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13依教奉行福緣具足

時間: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十二日(農曆六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一、有智慧能承辦一切
這次(八十四年暑期)「福智教師學佛營」,假光量寺道場舉辦,每位同學初次參加這項活動,都感覺不錯,但各位要知道,這只是一個相「而已」。我們出家人最重要的一定要有「體」 ,要有入體的觀念。
佛教界常說:學習佛法,第一先要發菩提心,要多修福。所謂的福就是緣,緣就是福,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佛陀在經典裏曾啟示我們: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福與緣這完全是相即的。在凡夫階位,所以講福;若是佛,他是大覺者,是確實在履行這個緣。所以我們要明白佛法是極為圓滿的,並不是偏哪一邊的。譬如說我們舉辦「福智教師學佛營」,參加的學員都是老師,工作人員大部份也都是老師。
我們出家人也應該拿出我們的精神和力量,可以不用麻煩居士的事,就儘量不要去麻煩居士。例如淨律寺起初舉辦短期出家時,我一個人負責總務、採購及寮房隔間等工作。所有要添購的東西,當時我就先想好,打個電話連絡廠商,請他們預先把東西準備齊全,若一星期前還沒有齊全,我就親自去採購,都還來得及,何必一定要人多?
所以說凡事要有智慧,不要罣礙,這就是《般若心經》說的「無罣礙」。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常教導我們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輕鬆自在的圓滿一切事;相反的,若沒有智慧,則無法承辦任何事情。
二、出家沒事就是清淨
要如道,我們出家人沒有事就是清淨,有事了就不會清淨。凡是該居士他們辦的事,就讓他們盡量發心服務,功德圓滿就是了。而我們為了大眾,常住所分配給我們的工作,要我們服務的執事,我們也應該盡心盡力的做,好好的依教奉行,空餘時間就盡量用功拜佛。我們天天拜佛、天天用功,居士們看到了也會引發他們的菩提心,讓他們更精進,默默地按照我們的道規去實行,在行儀上自然不敢放縱懶散的。
三、圓滿常住事即守戒
在頭一天始業式時,我在大殿中央禮佛,正好看到你們排在東西單兩旁前的小茶几下有些灰塵!你們想想看,那麼多人進入大殿,若被細心的人看到了會如何想?
當初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前,日本首相去參觀美國珍珠港的港區,當他走到艦台,雙手戴著白手套順手在艦台上一摸,發現整個手套是黑的!他當下就知道美國的軍事防範做得不夠徹底,他們的軍人備戰精神也不夠積極。
這就好像我們修行人的願力具足與否,從我們的行儀及日常生活中的處事接物,人家馬上就能看出來。所以那位首相回去日本後,馬上計劃攻打珍珠港,而珍珠港也馬上被打得潰不成軍。
我們修行是講因果的,對三寶事不盡職,這都要背負因果的。要知道!假如大家在常住,擔負的責任範圍內,能把工作做得圓滿,這就是守戒;因為戒即是因果,只要老老實實把工作做得圓滿,就是持戒。所以,持戒不光是掛在嘴上說而已,戒就是因果,因果就是戒。
大家要知道,一個道場是以大殿為主,大殿是最高的,它是供奉佛菩薩,亦是供奉法的地方。我們現在雖然不是聖僧,但我們凡夫僧也算是三寶之一,所以在大殿內,我們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嚴肅,這是我一再交代,一定要嚴嚴肅肅的!若有事要請教,盡量到大殿外講,聲音以能讓對方聽到即可,不能讓第三個人聽到,這是表示我們的心很靜肅,很有定力。
因為一個出家人沒有定力,對自己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我們出家人行儀要莊嚴肅穆,要有定力,也要有忍辱。該當我們做的事,就要盡心盡力去做,只要是為大眾或為常住的事,不留餘力的依教奉行,承事供養。無事時就默默的用功,遵守道規,培養自己的福德智慧,威儀莊肅,這是很重要的,大家要記住啊!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