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網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情牽網際互傳輸,點鍵成文代紙書;
擬效同窗研絕律,良師評語意能舒。
在電腦不普遍的年代,我接觸電腦算蠻早的,在上高中時就有幾堂電腦課,教學生基本電腦超作方法,婚後因工作需要,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雖然會簡單操作方法,還是去電腦公司上基本Office以及Auto CAD繪圖;當時網路還不發達,那時候總覺得網路似乎很麻煩,網路開始慢慢風行時,家中電腦也沒接網路,心想還不需要,也沒啥興趣,想消遣時會去買點遊戲軟體回來安裝,就這樣在無網狀態過了約十年。
回澎湖定居後,孩子漸長,上學也有些需要用到電腦的地方,為了讓他們查資料之類的方便,才申請了網路,但我自己用電腦仍然沒在上網,也不會使用,不曾想過要學。過了大約一年,不知怎地心血來潮,想擺些東西在網路上賣,就要孩子敎我上網;又開了部落格,申請了拍賣網站,開始我的網路生涯。
最初接觸的就是最普遍的奇摩部落格,剛開始只是放些自製的手工藝品連結拍賣網站,有空時也到其他格子逛逛,漸漸的發覺更多樂趣,開始把一些自己寫的文章發表出來保存,後來更發現有很多美麗的圖片,很多好文章也想保存起來分享給朋友,因此開始蒐集多方面的資訊,格子越來越豐富,本想自己欣賞而已,想不到吸引了很多朋友,人氣越來越好,學習到很多東西,此時,已經違背了開格的初衷,加上本身不是做生意的料,就不去管拍賣了,純粹玩格而且樂在其中。
在奇摩四、五年,總算小有成績,每日平均瀏覽人數近千人。雖然格友來來去去替換很大,也有些固定的死忠格友,還不時會發現新的同好,有幾位格友至今成了現實上的好友,;原以為會在奇摩陪著我和這些好友一直走下去,萬萬想不到奇摩也會關格,那天尚未進格子,是一好友來電告訴我的,聽到這消息簡直不敢相信,看看日期,愚人節都過好久了,下了班趕快進格子一看,真的讓人傻眼,原來~世間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的,很多事情說變就變的,只是這消息來的太突然,腦中難免一陣混亂。
雖然還有不少平台有部落格,但是等於要重新開始,因為每個人會選擇不同的平台另起爐灶,有些可能就不玩格了,那些只在部落格交流的朋友有不少會因此斷了音訊,想想總是讓人悵惘的事。
臉書在台灣剛起步時,我並不想加入,那時只聽到很多人在瘋開心農場,甚至還有幾首為開心農場作的歌曲,以為臉書只是個遊戲的網站;當時還是靠著朋友間互相邀請來增加使用者的,期間收到過幾次不同朋友的邀約,一直都沒去申請帳號,直到有一次同樣收到一位部落格裡的朋友邀約,內容還有一份顯示:<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已經在臉書>的名單,我看到一位熟人,而且是我怎麼也想不到他會加入臉書的人,好奇心驅使之下就去臉書申請了帳號,看到首頁動態幾乎都是各類遊戲的,於是我就把這帳號擱著,偶而去玩一下遊戲當調劑。
臉書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快的遊戲的動態漸減,開始出現各類的貼文,發展到今日,臉書的網站已經不需要朋友之間邀約,很多人都是自動加入的,因為臉書的即時交流是很方便的,有在用電腦的人大部分在臉書都有個帳號,而且我也慢慢找到一些在部落格裡認是的朋友,這是很令人高興的事。
臉書的功能跟部落格不太相同,雖然也可貼網誌,但總不如部落格要找舊文章圖片方便,它的更新太快,尤其是動態時報上的貼文,要找前些日子貼的還真不方便,我曾經要尋找自己發表過的照片,因為數量多,瀏覽相簿到較後面會當機,而且貼出來的東西,如果你的好友數量多,沒去找可能不會看到你的貼文,因為很快被其他人新動態推到後面去了,所以如果喜歡寫文或攝影,其實還是保存在部落格方便,搜尋文章時只要找分類、目錄,都很容易。
臉書、部落格各有所長,而我接觸過幾個平台的部落格,像隨意窩、痞客幫、網路城邦等等,用慣了某個平台,一時要轉換可能處處不習慣,潛意識中也會去比較甚至排斥,但超作方式其實大同小異,也各有優缺點,用習慣就好,到了今日,又有更方便的賴讓大家互相交流,會流連部落格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我還是要說:我懷念奇摩。
    avatar-img
    55會員
    502內容數
    短篇小說創作、雜想、散文、心情手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梯子吊橋風景優,人潮絡繹渡彰投,吸菸撐傘人難過,飲酒懼高君莫遊, 夜幕迷濛燈璀璨,晨曦浪漫水涓流,怡情尚有天文館,茶葉鳳梨香味稠。 有一位朋友住在天空之橋出口處旁邊,初次去拜訪她時尚未有天空之橋;她家居住環境清幽,室內掛了不少她自己及家人的畫作,各種擺設居家用品典雅富中國味,庭前種了不少花,甚至
    雙冬勝景吊橋行,堤岸清幽烤肉烹; 難忘白雲仙居處,泥雕樸實笑相迎。  從霧峰往南投行,草屯是第一站,這個小鎮通常只是路過,惟一的一次是六、七個好友特地跑到雙十吊橋下烤肉,吊橋位於雙冬,當時也沒看名牌,因此多年來我一直稱它為雙冬吊橋。 烤完肉之後,一群人就隨意逛逛,欣賞周邊風景,忽見一指標:小人
    昔日曾遊藝術村,石雕樸拙散庭園, 林淵笑語猶盈耳,再訪風情異本源。  當年跟七、八個同事一起去埔里,今日的藝術園區當時還稱作,園裡的感覺就是一派純樸,林蔭森森,草原翠綠,四處散落放置許多石雕,樸實可喜的作品,有種簡單雅緻之美,主要建築裡面還有木雕以及其他利用鐵片之類廢棄物做成的藝術品。 我們信步
    年少輕狂清境遊,青青草地見羊牛; 孤身巧遇他鄉客,萍水相逢影像留。 清境農場是由行政院退輔會所管理的山地農地,佔地約360餘公頃。 當年兩個十幾二十出頭的小女生,背個小背包,帶著相機,搭上公車就跑到清境農場。 一到遊客中心附近就是青青大草原,大草原果然名不虛傳,放眼望去滿是綠意,青草藍天,讓
    歐式庭園曲徑幽,繁花四季綻嬌柔; 曾經盛景今何在?冷月淒清照舊樓。 說起亞哥花園,七、八年級生之後的可能沒聽過。 因為地緣的關係,這地方我去過不少次,從它開始營建,尚是很小規模未收門票之前就去過了,然後看著花園腹地逐漸擴展,各類遊樂設施、亭台樓閣、主題館一項項建立起來,到最後佔地六公頃的規模,
    修禪學院境清幽,白雪花開客逗留; 綠樹青山宜養性,易經智識待長修。 那天跟幾位朋友約好要去易經大學,清早5點多正想出門,卻見天空下著雨,雖然雨勢不算很大,心中卻猶豫起來,跟朋友聯絡,一個說: 「好不容易排好大家都有空的,就去吧,說不定到了那裡雨就停了,而且,花季不等人的。」那正是白雪木盛開的季節
    梯子吊橋風景優,人潮絡繹渡彰投,吸菸撐傘人難過,飲酒懼高君莫遊, 夜幕迷濛燈璀璨,晨曦浪漫水涓流,怡情尚有天文館,茶葉鳳梨香味稠。 有一位朋友住在天空之橋出口處旁邊,初次去拜訪她時尚未有天空之橋;她家居住環境清幽,室內掛了不少她自己及家人的畫作,各種擺設居家用品典雅富中國味,庭前種了不少花,甚至
    雙冬勝景吊橋行,堤岸清幽烤肉烹; 難忘白雲仙居處,泥雕樸實笑相迎。  從霧峰往南投行,草屯是第一站,這個小鎮通常只是路過,惟一的一次是六、七個好友特地跑到雙十吊橋下烤肉,吊橋位於雙冬,當時也沒看名牌,因此多年來我一直稱它為雙冬吊橋。 烤完肉之後,一群人就隨意逛逛,欣賞周邊風景,忽見一指標:小人
    昔日曾遊藝術村,石雕樸拙散庭園, 林淵笑語猶盈耳,再訪風情異本源。  當年跟七、八個同事一起去埔里,今日的藝術園區當時還稱作,園裡的感覺就是一派純樸,林蔭森森,草原翠綠,四處散落放置許多石雕,樸實可喜的作品,有種簡單雅緻之美,主要建築裡面還有木雕以及其他利用鐵片之類廢棄物做成的藝術品。 我們信步
    年少輕狂清境遊,青青草地見羊牛; 孤身巧遇他鄉客,萍水相逢影像留。 清境農場是由行政院退輔會所管理的山地農地,佔地約360餘公頃。 當年兩個十幾二十出頭的小女生,背個小背包,帶著相機,搭上公車就跑到清境農場。 一到遊客中心附近就是青青大草原,大草原果然名不虛傳,放眼望去滿是綠意,青草藍天,讓
    歐式庭園曲徑幽,繁花四季綻嬌柔; 曾經盛景今何在?冷月淒清照舊樓。 說起亞哥花園,七、八年級生之後的可能沒聽過。 因為地緣的關係,這地方我去過不少次,從它開始營建,尚是很小規模未收門票之前就去過了,然後看著花園腹地逐漸擴展,各類遊樂設施、亭台樓閣、主題館一項項建立起來,到最後佔地六公頃的規模,
    修禪學院境清幽,白雪花開客逗留; 綠樹青山宜養性,易經智識待長修。 那天跟幾位朋友約好要去易經大學,清早5點多正想出門,卻見天空下著雨,雖然雨勢不算很大,心中卻猶豫起來,跟朋友聯絡,一個說: 「好不容易排好大家都有空的,就去吧,說不定到了那裡雨就停了,而且,花季不等人的。」那正是白雪木盛開的季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曾經也有寫過網誌的習慣,大概是國高中時的無名小站,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興起,大幅度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並在許多領域帶來方便。使用數位圖文(圖片、表情符號、貼圖)代替語言文字訊息問候好友,我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深知其得失。
    一年前,我開始經營部落格。我想那應該是比較明確的起點。要說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我也有點說不上來,只記得那陣子在和另一半準備留學申請的事。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曾經也有寫過網誌的習慣,大概是國高中時的無名小站,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興起,大幅度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並在許多領域帶來方便。使用數位圖文(圖片、表情符號、貼圖)代替語言文字訊息問候好友,我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深知其得失。
    一年前,我開始經營部落格。我想那應該是比較明確的起點。要說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我也有點說不上來,只記得那陣子在和另一半準備留學申請的事。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