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coupon券用得歷史悠長、風風火火的就是
麥當勞 了
這次把優惠券,直接用手機出示就可以了,這也是一個手機普及後的市場趨勢,不會用手機的客群已經被品牌面給排除或者另行方案,以專案執行的方式進行。
而搭配這個熱潮的配套措施就是:3月31日起,全台的麥當勞門市同步開放使用「街口支付」與「台灣Pay」交易,其中「街口支付」祭出單筆滿百回饋14%;「悠遊付」歡慶上線1週年,以「嗶乘車」租借YouBike最高送100元儲值金;持「台新Pay」消費滿額贈台新Point再抽LINE POINTS。
這種全面性的轉移一般的中小型品牌不要學啊,那是麥當勞基本是場面夠大,才有底氣這樣改變,但其實也算是「後發先至」了,而麥當勞其實一路走來社群平台行銷工作做得不多,但他們務實地從app的集客、點點卡的推出等等。
雖然看似廣告工具種類不多,但都在他們一路走來的品牌思維當中,當然,麥當勞給我們創造了多少印象,電視廣告詞不斷洗腦,各種slogan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
但也因為這樣,接下來的網路世界,該怎麼去衡量,這也考驗著這個國際品牌在台灣的發展與運作,是否還能有這樣的成效,可能麥當勞的行銷團隊早已經胸有成竹。
不過,在核心價值確認之下,這樣的速食品牌還是和一般的餐飲品牌有很大的差異,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組織過於龐大落實和執行不易。
2.實體門市需要部分在地化。
3.有了知名度,需要的是加深印象。
4.整個市場75%以上都是可能的受眾。
5.面對同業瓜分僅有的市場,差異化和促銷是關鍵。
當然,適時的在地化,不譁眾取寵,不斷給優惠券,也不怕薄利多銷,因為他們全方位的產品,能夠滿足多數到訪消費者的需求。而在產品面中核心餐點的部分,大麥克、麥克雞塊、薯條等大約占銷售額的 70%,但是否就代表每一季推出的新產品都銷售得不好?並非如此,這是一個品牌要持續往前,研發新產品、發表才有辦法維持前進的動力,賣得如何,只能持續研發,加上人員訓練完備,總是能推出一定程度的銷售量。
過去,也有曾經把速食當作垃圾食物,或者給孩子的獎勵食物,或許至今還是有,但是也越來越少聽見了,是因為整個消費者市場的習慣在改變,以前一個便當60塊,何必去吃一頓近百元的速食,還被媒體封為垃圾食物,事過境遷,現在方便又快速,各種食材又有標註來源,做好的任何食物,只要過一定時間沒有銷售就是直接丟掉,連員工想吃都不行,整個品牌價值都昇華了,大家吃起來好像變得身強體壯...
因為鹹酥雞、手搖飲料不會比麥當勞不「垃圾」,也不會比較便宜,突然比較起來,麥當勞變便宜了....你說他的市佔率會差嗎?
會突然有感是因為昨天中午帶著兩個小孩本來要去得來速...結果一路從北台中到南台中,幾乎每個得來速都「大排長龍」,最後只好放棄,當然我大學一年級到二年級在當時全台中最操的逢甲店做晚班,當時夜班時薪是兩倍,但也因為當時身體過於疲勞又打工,造成椎間盤突出後,就跟著我到現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