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李潼文學走讀—太平山的山霧氤氳與見晴

文|走讀小跟班羽珊
這次的走讀路徑之一為「太平山情事」,除了是李潼小說作品的名稱,也跟李潼的遺作太平詩路有所關聯。
三個場次的週末假日與宜蘭縣內的高中生及來自各地的旅人們一起登上了太平詩路,這是台灣第一條森林文學步道,2003年李潼與太平山森林遊樂園區結緣,他將伐木時期的舊照片轉化為詩作,參與由羅東林區管理處所舉辦的「寫我太平山、畫我太平山—太平山詩畫展」。在此節錄其中一首意境深長的詩,雲海咖啡館的牆面上亦可看見李潼的作品及筆跡:
李潼 〈鳩澤流籠頭〉
有時 暈眩也是好的/
我是一棵容易暈眩的樹/
你知曉/我是堅實山頭一棵穩在的樹/ 一棵 地牛翻身也不撼搖的樹
當告別堅實之山/暈眩也好/暈眩 可少少遺忘別離
我是一棵容易暈眩的樹/
你知曉/我從不懼高(凌空索道算得什麼)
於是 你更當知曉/
繫走索道之前/
我的暈眩 多半是刻意的
圖片提供:陳建宇,左起第三位為李潼
圖片提供:陳建宇,左起第三位為李潼
那次的活動過後促成了李潼與詩人黃智溶應邀寫下總計20首新詩,邀請書法家揮毫,並邀陶藝家將作品燒製為陶板再鑲於檜木板上,將詩作設置於通往鎮安宮的步道,形成現在我們所見的太平詩路。
鎮安宮是日治時期神社的位置,陡長的階梯是參拜的必經之路,現在則是全台灣最高的鄭成功廟,李潼將其寫入詩路中,自比為文殊來到此處,想像這一位海上大將軍來到了海拔2千公尺的高山作何感想,若能墊高廟基或許能遠望海洋。
李潼〈望海〉
文殊行過觀音石步道/探望職守山巒的鄭成功/詢問他 百年心情
朝山石階陡長/嚇畏了肢體軟弱的香客
可以說潮汐澎湃的節奏/令我懷想嗎
若廟基再墊高七丈七
或能眺見山外山的海洋
圖片提供:戴隆源
想要看見這些詩牌並不輕鬆,是一趟考驗腳力的階梯旅程,好在階梯兩側的紫葉槭紅點綴了一路的景色。氣喘吁吁的小憩之際,抬頭看見「太平詩路」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陶板字後的木板有些搖搖欲墜,步道最初收錄了20首新詩,終年的雲霧繚繞造成部分作品已遺失腐朽,現仍留存的詩牌有過位置的異動,若稍不留心可能就會直接錯過他們。
圖片中詩牌為李潼作品〈氣味〉
身為李潼好友的陳建宇老師帶著舊照片與眾人一起回憶當年,說道當年李潼生前因病重沒能參與的開幕典禮,也可惜這些年文學步道沒能被好好地維護管理。當年揭牌典禮前遇到颱風而延期,期間李潼的病情惡化讓他反覆進出醫院,站在詩牌前,導覽人蔡明志老師與參與的學生民眾一起朗讀詩句,套句蘇麗春老師講過的話:
「愛熱鬧的李潼一定也在現場。」
太平詩路策劃人陳建宇,也是李潼好友
同一個地點及場景因為天候而有了截然不同的景色,小雨濛濛的太平山多了點詩情畫意;山嵐飄渺縈繞的太平山挾著神秘;陽光正好的太平山讓腳步顯得輕盈快意。
作品有人繼續朗讀,故事有人繼續訴說,這些蟄居山林的詩牌便有了生命。
《專題介紹》走讀台灣—李潼的宜蘭書寫
走讀活動藉由帶著李潼的少年小說作品,實地踏查李潼作品中所書寫的宜蘭文化與土地故事,涵蓋了宜蘭的7個鄉鎮,讓民眾可以將故事場景與文學的想像融合,除可深度認識體驗與宜蘭的在地文化與地方知識外,也可心領神會李潼少年小說作品所欲傳達的意義。
文學走讀九場次預計這週結束,若對活動有興趣可參考展覽資訊到以下兩個空間觀展喔!
主題策展資訊:
旅人書店(二三公休) 展出時間: 2021.03.22 (二)-9.30(四)
宜蘭文學館(週一公休) 展出時間:2021.03.22(二)-05.30(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