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萊豬,交換到什麼台美貿易?【美台貿易/系列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明年1/1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與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開放目的眾說紛紜,起初政府說是為了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議(BTA),但美國主責貿易協議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至今並無任何回應,政府遂改口遵循國際標準並無任何交換。但接著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能源的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邁向國際的期待又落在科拉克所負責的「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 EPN)」上。

美豬牛換EPN?

然而,EPN並非是區域貿易整合,而是在武漢肺炎後,美國為確保供應鏈不受中國影響所組成的聯盟,與貿易協議的利益交換大異其趣。台灣是否可加入EPN,重點不會是台灣是否進口美豬牛,真正的關鍵在於美中鬥爭下,台灣廠商是否可以為美國提供難以取代的產業功能。

約略從 2018 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伴隨著美國對中國企業展開制裁,調查千人計畫參與者等等,已經擴大為中美兩國在經濟與政治各方面的多方摩擦與衝突。同時,特別是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痛感其醫藥與防護設備竟有九成依賴中國製造,在疫情爆發之初吃盡苦頭,朝野各界紛紛開始討論如何重組供應鏈以分散風險。

這一連串發展,反映中國對美國在經貿、科技、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各方面利益的 “百年馬拉松” 式挑戰,正式浮上檯面,引發美國政策的全方位轉變。供應鏈重組議題,也需要納入此一脈絡中作整體思考。

遏制 vs 產業創新

美國目前在經貿方面的對中政策,主要展現在一系列制裁行動上,手段包括提高關稅,切斷對中興與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高科技零組件供應,嚴格審查有間諜嫌疑的學者,勒令TikTok與微信下架並禁止美國企業與其往來,推動供應鏈移出中國或轉回美國等等。

這些類似傳統 “遏制” 戰略的手段,在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生產網絡的今天,推行起來難免傷及美國自己的利益。例如,提高中國貨品關稅對於改善美國貿易赤字其實幫助有限;制裁個別中國企業,出口或授權高科技零組件的美國廠商同樣受傷;嚴格審查中國學者與學生或限縮移民配額,會影響美國高教產業營收與企業競爭力。

供應鏈重組則更加複雜。讓企業放棄中國市場的龐大利益本就極為困難,短時間內其他國家也難以提供與中國匹敵的基礎設施、生產網絡與技術人力,更何況中國正擬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與新的自貿區等政策來反制供應鏈外移。由於生產鏈重組涉及整個企業生產網絡的變革,目前除了美國政府特別關注的高科技相關產業,本就因為其生產較少本地化而較易移出中國之外,其餘產業依然保持觀望,或者僅做有限度的分散投資。

美國這些措施可以為美國在中美世紀競爭中爭取一些時間,但光守成仍不足以定勝負,在遏制之外,更值得注意的其實是美國的產業創新政策。美國在 1950 年代面對蘇聯的政治與軍事挑戰,以及 1980 年代面對日本的經濟科技挑戰時,皆在各種制裁措施之外,大幅增加國內的產業創新投資,確保自己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優勢,新技術的突破也帶動全新的國際產業分工,確立美國的領導地位。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朝野正在討論重振產業創新政策,包括重振聯邦政府的基礎科技研發支出(目前的支出與國民生產毛額比例是美國歷史上新低)、盤點關鍵領域、設立統籌協調單位、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研發、加強吸引技術人才移民等等、改革公司治理制度以增加長期投資、打擊壟斷企業等等。這些產業政策大部分儘管不像制裁措施那樣立竿見影,需要一段時間才看出效果,但因為較不會得罪美國國內利益集團,已逐漸取得跨黨派共識。

換句話說,對中制裁不易全面落實,相較之下,美國在產業政策的動態可能更值得密切關注。

就算開放美豬牛又怎樣?

就算台灣要親美反中,也不代表隨意打開門戶就可換取美國對台灣的全面支持。真正能讓台灣在大國間斡旋且不被隨意犧牲的,是先一步掌握產業創新走向,發展自己成為關鍵角色的能力。反過來講,就算開放美豬牛,若台灣不具關鍵角色,美國繼續在自貿與區域合作上對台灣要理不理又何妨。真正被美豬牛卡住的,或許不是台灣經貿或是國際地位,而是執政者的思維。

(轉載編輯自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45期(2020.09)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47期(2020.11)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共力研究社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始於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與商業機密」拉開貿易戰的序幕,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必須向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當時涉及的商品總值達600億美元。 直至今日,由貿易戰衍伸的科技戰多不勝數,包括中美冷戰、美國組建晶片聯盟、中國被迫戒斷美國高科技晶片與高階半導體技術等。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始於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與商業機密」拉開貿易戰的序幕,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必須向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當時涉及的商品總值達600億美元。 直至今日,由貿易戰衍伸的科技戰多不勝數,包括中美冷戰、美國組建晶片聯盟、中國被迫戒斷美國高科技晶片與高階半導體技術等。
Thumbnail
「過去享受自由貿易優勢的日本,如今迎來危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與中美關係惡化,全球經濟正在加速封閉化現象。美國與中國不斷加強國產製品在國內的流通,這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產業來說,恐將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
Thumbnail
「過去享受自由貿易優勢的日本,如今迎來危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與中美關係惡化,全球經濟正在加速封閉化現象。美國與中國不斷加強國產製品在國內的流通,這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產業來說,恐將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
Thumbnail
不得不說,美國對中國確實又愛又恨,民生必需品長期仰賴進口的它,中國供應商的便宜讓企業忍不住靠近,可政府轉頭看到低迷已久的就業市場,考量國家利益當然得出手處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你打我一巴掌,我就讓你痛得更厲害,於是兩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就不斷築高,只為了證明誰才是老大!
Thumbnail
不得不說,美國對中國確實又愛又恨,民生必需品長期仰賴進口的它,中國供應商的便宜讓企業忍不住靠近,可政府轉頭看到低迷已久的就業市場,考量國家利益當然得出手處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你打我一巴掌,我就讓你痛得更厲害,於是兩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就不斷築高,只為了證明誰才是老大!
Thumbnail
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是搬石頭砸腳,雖然「中概股」公司面臨退市風險,面臨美股退市、或到香港、澳門、日本二次上市、或增加審計成本的接受PCAOB審計。但真正受害的是重金押注中國企業的美國投資者;因為摘牌驅逐,導致三家電信企業股價下挫,美國投資者皆拋售慘賠,而中、外投資易者正好低接大賺。
Thumbnail
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是搬石頭砸腳,雖然「中概股」公司面臨退市風險,面臨美股退市、或到香港、澳門、日本二次上市、或增加審計成本的接受PCAOB審計。但真正受害的是重金押注中國企業的美國投資者;因為摘牌驅逐,導致三家電信企業股價下挫,美國投資者皆拋售慘賠,而中、外投資易者正好低接大賺。
Thumbnail
最近一個月為了美豬進口的問題,台灣國內吵得不可開交,抗疫大將衛福部長陳時中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成為箭靶,被在野黨與民間團體攻擊的體無完膚。通過美豬進口就一定能夠與美國簽署FTA嗎?撇開爭議的健康危害因素,如果單就開放美豬的政治手法來看,美國大選或許早已深入影響你我了。
Thumbnail
最近一個月為了美豬進口的問題,台灣國內吵得不可開交,抗疫大將衛福部長陳時中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成為箭靶,被在野黨與民間團體攻擊的體無完膚。通過美豬進口就一定能夠與美國簽署FTA嗎?撇開爭議的健康危害因素,如果單就開放美豬的政治手法來看,美國大選或許早已深入影響你我了。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2020/7/21日限期大陸,三天內內關閉駐休士頓領事館。隔天(7/22),川普在白宮簡報會時提到領事館傳出火警事件時,表示 :「我認為他們正在燒文件和紙張。」並表示可能會下令關閉更多領事館:「始終有這個可能性。」美國國務院解釋,此舉是為「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及美國人的私人資料。」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2020/7/21日限期大陸,三天內內關閉駐休士頓領事館。隔天(7/22),川普在白宮簡報會時提到領事館傳出火警事件時,表示 :「我認為他們正在燒文件和紙張。」並表示可能會下令關閉更多領事館:「始終有這個可能性。」美國國務院解釋,此舉是為「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及美國人的私人資料。」中
Thumbnail
川普這一球,當然劍指中國大陸,但最後對於全球經貿影響究竟為何?坦白說難以評估,當然,經濟學家壓根也猜不到川普的決策,對於臺灣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兩岸的貿易往來產值就會受到波及。
Thumbnail
川普這一球,當然劍指中國大陸,但最後對於全球經貿影響究竟為何?坦白說難以評估,當然,經濟學家壓根也猜不到川普的決策,對於臺灣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兩岸的貿易往來產值就會受到波及。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持續蔓延,現在的美國已不是之前那個叱吒風雲的美利堅強權,而中國也不是那弱小的國家,然而川普卻有勇氣對中國開啟貿易戰。在美國國內,債務卻到了極高的程度,川普卻還興高采烈的在打貿易戰。這樣的情況下,中、美誰會撐到最後,還是個未知數呢!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持續蔓延,現在的美國已不是之前那個叱吒風雲的美利堅強權,而中國也不是那弱小的國家,然而川普卻有勇氣對中國開啟貿易戰。在美國國內,債務卻到了極高的程度,川普卻還興高采烈的在打貿易戰。這樣的情況下,中、美誰會撐到最後,還是個未知數呢!
Thumbnail
2018大事,不外乎就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了!2008的金融海嘯,給美國多大的打擊,直至近年,經濟才扶搖直上。然而之後的「川金會」,在世上又造成了多大的轟動。而隔一個 太平洋的世界強國—中國,緊鑼密鼓的軍事行動、歐盟在一旁當個旁觀者。這一場國家馬拉松,又會是哪個國家中途倒下,又會是哪個國家撐到最後。
Thumbnail
2018大事,不外乎就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了!2008的金融海嘯,給美國多大的打擊,直至近年,經濟才扶搖直上。然而之後的「川金會」,在世上又造成了多大的轟動。而隔一個 太平洋的世界強國—中國,緊鑼密鼓的軍事行動、歐盟在一旁當個旁觀者。這一場國家馬拉松,又會是哪個國家中途倒下,又會是哪個國家撐到最後。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中貿易戰的越演越烈,過去斷言美中貿易戰不可能出現的專家,也紛紛改口說,美中貿易衝突可能會演變成長期態勢,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但是隨著川普執政快滿兩年,我們已經更能掌握川普的行事風格,他極善長於使用恫嚇施壓的方式,來將對手逼上談判桌,並且在取得一定成果後,見好就收......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中貿易戰的越演越烈,過去斷言美中貿易戰不可能出現的專家,也紛紛改口說,美中貿易衝突可能會演變成長期態勢,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但是隨著川普執政快滿兩年,我們已經更能掌握川普的行事風格,他極善長於使用恫嚇施壓的方式,來將對手逼上談判桌,並且在取得一定成果後,見好就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