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持續探索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產業轉型世代的里程碑
「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
.
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充滿了整個文化創意世代的核心價值,而台灣這幾年興起的地方創生,也逐漸攻佔了文化創意產業塵囂後的版面。
雖然對整個日本社會來說,2015年是他們的地方創生元年,「地方創生」一詞源於日本,而行政院將2019年訂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以政策發展地方經濟,促使人口回流。
.
而大多數人都認為地方創生為台灣未來20年至30年最重要課題,現在開始投入,得解決環境人口壓力問題,也能為城市中的年輕人,緩解無成就感、薪資嚴重差距、房價高的現況。而我對於地方創生有實務的經驗,我在這個名詞還沒出來,2014-2018就在大陸從文創結合地方產業進行「文旅商」的各種複合式產業案的規劃與執行,當然~在大陸後發先至的紅利市場,基本上就是炒地皮,是直到市場熱度稍退之後,才越來越多人在意地方產業的內涵。
.
大家都說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我個人用“透過地方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動人口結構縮短城鄉差距”作為註腳之一。地方創生的推行在台灣並非從無到有,數十年來,從蓬勃發展的 #社區總體營造 可說就是地方創生的雛形,隨著社區營造的發展,或者注入了各地文化特色的元素。
.
甚至馬政府時代推出的「農村再生」十年1500億,預算用到沒有新把戲,但也完整奠定了台灣鄉村的觀光旅遊基礎,處處皆有景,處處都可玩!例如,即使沒有去過蘇澳,許多人都知道那裡有個以發展木屐產業聞名的社區;即使不曾踏入埔里,大家也都聽說那裡有個愛蛙成癡的生態村,可說在這些案例中,已經能完全體現出地方創生的精神。
.
而從文化+地方產業的角度脈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89年起推動「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鎮一特產相關計畫,發展具備區隔性手工藝或食品特色的產業,也促進了台灣過去20年前半段的地方文化,工藝產業,觀光產業發展,後來的總體社區營造,農村再生計畫,深度文化旅遊,工藝之家等,奠定了前幾年台灣文創引起國際風潮的基礎,而中國大陸也正在體會不同尺寸的“地方特色產業化”的過程,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都是相同的概念基礎。
.
20多年以來,台灣的文創是由豐饒的文化和勤奮的人們ㄧ起扛起台灣這一塊大品牌,而或許目的不同,但有趣的就是那個建構一切,逐漸成長的過程。不過,地方創生被賦予一個更艱難的政策目標,從「有限的地域加上整體思考讓人願意移居的支持系統」,簡單講,就是地方創生就是要平衡人口過度集中,偏鄉產業價值過低等現代問題,但也因為這樣戰略目標實在不容易成功,能講得出來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基本上講到地方創生,100個人有99個人想到的就是 何培鈞 在竹山的 天空的院子,還有 竹青庭人文空間等,甚至加入區塊鏈、國際創生等先進的元素,帶動了地方的發展,讓年輕人願意留在竹山,甚至比政策更加進步。


.
但不管如何,這件事情因為不容易,所以不管你的起跑點在哪裡,過程都會是漫長的,也因此媒體稱為「文創教母」的李永萍理事長,出了一本關於地方創生的書!身為文創圈的小粉絲,推薦給大家,如果你想了解地方創生心法該怎麼做,可以看看這一本書。
.
當然,如果需要談地方創生的課程或講座,如果永萍姐和培鈞都沒有空的話,我是很樂意!XDD
-
#新書發表暨簽書會
「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新書發表暨簽書會
主講人:李永萍 作者
與談人:何培鈞 創辦人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3月21日19:30-20:30
地點:誠品生活臺中園道3F閱讀區
#歡迎一起來看看這艘創生方舟能夠承載多少願景

參加新書發表會後,也寫了以下文字~

地方創生,談了幾年
似乎有了解方,從政府的角度
法規面、產業面、文化面都有了雛形!
就看怎麼落實了!只是這一步,應該不容易踏出!
李永萍 董事長的新書,創生方舟,在台中誠品綠園道舉辦簽書會!
培鈞受邀一起分享,我也受邀前往,每每聽到培鈞分享的內容,都令人持續感動和充滿動力,在我的腦中一直以來都有著文創+產業的想像,而在這一場短暫的交流中,更加確認自己的想像是可以被實現,也是國家政策的方向,只是該怎麼踏出第一步,這個不太容易,因為要處理不均衡的議題總會不公平。
藝文界的專家,曾能汀副局長也和我比鄰而坐,台中有五個地方符合地方創生的條件,但,該怎麼做,也還持續地摸索。
簡單說,這樣以國家高度設立的政策,有他的目標性,如何將一直流失的人口偏鄉,用勞動、創意、產業等各方面的力量讓年輕人願意留在自己的故鄉、對自己的故鄉除了連結,還有更多的期待,更是能夠讓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或者吸引更多離鄉背井的不同年齡層的朋友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
說實在話,這個政策太大,還沒有具體的配套就公布,大張旗鼓,雖然是過程,但也非常耗時、沒有效率,個人從過去長期的參與,提供一些淺見:
1.政府必須設立專法,設立專區,依照專法使用,逐步鬆綁,無論在建築容積、資金募集、產業別等等。
2.還是需要一群人,或數個單位,甚至一個大型平台,才有機會撬動這個大環境洪流的趨勢。
3.配合108課綱,以地區性為範圍,進行教育的扎根,從加強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愛鄉土不是連自己家的歷史和樣貌都想不起來
4.建立「創生驛站」在該地區建立項創新創業基地的「驛站」,提供各種OMO的商業、產業連結,甚至人才的培訓,由政府領投。
5.具有龐大資源的文策院,應該一年專注幾個地方,階段性的完成每一個任務,即使要招商引資商業化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符合地方創生的原則性條件。
6.也因為沒有模板的地方創生,是政府建立標準過程中最頭痛的,但是否就也不要都抓在中央手上,設立專法,補助和輔導地方政府,不是放給他們自生自滅,辦一大堆研討會,然後兩年過了,還是0
7.地方創生要與地籍、戶籍有相關,這個不容易,但卻是必須,例如過去在做商圈輔導,就有持續營運的年限。
這本書,講了很多案例,從不同的個案去看地方創生的方舟可能長得如何!我認為研究與發展、設計與創意、產業與工藝,台灣都很強,但面對需要龐大的資金,才有辦法創造更大的動力,使人口增加、回流,但也擔心會變成表面的觀光旅遊。
雖然我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但除了培鈞在竹山做的一切,和書中很多前輩的投入,我目前還沒有看到地方創生要達到政策目的的契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根據調查機構We Are Social 統計,台灣16-64 歲的人口中,有高達 80.9% 的人曾有過運用任一載具進行電商購物。而該指數更超越全球平均值(76.8%),為全球電商購物應用排名第 8 的地區,在亞洲四小龍中位居第一。 線上消費已經進入成熟期~ 你還在觀望!?
「心佔率」「對你所要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無造成改變,就是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做品牌前,先了解心佔率吧!
大家都想談創新,都想知道創意在哪裡?! 但是要先了解「創造力」是創意的來源! 才有機會發揮創意~
#突然有感 #隨手筆記 全家小七APP爭奪戰-大數據剖析超商數位佈局奧秘 相關資料數據來自於: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APP的使用者到達一定的程度後就可以透過數據分析讓自己更清楚使用者的輪廓!
FB粉專數週內將大改版,粉絲專頁的按讚功能將走入歷史,演算法也將會有一番調整!個人看法就是取消讚的功能保留追蹤的部分,是回到社群follow的邏輯,而不是覺得這個粉專好、或不好,接下來全面的觸及率也會下降。
面對全新的行銷趨勢,2021怎麼做?!
根據調查機構We Are Social 統計,台灣16-64 歲的人口中,有高達 80.9% 的人曾有過運用任一載具進行電商購物。而該指數更超越全球平均值(76.8%),為全球電商購物應用排名第 8 的地區,在亞洲四小龍中位居第一。 線上消費已經進入成熟期~ 你還在觀望!?
「心佔率」「對你所要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無造成改變,就是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做品牌前,先了解心佔率吧!
大家都想談創新,都想知道創意在哪裡?! 但是要先了解「創造力」是創意的來源! 才有機會發揮創意~
#突然有感 #隨手筆記 全家小七APP爭奪戰-大數據剖析超商數位佈局奧秘 相關資料數據來自於: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APP的使用者到達一定的程度後就可以透過數據分析讓自己更清楚使用者的輪廓!
FB粉專數週內將大改版,粉絲專頁的按讚功能將走入歷史,演算法也將會有一番調整!個人看法就是取消讚的功能保留追蹤的部分,是回到社群follow的邏輯,而不是覺得這個粉專好、或不好,接下來全面的觸及率也會下降。
面對全新的行銷趨勢,2021怎麼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