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雖然店長少根筋》早見和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近期讀過內容最輕鬆的《雖然店長少根筋》,是以書店發生的日常瑣事進行書寫的小說。故事舞台是一家規模介於連鎖與獨立間的地區型書店。以匯集在地居民維持營運基礎的經營型態,就本身從事同類型書店店員角度來看,免不了構成共同文化生活圈的職責。具體來說,擁有可以容納數十人以上仍綽綽有餘的寬敞坪數,基本上就身負組織單位與民眾兩方期待,舉凡簽書會、說故事活動、社會議題宣導講座⋯⋯任何可以聚集人潮的活動都會成為地區型書店衍生的額外業務。並不是說這種經營方式不好,反過來說,這倒是幫助實體店面在折扣戰打得頭破血流的高度競爭書市中,非得這麼做才能殺出一條血路的殺手鐧。
  比起主打輕鬆的角色互動與口語化對白,我試圖聚焦在日本出版社與書店的權力關係,希望從其有別於台灣書市較為惡劣的產業環境,可以有所啟發。對於日本書市我起先印象建立於聯經出版的一本《東京本屋紀事》。裡面介紹十家各具特色的日本書店,我也是從中得知,經營一家書店的可能性不僅該侷限於賣書這件事,除了賣書,與藝術家合作舉辦沙龍,提供選書服務,結合地區特色讓書能以更輕易的方式融入民眾生活,或許可以視為賺錢之餘,經營書店的遠程計畫。依此為借鏡,倘若真的重視書這項載體,更不該因為台灣購書人口小眾,而限制了對書店的想像。
  回應劇情本身,主角谷原曾屢次受邀為新書撰寫推薦心得,而出版社方的業務也會頻繁地向一線店員們推薦自家新書,期待在「本屋大賞」中懇請賜票。從中可以得知,之於書店店員,他們的一票最後決定的大賞應該獎落誰家,是有助於帶動書本的銷售量。這也代表,像本屋大賞這樣在日本具有指標性的文學獎項,不僅可以提高一般民眾購書誘因,甚至還能直接回應在出版業上。然而,將鏡頭拉回台灣書市來看,眾所皆知的低靡消費風氣,若不是文化部直接提供消費券刺激購買意願,即便書腰上大大打著本屋大賞首獎,我仍悲觀地忍為「成效有限」。
  縱使老調重彈,我仍不厭煩地再一次重申,台灣始終無法培養閱讀風氣根本歸因於與現存教育體制有著嚴重牴觸。從國中小開始,我們之所以必須閱讀,是為了完成一張張問題不知所以然的閱讀心得單,高中必須準備學測,連睡覺時間都大幅縮減何來閒暇時間做其他事?大學採取主動學習的方式更讓從小就接受填鴨式教育,被考卷給豢養成性的學生們更是自顧不暇,更別提賀爾蒙作祟,光是忙著社交就來不及。這裡我不禁批判,不曉得各位是否曾意識到:「讀課外書」這句話,本身即充滿瑕疵與病態?同樣為書,為何得分「課外」、「課內」?是因為(至少)我這一代被教育為:當學生,應盡義務就是把功課寫完,認真準備考試,剩下的時間才可以做自己的事。讀什麼樣的書還得被家長審核會不會影響課業成績,而這種你現在或許會一笑置之的傳統想法,確實還存留於家中目前有讀國小的家長們腦中,揮之不去。
  尋找相關法規,可從台灣教育部網站找到陸續於94年、106年都有推動國中小閱讀等相關計畫,內容不外乎就是撥款補助學校購書,或是改善閱讀環境等硬體條件。近期最有感的,莫過於適逢擔任店員時遇上南市政府推行「布可星球」的閱讀比賽。然而,政策本身美意當然值得肯定,可笑的是,多少人讀課外書是因為對書本身內容感興趣想讀?還是因為想要累積分數,基於競爭心態而讀?肯定有人會覺得我這番言論過於嚴苛,而這豈跟書中谷原對景仰作者在成功作後無法再突破自己的失落感相同?我無意做無意義的狡辯,不過是對購書看書最後被貼上文青標籤一事感到不公與無奈。我倒也不認為只有讀書才可被稱為高尚,藉此藐視自稱從不讀書的人。
  對我來說,維持沒有立竿見影的閱讀與書寫僅是想改變大眾對於閱讀的看法。書存在目的遠比起接受義務教育如此目的性的學習,更讓人能感受到自主性的充實自我才是成為人獨有的天賦。在組成文章的字句中爬梳思緒,在過程裡找到答案與探掘更多疑惑,這些發現全部都是自己的,是讓你成為人的途徑。一旦無法理解這個想法,就不會有人想看書,更不會有人買書,書又為何存在?
  雖說對本書的印象建立於似乎「說出書店店員心聲」論調上,但我卻沒能那麼有共鳴,我想是因為比起鉅細靡遺還原書店工作模樣,《店長少根筋》更著重於角色塑造與書本所帶來的感動傳遞。此種描述手法自然是浪漫的,不過或許為了呼應書名或創作初衷,帶有點電波人設的店長角色與滿是無奈想辭職卻不得為之的主角谷原,較為輕小說的氛圍頂多讓人看了會心一笑,我希望,不管在任何的討論機會中,所得出的反思都是可以為現狀做出貢獻或是從他人那獲得更多反饋,大概是基於知道自己已經來到「不能只是這樣就算了」的年紀,也有可能是我體內的笑點細胞在經歷汰換後已經失去自生能力了,因此我不想因自己掃興的態度去影響各位對這本書的印象,它還是很有趣的!(呼籲)
  至於問我當書店店員會不會後悔嗎?倒也不會,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理由與谷原相同純粹因為喜歡書,就這麼簡單。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看《鹽田兒女》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從鹽民,大致台灣四零年代的社會樣貌,《鹽田兒女》不僅是看明月與大方無法圓滿卻能仍廝守彼此的真摯戀愛,更是一捲充滿紀念價值的微縮片,如實還原那段只能稱作過去,卻也促成現今的一段經歷。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看《鹽田兒女》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從鹽民,大致台灣四零年代的社會樣貌,《鹽田兒女》不僅是看明月與大方無法圓滿卻能仍廝守彼此的真摯戀愛,更是一捲充滿紀念價值的微縮片,如實還原那段只能稱作過去,卻也促成現今的一段經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我許久未翻讀出久根達郎(1944-)的小說了,這次讀完〈背広〉(《あったとき》文春文庫,1996年第3刷)這部2萬4千字左右的小說,有著特別的感受。其一,他是著名「芳雅堂」古書店老闆,直木獎得主的名作家,常年經手古舊書的買賣,自然比任何人都知悉這領域的生態。進一步說,他具有這麼多優勢,他來寫業界中的
Thumbnail
話說新的一年剛開始一個星期,讀到很多作者總結過去一年讀過的書。所以我就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過去十二月我讀到的書都是以個人成長為主,要花時間思考和消化,有時接收不到作者的意思,我腦中的思考列車還要多繞幾圈才明白。所以如果遇到一個未讀的篇章內容很長的話,都想暫時不去開始。就在讀到頭昏腦脹之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我許久未翻讀出久根達郎(1944-)的小說了,這次讀完〈背広〉(《あったとき》文春文庫,1996年第3刷)這部2萬4千字左右的小說,有著特別的感受。其一,他是著名「芳雅堂」古書店老闆,直木獎得主的名作家,常年經手古舊書的買賣,自然比任何人都知悉這領域的生態。進一步說,他具有這麼多優勢,他來寫業界中的
Thumbnail
話說新的一年剛開始一個星期,讀到很多作者總結過去一年讀過的書。所以我就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過去十二月我讀到的書都是以個人成長為主,要花時間思考和消化,有時接收不到作者的意思,我腦中的思考列車還要多繞幾圈才明白。所以如果遇到一個未讀的篇章內容很長的話,都想暫時不去開始。就在讀到頭昏腦脹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