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心得:罪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部探討被害者的家屬如何克服痛失親人的遺憾,選擇以宗教力量原諒兇手的電影,英文的片名叫A reason to live,感覺更能詮釋劇情,雖然初次上映的時間是2011年,但現在看來還是很貼近當今的社會氛圍。
逝者以矣、來者可追,對於枉死的親人,要選擇原諒或者寬恕談何容易,有些人願意在宗教教義或自身的價值觀下,放過加害者,也放過自己,但這種宅心仁厚的寬恕是真的能讓加害者改過自新嗎?因為法律的判決,對於認錯的加害人,總以改過自新為假釋門檻,是真心懺悔或是表面工夫?除了兇手本人,無從驗證,法官的一句:「有教化的可能」,大多數判決的刑期都低到令一般人覺得心寒,惶論受害者家屬。
但正如劇中暴力犯罪組的刑警所說的:「有些殺人犯只判三四年,幸運一點的還會只判緩刑,要判死刑其實沒那麼容易。」、「90%的犯人都會被假釋,超過70%都會再犯。」另一個刑警則說:「判刑兩年半的強暴犯,因在獄中表現良好,服滿刑期一年就出獄了,在路上與受害者的媽媽相遇,反而是受害者嚇得不敢再出門。」媽媽祈求小警員告知強暴犯的住所,法律反而保護他的人權,選擇保密,加害者的人權反而更受重視,害得媽媽只好帶著惴惴不安的女兒連夜搬家。警員的結論是:「被害人要不要原諒兇手不重要,重要的是加害人不再犯罪。這個社會只有原諒並無反省,壞事才會反覆出現,不負責任的寬恕是罪過。」這一段影片我雖然頗有感觸,但總覺得中文字幕的翻譯似乎有些語焉不詳,還往回倒轉重看了幾次,才確定自己沒有誤解文意。
女主角選擇辭去工作,專職拍攝和她一樣選擇原諒的被害者家屬的記錄片,沒想到一經深入了解,反而看到更多冷酷的加害者本質,她先是選擇停機不拍攝,到後來自己也開始懷疑,尤其是在撞死未婚夫的兇手後來竟親手殺了母親,她是不是間接地促成這個悲劇?她開始立場動搖,也質問神父,但神父和修女卻仍一昩地以宗教家的角度要女主角放下,但這種深仇大恨要放下談何容易,大多是偽裝堅強的吧?刻意蓋住的傷口一個不小心,可能爛成一個不可控制的大窟窿。
論及婚嫁的未婚夫在女主角生日當天被莽撞的青少年撞死,自己的生日直接變成男友的祭日,二度的輕生都被救回,而女主角卻快速地簽下請願書,選擇原諒兇手,甚至因此引來男友姐姐的不諒解,質疑她為何她的家人都因此生活步調大亂,生命遭逄重大打擊,她卻能如此冷靜,這種腹背受敵的苦在一次拜訪男友生重病且來日無多的老父之後,女主角哭到只能蹲坐於雨中,她因哭泣而抽搐的背影和男友垂死前掙扎的肢體,一樣地令人動容。
劇中還加入了家暴議題及破碎家庭對幼兒及青少年深層的傷害,有時覺得這些有點牽強的歸因,似乎在替加害者洗脫犯罪意圖,或者為犯罪行為做合理化的解釋,但在劇終都有想盡辦法圓了回來,但我個人仍堅定地站在以牙還牙的立場,原諒是一種道德層面的態度,法律還是要先保護受害者,因為在破案率不高的刑事案件中,只要在法庭成判例,輕放或縱放都是不能接受的結果,我認為適度的嚴刑峻法在道德淪喪的今日,更能教化人心及社會,否則只會加劇加害者的人權凌駕於被害者人權的社會亂象,無法讓人心服口服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星期小女兒主動邀我一起去看一部關於原聲合唱團的電影,她從小就知道爸爸一直有固定捐款贊助原聲,長途開車時,車上偶爾也會播放這張原住民小朋友合唱團的CD,聽久了也都會跟著哼哼唱唱,尤其是那首拍手歌。 kipahpah ima, kipahpah ima, muskunta kipahpah ima.
好愛這部電影,不只因爲梅姨和克林伊斯威特把這段相愛卻不能愛的黃昏之戀演得絲絲入扣,更是因為這是好萊塢少見的題材,淡淡又悠長的劇情鋪陳、不經意的安排,燒出兩個陌生人濃烈的愛火,多年以後女兒看著媽媽的遺物,才勾勒出這一段不為人知的陳年往事。
秀英含辛茹苦地靠一己之力,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先生年輕時就花名在外,最後一次回家,竟然是為了親自送交離婚協議書,得不到秀英同意簽字,就兀自離去,路上巧遇小女兒放學,順手給了一塊小軟糖,也從此烙下好爸爸形象,難怪小女兒餐廳工作再忙,也要撥空去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 在秀英的內心深處,背叛是一回事,但離婚可
2017/11/24二個大人一起來西門町看卡通,以下是觀片心得,有嚴重劇透,請慎入。 死亡對所有人來說,總是個想逃避又避不開的議題,大人所依循的慎終追遠儀式要怎麼灌輸給下一代,讓他們能認同並傳承下去,而不是被視為迷信而嗤之以鼻。
漁夫因魚網絞入漁船引擎而失去動力,而誤入南韓水域,接著被帶回首爾進行調查,當局的一位調查員一口咬定名叫澤宇的漁夫是間諜,但負責看守的同事振宇則多次為漁夫辯護,中途還因上洗手間,認識了一位偽裝成脫北者的真正間諜。
今天的臉書動態回顧突然跳出七年前看完記錄片「看見台灣」的觀後感,沒想到齊柏林導演三年前竟然因拍攝續集時,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令人不勝唏噓,以下是當時留下的文字記錄。
上星期小女兒主動邀我一起去看一部關於原聲合唱團的電影,她從小就知道爸爸一直有固定捐款贊助原聲,長途開車時,車上偶爾也會播放這張原住民小朋友合唱團的CD,聽久了也都會跟著哼哼唱唱,尤其是那首拍手歌。 kipahpah ima, kipahpah ima, muskunta kipahpah ima.
好愛這部電影,不只因爲梅姨和克林伊斯威特把這段相愛卻不能愛的黃昏之戀演得絲絲入扣,更是因為這是好萊塢少見的題材,淡淡又悠長的劇情鋪陳、不經意的安排,燒出兩個陌生人濃烈的愛火,多年以後女兒看著媽媽的遺物,才勾勒出這一段不為人知的陳年往事。
秀英含辛茹苦地靠一己之力,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先生年輕時就花名在外,最後一次回家,竟然是為了親自送交離婚協議書,得不到秀英同意簽字,就兀自離去,路上巧遇小女兒放學,順手給了一塊小軟糖,也從此烙下好爸爸形象,難怪小女兒餐廳工作再忙,也要撥空去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 在秀英的內心深處,背叛是一回事,但離婚可
2017/11/24二個大人一起來西門町看卡通,以下是觀片心得,有嚴重劇透,請慎入。 死亡對所有人來說,總是個想逃避又避不開的議題,大人所依循的慎終追遠儀式要怎麼灌輸給下一代,讓他們能認同並傳承下去,而不是被視為迷信而嗤之以鼻。
漁夫因魚網絞入漁船引擎而失去動力,而誤入南韓水域,接著被帶回首爾進行調查,當局的一位調查員一口咬定名叫澤宇的漁夫是間諜,但負責看守的同事振宇則多次為漁夫辯護,中途還因上洗手間,認識了一位偽裝成脫北者的真正間諜。
今天的臉書動態回顧突然跳出七年前看完記錄片「看見台灣」的觀後感,沒想到齊柏林導演三年前竟然因拍攝續集時,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令人不勝唏噓,以下是當時留下的文字記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一椿離奇的墜樓命案,妻子被檢方起訴為謀殺她丈夫的嫌疑犯,法庭攻防之間,這對夫妻長久以來相處的齟齬不合昭然若揭,妻子的性情與形象意外受到審判;全程參與聽證的兒子,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一夕改觀,在逐漸浮上檯面的證據與保護母親之間開始感到迷惘,他們的母子關係也正搖搖欲墜,一場人工的真相正重新被構建。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我想我這輩子一定不會原諒他,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到底不原諒與原諒哪一個才值呢? 你這輩子有沒有很難原諒的人?應該難免一生中會遇到讓我們心裡都很幹的人,讓我們感到心裡受傷,難受想哭,且久久無法忘懷,特別在現代時代越來越亂,人心越來越不安定下,遇到這樣的人似乎機率越來越高,無論讓我們感到受傷的人是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一椿離奇的墜樓命案,妻子被檢方起訴為謀殺她丈夫的嫌疑犯,法庭攻防之間,這對夫妻長久以來相處的齟齬不合昭然若揭,妻子的性情與形象意外受到審判;全程參與聽證的兒子,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一夕改觀,在逐漸浮上檯面的證據與保護母親之間開始感到迷惘,他們的母子關係也正搖搖欲墜,一場人工的真相正重新被構建。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我想我這輩子一定不會原諒他,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到底不原諒與原諒哪一個才值呢? 你這輩子有沒有很難原諒的人?應該難免一生中會遇到讓我們心裡都很幹的人,讓我們感到心裡受傷,難受想哭,且久久無法忘懷,特別在現代時代越來越亂,人心越來越不安定下,遇到這樣的人似乎機率越來越高,無論讓我們感到受傷的人是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