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堵疫情擴散,整個4月美國幾乎全境進入封鎖,非必要性行業不得營運,導致經濟受到重創。美國勞動部就業報告指出4月失業人數達2,050萬人,失業率達到14.7%。至於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美國各地聯除銀行預測在-30%到-40%之間。資本市場認為這僅是政府封鎖經濟活動導致的結果,只要政府解封,經濟將快速恢復,也就是V型復甦。
#永久性解雇的惡性循環
V型復甦的前提之一是,經濟體系並未在疫情與封鎖期間產生損害。然而,在美國4月失業人口中,「非臨時性失業人口」達256萬人,相較前一月(3月)增加22.11%,遠超過非衰退期間正負6%的程度,並也超過2000年網路泡沫化(最高達21.61%),以及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最高達15.64%)。這代表4月非暫時性失業增長的速度比前兩次經濟衰退時的速度都快。
非暫時性失業的飆增,反映總需求的縮減已導致許多廠商同時永久性解雇來降低虧損,此為衰退期間出現的「週期性失業」。在整體需求下挫、就業萎縮的同時,非暫時性失業者要找到下一份適合的工作並不容易,而暫時性失業者(佔4月失業人數78%)則有較高的可能轉為永久性失業。
同時,失業的飆升與未來的不確定又繼續壓抑總體需求,形成惡性循環。紐約聯儲銀行4月調查發現,家戶預期未來12個月的收入成長率、消費支出成長率、非必要性消費成長率均在萎縮,顯示儘管永久性失業人數尚且不高,家庭部門的收入與消費緊縮已經可以預見。
#消費信心與行為轉變
V型復甦的前提之二是人們的信心與行為模式依舊。然而,目前疫情仍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韓國與德國,在解除管制後紛紛傳出新一波疫情。美國各州防疫政策不一致,更可能使病毒反覆流傳,增添不確定性。在此狀況下,人們的信心恐怕難以短時間恢復。
更何況,已有分析指出,疫情期間的經濟衰退並不完全是因為政府的管制,在政府開始管制之前,人們為了避疫早已主動減少外出活動。反過來說,即便政府解除管制,人們也未必願意信任政府的政策訊號,可能傾向於繼續觀望,從而延緩經濟復甦。
至於政府積極紓困,雖可力阻在短時間內企業破產、個人頓失收入的問題,但不見得可以將消費與投資需求提振到原來的水平。
此外,上述分析都未考慮秋季可能出現的因疫情二度爆發的二度封鎖、地緣政治的轉變(美國11/3大選)、新興國家因為疫情與債務崩解的各項風險。若再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全球經濟的衰退風險會更大。
轉載編輯自台灣工人鬥陣-創刊號(2020.08)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39期(2020.03)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