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經濟是兩難嗎?從美國大選看經濟復甦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COVID-19疫情因應不當」被視為川普落選(編按)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選結果可以解讀為美國選民「重視防疫勝過經濟」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多項研究顯示,經濟依然重要,而且在疫情帶來大量失業之後,經濟復甦變得更加重要。關鍵是疫情產生的經濟危機相當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危機,疫情若不能受到控制,經濟就無法真正復甦。

疫情經濟危機的特異處:衝擊高度集中服務業、低薪人口、女性

當前的經濟問題,並不是由於經濟自身的內在弊病(例如2001年時的網路泡沫、或是2007年的次級房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鏈)持續累積直至爆發造成,而是因為疫情的外部衝擊而產生公共健康衛生危機,造成民眾減少各種需要人際接觸的經濟活動與消費,從而產生經濟衰退。因著這樣的特性,本次危機出現了許多與一般經濟危機截然不同的現象。
現象一:本次危機爆發時,美國的失業率一度飆升至接近15%,但其中接近8成都是臨時性失業,這些勞工都預期不久後就能回到工作崗位。在此之前,臨時性失業在總失業中的比例,長年維持在2成上下,即便2001年與2007年危機期間也不例外。
而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隱憂之一就是,雖然臨時性失業勞工有許多已回到工作崗位,但非臨時性失業勞工數量則有所上升
現象二:這波失業的勞工集中於低薪工作者,特別是需要人際互動的服務業,高薪工作者的失業風險有限。如下表資料顯示,需要人際互動的休閒住宿與其他服務,在本次危機中(2020年4月)的失業率特別高,而在先前的危機中,例如2007年次貸危機,其失業高峰出現在2010年,當時失業狀況在各產業間的分布則相對平均。
另外,下圖則顯示,相對於疫情之前的就業情況,本次危機開始後,低薪者的就業在3、4月間減少幅度最大,至今仍較危機前低了20%,而高薪者的就業在3、4月間減少之後快速回升,目前已回到接近危機前的水平。
現象三:美國這波失業的勞工之中,不論是白人、黑人、拉美裔或亞裔,女性比例皆高於男性。先前的經濟危機則截然不同,多半是男性失業率高於女性。例如在次級房貸危機造成失業高峰期的2010年,男性失業率為10.5%,女性則為8.6%,而今年4月份失業達到高峰時,男性失業率為13.3%,女性則為15.7%。
現象四: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不時會有企業倒閉退出市場,同時也會有新增企業加入市場,但美國申請新設企業數在今年第三季卻突然暴增,與過去的危機時期完全不同。
這些特異的現象,皆指向同一個根源:本次危機不是一般的經濟危機,實際上是個外生的公共衛生健康危機,因此,人們一開始預期疫情可能很快退去,所以失業或停業是暫時的;民眾擔心染疫而減少需要人際接觸的服務消費,例如餐飲、零售或旅遊,而這些行業以低薪與女性勞工為主力,因此失業才會高度集中在他們身上;人們因健康考量改變生活與消費型態,反倒可能帶來新的商機,在創業融資依舊順暢的情況下,市場於是出現新創企業潮。
此外,拉傑.切蒂(Raj Chetty)等人整理疫情以來的個人消費資料,發現高所得者消費減少的幅度大於低所得者,而且所得愈高的地區,小商鋪營收減少的幅度也愈大,但此種減少卻只限於涉及人際互動的消費,可以遠距進行的服務消費,例如金融與法律服務,則無此現象。這也佐證了失業不成比例地集中於低薪與女性勞工的原因。

川普政府千億紓困,卻沒打中核心?

川普政府在4、5月間推出了總計2,67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CARES),也因為並未處理疫情此一根源問題,因而對就業幫助有限。此紓困方案十分龐雜,有一部分是直接發錢給民眾,希望可以提振消費。
切蒂等人的研究發現,民眾拿到錢之後確實增加了消費,可貿易的耐久財部門的消費上升了21%,但涉及人際接觸的服務──亦即這次失業問題集中的產業部門──消費僅上升了7%。也就是說,人們依舊因為疫情的關係,迴避了涉及人際接觸的服務消費,因此對這些部門的勞工就業的幫助依然有限。
紓困方案的另一部分是本著「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精神,提供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紓困貸款,若企業留住員工繼續發工資,就免除還款。然而,切蒂等人的研究發現,有拿到這筆錢的中小企業,與沒有拿到這筆錢的大型企業,其雇用變化的情況僅有些微差異。也就是說,政府花了大錢但只救到一小部分失業,因為去申請這筆貸款的企業,多數是原本就少有裁員風險的企業──例如在專業與商業服務產業中的小企業,真正面臨裁員或歇業壓力的企業反而不會去申請紓困貸款。

「經濟優於防疫」的二選一,盲點在哪?

檢視了上述特異現象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主要衝擊之一,就是使消費者、特別是中高所得的消費者,因為健康顧慮而減少涉及人際互動的服務業消費,從而造成失業。
因此,就勞工失業問題而言,將經濟與防疫視為兩難的流行說法,忽略了目前的失業問題主要是因人們擔憂疫情而起,疫情不結束,人們的消費支出就不會完全恢復,不論川普如何強調重啟經濟或推出紓困方案,「經濟優先於防疫」的政策並無法解決經濟問題。
那麼,如果改為防疫優先,是否就會犧牲經濟呢?這可分為結果與過程兩個層次來說明。
首先,從結果來說,一些跨國研究顯示 ,防疫與經濟不僅不衝突,還是互補關係。防疫好的國家如台灣與越南,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保持正值,而疫情嚴重的美國、西班牙等國,則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
但是,如果一個國家錯過了疫情爆發之初的黃金防疫時間而陷入大流行,此時實施管制措施,對經濟不會有負面影響嗎?目前針對政府管制措施(關店、居家令、人際距離規定等)的研究多半發現,這些管制措施對經濟活動確實有些許負面影響,但其幅度遠遠小於疫情本身所造成的經濟行為變化(註) 因為人們並不會坐等政府實施管制才改變行為,而是早在疫情一流行起來就自動減少消費,因此,看似是管制措施實施影響了消費,實際上主要的衝擊是來自於人們因疫情而減少消費。
例如,伊麗莎.福賽斯(Eliza Forsythe)等人發現,美國各州失業與職缺率的變化,與各州實施管制措施的時間點沒有關係。古斯比和賽弗森(Goolsbee & Syverson)利用個人手機信號資料研究疫情初起時的交通行為,發現消費者的交通量下降了60個百分點,但其中只有7個百分點是因為政府的管制措施所致。
巴蒂克(Alexander W. Bartik)等人林&邁斯納(Lin & Meissner)皆發現政府的管制措施對經濟表現影響很小。與此一致,切蒂等人則比較了不同地區在管制措施實施前後的消費活動變化,發現解除管制、重啟經濟的措施,對於消費活動的影響非常小,顯示在疫情並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取消管制措施並不會提振消費。這些研究,從正反兩面說明了經濟無法優先於防疫的道理。

防疫與經濟不矛盾,但需處理成本分配問題

儘管就結果看來,經濟與防疫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從政策過程來說,任何政策皆有成本,既包括一般的經濟成本,也包括非經濟成本,控制疫情也不例外。上述討論偏重在防疫政策對就業、消費與營收方面的影響,但這只是防疫政策成本的一部分;有效的防疫政策,必然涉及許多不易衡量的非經濟成本,例如行政組織與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調整,這些儘管未必與勞工就業或企業營收相關,對當事人來說可能依舊是真實的負擔。
以台灣為例,疫情能得到控制,付出的成本就是30多萬人次隔離的時間與財務成本、外國人無法來台的損失、口罩廠商的短期利益醫護與防疫人員的行動自由與長工時、全民洗手戴口罩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等等。
儘管這些成本可能遠小於防疫成功的整體利益,但如果防疫政策的成本並不是平均且同時地分配到所有國民頭上,優先承擔、或承擔能力相對較低者就可能會因為感到不公平而反抗或違規,導致防疫破功。
因此,防疫與經濟並無矛盾,問題是出在任何政策過程皆涉及成本分配,包括種種非經濟成本,能否妥善解決仍取決於能否凝聚共識與具體的政策設計。
其實,不僅台灣的防疫政策有成本,川普政府「經濟優先於防疫」的政策也有成本,其中有不少落到了勞工身上。例如,防疫政策疏失增加了勞工失業乃至死亡人數;在要求必要勞工(essential workers,包括許多民生必需品服務,或醫療與運輸等職業)持續工作的同時,往往沒有提供足夠的防護設備與薪資補償;另外,美國有不少工作現場群聚感染案例,許多勞工也申訴工作現場沒有足夠防護設備與措施,但職業安全衛生署(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卻對申訴案件消極以對,只頒布了指引(Guidance)而無更積極的規範。從搖擺州工人的相關訪談中可以看出,這些情況都讓許多4年前支持川普的勞工心灰意冷,最後成為川普連任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刊載於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usa-election-2020-epidemic-and-economic-perspectiv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共力研究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EPN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是利弊互見,不是台美互動更深,就什麼都是利多。
貿易交換或合作關係? 自8月底政府宣布將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來,美國負責貿易談判的貿易代表署並未如預期地與台灣展開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反倒是國務院積極地對台聯繫,9月底柯拉克即來台說明「經濟繁榮網絡」構想。
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明年1/1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與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開放目的眾說紛紜,起初政府說是為了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議(BTA),但美國主責貿易協議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至今並無任何回應,政府遂改口遵循國際標準並無任何交換。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市,一位姓佛洛伊德的黑人因涉嫌使用假鈔,遭白人警察在逮捕過程中壓頸致死,引爆全美各地針對種族歧視與警察暴力的抗議浪潮。與此同時,國際上反美與擁護體制的政治辭令相應而生。
以2020年3–4月期間來看,台灣相當幸運,除了防疫得當未封鎖經濟外,同時因為各國居家工作帶動對於電腦相關產品需求,3月外銷訂單不減反增。不過,由於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外貿,若未來全球需求緊縮,台灣經濟將隨之走低。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整個4月美國幾乎全境進入封鎖,非必要性行業不得營運,導致經濟受到重創。資本市場認為這僅是政府封鎖經濟活動導致的結果,只要政府解封,經濟將快速恢復,也就是V型復甦。
EPN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是利弊互見,不是台美互動更深,就什麼都是利多。
貿易交換或合作關係? 自8月底政府宣布將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來,美國負責貿易談判的貿易代表署並未如預期地與台灣展開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反倒是國務院積極地對台聯繫,9月底柯拉克即來台說明「經濟繁榮網絡」構想。
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明年1/1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與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開放目的眾說紛紜,起初政府說是為了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議(BTA),但美國主責貿易協議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至今並無任何回應,政府遂改口遵循國際標準並無任何交換。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市,一位姓佛洛伊德的黑人因涉嫌使用假鈔,遭白人警察在逮捕過程中壓頸致死,引爆全美各地針對種族歧視與警察暴力的抗議浪潮。與此同時,國際上反美與擁護體制的政治辭令相應而生。
以2020年3–4月期間來看,台灣相當幸運,除了防疫得當未封鎖經濟外,同時因為各國居家工作帶動對於電腦相關產品需求,3月外銷訂單不減反增。不過,由於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外貿,若未來全球需求緊縮,台灣經濟將隨之走低。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整個4月美國幾乎全境進入封鎖,非必要性行業不得營運,導致經濟受到重創。資本市場認為這僅是政府封鎖經濟活動導致的結果,只要政府解封,經濟將快速恢復,也就是V型復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析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失業率雖維持在4.2%的低水平,但背後卻隱藏著結構性問題。科技產業招聘減速,與家庭照護等傳統領域職缺數量顯著增加形成對比。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傳統高技能職位面臨壓力,專業人士的再就業挑戰也日益嚴峻。探討這些變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與潛在受益公司。
Thumbnail
由於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低,股市反彈,考量到7月就業報告中失業率飆升至4.3%可能是臨時因素所致(颶風貝裡爾),如果這是真的,那麼8月就業報告失業率可能會再次下降,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低價買進。 美國財政部30年期公債因需求疲軟,標售利率上升,但看來不足以影響股市,對就業數據變十分敏感的市場而言,更關注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析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失業率雖維持在4.2%的低水平,但背後卻隱藏著結構性問題。科技產業招聘減速,與家庭照護等傳統領域職缺數量顯著增加形成對比。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傳統高技能職位面臨壓力,專業人士的再就業挑戰也日益嚴峻。探討這些變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與潛在受益公司。
Thumbnail
由於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低,股市反彈,考量到7月就業報告中失業率飆升至4.3%可能是臨時因素所致(颶風貝裡爾),如果這是真的,那麼8月就業報告失業率可能會再次下降,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低價買進。 美國財政部30年期公債因需求疲軟,標售利率上升,但看來不足以影響股市,對就業數據變十分敏感的市場而言,更關注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