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楚漢相爭篇,閉幕】

    隨著項羽之死,楚漢相爭也畫下了句點。 打完大魔王就破台,是中式英雄故事的傳統。 黃帝消滅蚩尤。 商湯擊敗夏桀。 周武除去商紂。 但秦始皇、秦二世,甚至趙高之死,都沒有讓誰破關。 項羽一死,天下太平。 這裡面隱藏了多少政治的謊言? 只能說目前的史記版本就是這樣了。 史記在漢朝當代,本身就是禁書。 某方面來說,項羽這個人的「惡」,都是針對他的敵人。 在大中國主義與國際地球村的概念洗禮下,其實很多人忘記「敵人」是什麼東西。 楚漢相爭,是戰國時代的延續。 是世界大戰的中國地區版本。 有個很著名的判例,叫做槍口抬高一公分。 這其實不是發生在世界大戰的故事耶。 是柏林圍牆,東德衛兵射殺逃脫者的案例。 戰爭的時候誰跟你一公分,我給你一公釐都有可能換來我自己的喪命。 「為了保護重要的事物,人類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什麼是重要的?因著個人價值觀有所不同。 對於項梁項伯的尊敬。 對於魯地百姓的愛護。 對於楚人鄉親的…… 最終,項羽因為楚人的背叛,而決定了死亡。 項羽的暴而無恩,只是敵對陣營的「有勇無謀論」。 這連「或許」都不用加。 項羽二十四歲起兵,死時三十二歲。 年輕的人,不懂得年輕的意思。 那是一個自己最看得起自己的年紀。 二十四歲的我們,就跟項羽一樣,躊躇滿志,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過了三十,才知道自己什麼也改變不了。 有人繼續拼鬥。 有人就此藏起鋒頭。 項羽選擇了死亡。 為什麼一個最強、最好的英雄,卻不為天地、不為世人所容? 這不是項羽留給我們的問題。 而是司馬遷拋出的懸念。 你可以說他不夠善良。 也可以說他不夠奸詐。 或者是說他自視過高,再厲害也是人力有時而窮。 又或者,他不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種生存者謬誤。 我就說一個問題:江東真的是項羽的領地嗎? 或者說,故鄉。 其實不是的。 項羽是下相人,位在今徐州市西南。 當時不叫徐州,叫做彭城。 因為楚國很大,大到這邊來。 事實上項羽劉邦都是山東楚人,並非江東楚人。 項羽以彭城為根據地,以魯國為第一領地,稱霸九個郡。 江東到三國時代,都還是個化外之地。 楚漢相爭根本也沒他們的事。 僅僅就只是當年項梁從這裡起兵罷了。 項羽的依戀,項羽的思鄉之情,項羽的本錢。 其實都是彭城,都是漢代的徐州治下為主。 司馬遷在正文裡面,沒有提到漢軍什麼時候打下彭城,但在年表裡頭留下了線索。 也就是之前我們看到的樓煩將之首,陽都侯丁復的記錄。 「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 一個龍且理論上不能死兩次,也就是說,韓信其實早就打下了彭城。 征服齊國。 請劉邦封他為假王。 時為漢四年十一月。 而項羽還多撐了一年,在五年正月才兵敗身亡。 可能有人會想,不是三個月嗎? 秦朝其實是以十月為歲首。 所以韓信破殺龍且,是漢四年的第二個月。 項羽戰死,是漢五年的第四個月。 年表裡面充滿了跟傳記敘述頗有出入的地方。 包括周苛的故事。 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 周苛、樅公謀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乃共殺魏豹。 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 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 周苛罵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項王怒,烹周苛,井殺樅公。 多麼可歌可泣的一個忠臣? 年表卻寫: 三(月)。漢御史周苛入楚,死。 四月。王出滎陽。豹死。 而前一年八月寫:周苛、樅公殺魏豹。 魏豹為何死了又死? 記得四面楚歌最後,叫了彭越韓信兩次嗎? 楚漢相爭段落裡面,有很多這種同一件事發生兩次,中間有細微差別的情況。 史記裡面到底有多少是司馬遷的原著? 我們不得而知。 單就年表來看,項羽在彭城被攻陷後,怎麼可能還反覆來回跟彭越作戰? 四年的最後一個月,項羽更把太公呂后還給劉邦。 這是投降,是請和。 這邊看上去,最後這一年哪是什麼楚漢相爭,根本就是項羽困獸之鬥。 而最終請降,仍被圍攻致死。 讓項羽苟活一年的原因,其實很可能是韓信。 劉邦並非少了韓信滅不掉項羽,而是不把韓信叫出來,誰知道項羽一死,韓信會不會一個華麗轉身,成為新的敵人? 就算史記上所說,韓信一派愚忠的表態為真。 劉邦也不可能信他的。 是的,項羽死了,楚漢相爭結束了。 但劉邦的征途,可還沒有到頭。 楚漢相爭,在這次開始寫之前,我都還算有三分認識。 但接下來的故事,我就一點也不清楚了。 或許有人也發現了。 在這部作品被設定成像個穿越者一樣的劉邦,其實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我們就一邊介紹楚漢相爭重要人物的結局,一邊跟著劉邦前進未知的七國之亂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