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盃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的俠客行,其實不需要金庸小說也很有名。
說的是戰國末年,俠客的事蹟。
當時最為人稱道的俠之大者,非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從「閒過信陵飲」,到「烜赫大梁城」的段落,呈現出了李白所描述的時空背景。
大梁,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首都。
魏在戰國初期,那可是一等一的威風。也因此成了豺狼秦國的目標。
隨著魏秦之勢逆轉,魏國逐漸沒落,直到信陵君無忌公子的出現。
魏無忌率領六國聯軍,在戰國四大名將中間的空窗期,兩度擊敗了戰國末期最強大的秦軍。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能夠成為無忌公子的門客。
劉邦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當劉邦前往大梁城的時候,信陵君過世了。
劉邦遂投靠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
張耳是大梁人,年輕的時候犯了罪,拋棄戶籍逃到外黃。
漢代屬陳留郡的地方。
當時外黃有個有錢的寡婦,聽說了張耳的賢明,便下嫁於他。
男人口袋裡有錢就會搞怪,古人誠不欺我。
張耳拿了老婆的錢,就開始招收門客,買官當起縣令來。
在張耳的門下,有位陳先生。他的兒子名叫陳餘,是鑽研儒經的學士。張耳特別欣賞陳餘,兩人更成了莫逆之交。
劉邦在張耳門下待了幾個月,性子不合就跑了。
不久,魏被秦所滅。
秦國馬不停蹄的接著對楚國發起戰爭,李信領兵,食土也。
接棒的王翦不如年輕人衝動,率領大軍展開了持久戰,中間更經歷了昌平君的叛亂……
秦國需要補充一些人才。就有人上報,張耳跟陳餘很有才能,秦便出重金招募兩人。
張耳陳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陳餘問:「財富重要嗎?」
「不重要。」
陳餘又問:「那我們走吧。」
「好。」
兩人就此改名換姓,展開了新的逃亡生涯。來到了陳國,應徵當保全人員,但求一口飯吃。
有一次,兩人犯了過錯,主管抽了鞭子鞭打兩人。
年輕的陳餘氣不過,正要反抗,卻被張耳拉住,乖乖挨了一頓打。
主管走了之後,張耳才跟陳餘說:「還記得我們的誓言嗎?你忍不了這樣的恥辱,一切就都結束了啊。」
陳餘表示知錯。
然而,秦國朝廷的賢士令,很快也來到了陳。不過呢,接令尋人者,正是保全人員。
自己找自己?
當然還是找不到啦。
日子一天天過去,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張耳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秦始皇過世了,秦二世的刑律勞役更加嚴苛。
張耳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直到叛軍亂民攻打陳,陳餘說,該動手了吧?
張耳仍是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陳被攻下了。
叛軍的首領,名叫陳勝。
張耳說,我們走吧。跟陳餘來到了陳勝面前,表明身分。
陳勝不是無知無識的鄉野鄙夫,早就聽說過張耳大名,立即見用。
這時,有人建議陳勝自稱楚王。陳勝便想聽聽這兩位名士的高見。
張耳說:「秦國無道,你之前派人去尋六國貴族,為天下主持公道,很棒。照這個套路打入咸陽,你便如同當年無忌公子,大家自然會奉你為尊。」
「你現在稱王,就無法連結六國之力,不宜也。」
陳勝原本復立六國,就是想分散秦軍注意力而已。要是照張耳的計策,那還不是所有責任老子一肩扛?
陳勝表示,名不正則言不順,無忌公子竊符救趙,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如按照霸主套路更好,遂稱陳王。
張耳陳餘又是一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陳餘站了出來:「大王,現在河北趙國還沒有找到貴族。我曾經在趙地遊歷,對那邊也是略懂略懂,不如就由我替大王奪取趙地吧。」
陳勝不是英雄主義,最期待就是有人分憂解勞,立刻點了三千兵,以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讓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出發前往趙地了。
武臣率軍從白馬渡過黃河,來到了諸縣。
張耳陳餘在這裡,鼓動了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徵召義軍,並且慫恿武臣,自號武信君。大旗插起來,趙地的十幾座城池都接連投降。
但也有寧死不肯開城的,張耳便建議先往東北,打下范陽。
范陽是河北的軍事重鎮,讓唐朝覆滅的安史之亂,安祿山就是范陽節度使。在漢朝,這裡就是劉備的老家涿郡。
佔據范陽,進可攻退可守,比起現在跟那些小城僵持不下,要有價值得多。
武臣大軍開往范陽,正要抵達時,卻被一個人給攔住了。
此人名叫蒯通,范陽人,特來傳授武臣軍不戰而下范陽、奪一城降千里之策。
說穿不值半毛錢,厚待降卒。
武臣這才明白,為什麼張耳陳餘要他先自號武信君。如果他只是陳勝王手下一將,這時候除了打,真是沒半點皮條。
但有著君侯之名,賜爵范陽令,登時趙地都轟動了。
投降發大財啊。
就這樣,武臣軍不費一兵一卒,推進到了邯鄲。
按照陳勝的策略,這時候應該要尋訪趙國貴族,重新建立趙國。
但張耳又開口了:「我們用三千兵收復河北,回去報告一定沒有人會相信,只怕還會有人告狀,說你自立君侯圖謀不軌。」
「且現在來回稟報,趙地未定,只怕新趙王還沒上位,趙地又反亂了。刻不容緩,只有您先登上趙王寶座,一切方能從長計議。」
三千人取河北,全賴張耳出謀劃策,再加上這番威逼利誘,武臣哪還有半點反對?
武臣登基為王,命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邵騷為左丞。
一切安排妥當,才派人回報陳勝。
陳勝差點沒給氣死,打算誅殺武臣等人留在陳的家族。相國連忙出來阻止:「你這麼做,無疑是為自己增加敵人。不如先讓趙國去攻打秦國吧。」
後來的楚漢相爭中,韓信跟劉邦也演過同樣的戲碼。
陳勝這時也是照辦,派使者恭賀武臣大捷稱王,並請求他出兵。
不過,武臣的身邊,有張耳。
張耳說:「這是兩虎相爭的計策。我們應該要先收復燕地,壯大自己的實力……真正坐山觀虎鬥的,是我大趙!」
武臣同意,派出了大將韓廣攻略燕地、李良攻打常山。
哪知道,韓廣照辦煮碗,自己也成為了燕王。
陳勝不爽武臣,卻只能虛以尾蛇,那是因為陳勝打不到趙國。
韓廣這麼搞,武臣就不爽了,御駕親征燕國。
你以為武臣很能打?略趙可完全是靠張耳的策略。武臣衝出去,一下就被燕軍給抓起來了。
張耳陳餘束手無策,沒想到,一個僕役偷偷出營,前往燕軍中說服敵將,把趙王武臣帶了回來。
僕役告訴燕將,你以為抓了趙王,張耳陳餘會困擾嗎?他們正找不到機會除去趙王,自己稱雄。不如放回趙王,讓他們三個狗咬狗,燕國才有壯大的機會啊。
這個神一般的僕役,並沒有留下姓名。
而武臣也不敢在前線多所逗留,直接返回邯鄲。
豈料,負責攻打常山的李良,中了秦軍的反間之計,突然發兵襲擊邯鄲。武臣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死在亂軍之中。
張耳陳餘收攏了殘餘部隊,自知威德不足以服眾,便拉了一個趙歇出來繼任趙王。想來這二人,早就已經找了這個故趙貴族,做好二手準備。僕役怕也是沒冤枉了他們。
陳餘率兵攻打李良,大勝。
但就在此時,原本跟楚軍糾纏多時的章邯,也已經擊殺項梁。
章邯斬殺陳勝項梁後,認為楚軍已無領袖,不如先回師對抗北方……燕趙趁他不在,偷雞也偷得太兇了。
正當陳餘大破李良的同時,章邯攻打了趙歇跟張耳所在的鉅鹿。秦軍包圍了鉅鹿,陳餘衝不破防禦網,不敢輕舉妄動。
好不容易,燕齊楚聯軍前來救援,張耳帶趙王逃得性命,與陳餘會合,這兩個多年好友,終於是產生了裂痕。
張耳認為陳餘也像其他人一樣,圖謀自立。
張耳說:「我派了兩個人去跟你請救兵,你是怎麼對我的?」
陳餘說:「我讓他們領兵突圍,既然沒有抵達也沒有回來,應該是全軍覆沒了。」
張耳又說:「放屁,我看是你殺了他們,當作沒這回事吧。」
陳餘一拍桌:「沒想到你是這樣看我的……既然你懷疑我,這個將軍,我不當行了吧!」
說完,陳餘解下印綬。
張耳一愣,莫非他真沒有錯?
陳餘轉身就走,張耳忙問:「上哪去?」
「上廁所啦幹,你自己看著辦。」
陳餘出去,就有人跟張耳咬耳朵:「先拿下了印綬,以後慢慢再說,不然落到別人手裡更麻煩。」
張耳心想有理,就把印綬配上。
陳餘本想說這招夠狠了吧,就算大哥也該跟我賠個不是?哪想到一回來,將軍印已經佩帶在張耳身上。
陳餘心冷,頭也不回的走出了門外……
張耳陳餘兩人協力,把秦末之亂引上了新戰國時代。
新的戰國,只持續了一年多。
他們都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只是幫著主角準備最佳的舞台。
鉅鹿之戰。
一戰聞名天下知。
一個最有資格繼承信陵君戰神之名的男人。
即將登上這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