久的「金馬」。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Thumbnail
每逢旺季,離島們又開始活絡了起來,千里迢迢來到了蘭嶼,早知道就...。 蘭嶼,位在台東東南外海,鑲嵌在太平洋上的第二大離島,共分為六大部落:東清、野銀、漁人、紅頭、椰油、朗島。褪去了想對綠島的觀光化,多了一些原始風貌和文化底蘊,島嶼周圍黑潮流經,魚群豐富,也是世界少數的天然潛點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跟一群人一道到馬祖旅遊,第一站就是孤立海中的鐵堡,凸出在海中的小島,嚴格説是礁石而已,利用地形穿鑿出小小坑道,有崗哨,中山堂,集合場,廚本,廁所,彈藥庫,居所,槍眼,一小世界,大家拼命拍照,嬉鬧喧嘩,覺得有趣,直説風景好好。 想想當初駐守在此的官兵,整日無止境的排班站哨,防範敵人來犯,白天還罷了,
Thumbnail
算起來這裡是馬祖南竿最偏遠的地方,離機場最遠,很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除了那些想要踏遍馬祖村落的遊客以外,也因如此才更保有原馬祖聚落的樣貌,坐落在海邊的小坡上,下方還有靠海的小港灣,兩排房子依山而建,最末端是座小廟,鎮守整個西方大陸,或說遙望中土。 這在台灣就是個平淡無奇的村子,在這裡卻另有一種不捨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是東亞亞太地區最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有些臺灣人過了許久仍然喊出:「...........」等口號,令外媒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