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2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少小離鄉十年未回台 玻利維亞華僑在中西文化衝突中取平衡

    眼前這位笑容滿面的女孩,熱情地向我介紹著位於台灣對蹠點巴拉圭的鄰居─坡利維亞,介紹當地傳統時,偶爾穿插著幾句西班牙文、英語,講起中文來,還夾雜著些許 ABC 的腔調,她是台裔坡利維亞籍華僑林佳妤。去年剛從成大工業資訊管理系畢業,現為成大資訊所一年級,她的人生看似一帆風順,其實成長路上遇到不少困難。
    林佳妤在成大世界美食嘉年華的文化日上擺攤,介紹玻利維亞
    林佳妤在成大世界美食嘉年華的文化日上擺攤,介紹玻利維亞
    林佳妤從小在台灣出生長大,直至國小四年級,因為爸媽工作的緣故,舉家搬遷玻利維亞科恰班巴,接下來的十年,林佳妤都未回過台灣。因為家中經濟狀況,放棄了到美國留學的機會,但也因此,能有機會再回到他從小生長大的地方─台灣。
    重新適應台灣生活的過程中,難免因為玻利維亞和台灣之間的差異,而碰到許多文化衝突(culture shock)。個性爽朗的她坦言,剛回台灣時,身邊的人、事、物改變了很多,一時間還無法適應,但他並未因此自怨自艾,而是嘗試去克服難關、擺脫困境,過程也漸瞭解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努力克服語言障礙,自學西班牙文
    林佳妤回憶起,小學四年級剛到玻利維亞時,因為語言不通,與陌生當地小孩玩遊戲時,都無法交談、溝通,令她感到很挫敗,也擔心對方向她投以奇怪眼光。因此,林佳妤下定決心學習當地語言─西班牙文。因為當時在玻利維亞就讀的是國際學校,上課教學以英文為主,所以林佳妤利用課餘時間和同學對話,練習自己的西班牙文,回家會看電視自學西班牙文,嘗試著把學習融入自己的生活。
    她強調,想學西班牙文的原因是想要更融入當地的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坐車、買東西都會需要使用到西班牙文,再加上家中在當地開餐廳,需要使用西班牙文與客人溝通。在自學的過程中,林佳妤發掘自己對外國語言的興趣,她建議,看西文的卡通對初學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語速較慢,用字遣詞也比較容易重複。除了西班牙文,林佳妤在回台灣後,更學習第三外語─法文。

    回來台灣是「巧合」,藉此找到自己的興趣
    林佳妤坦言:「此次回台灣算是一個意外!」,當時剛從高中畢業,對自己要念什麼科系並無太大的想法,因為玻利維亞離美國近且哥哥已經在美留學,加上玻利維亞大學教育不普及,所以她向爸媽表達想去美國讀書的意願。但父母告訴她,家中經濟不允許她到美國讀書,所以林佳妤放棄了去美國讀大學的念頭。當時父母鼓勵她,回台灣讀大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林佳妤選擇了離家最近的成功大學就讀。
    林佳妤選擇的科系是工業資訊管理(工資管),剛開始,會稍微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因為在玻利維亞就讀的學校,教學以文科為主,理工方面教的比較沒那麼深入。而工資管許多專業科目都會用到微積分、矩陣,很多是她以前沒看過的,所以林佳妤必須從頭學起。在比較兩地的教育,她認為台灣教的東西比較多,測驗方式也以考試為主,許多學生下課後,都會繼續去補習班或上家教課,在玻利維亞則以團體報告為重,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多方發展。
    林佳妤身為跨文化的僑生,父母是土身土長台灣人,所以對他的教育方式是標準華人教育,因此特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林佳妤的母親在台灣時,是一名家庭主婦,每天都會幫忙她的課業,她也因此養成每天看書的好習慣,充實自己的生活。在台灣就讀工業資訊管理學系的這幾年,她慢慢地發掘自己對資訊工程方面的興趣,選擇成大資訊研究所繼續進修,希望未來可以在相關領域發展。

    從小離家鄉,學會與「寂寞」共處
    不管是當初到陌生的玻利維亞,亦或是後來回到小時候長大的台灣,林佳妤表示,人際關係一直是需要克服的問題,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常感到寂寞。國小四年級時,因為爸媽到玻利維亞做生意,林佳妤全家搬到玻利維亞居住,接下來的十年都沒回過台灣。因此,她在台灣沒有什麼朋友,小時候的玩伴,因為過了十年沒見,生活圈早已不同,所以林佳妤也不敢主動去聯絡,這令林佳妤受到很大的衝擊。
    林佳妤坦言,「從來沒想過,交朋友會是一件如此困難的事。」剛回到台灣就讀大學時,系上雖然有舉辦一些給新生互相認識的活動,例如:迎新活動、新生宿營等,但是林佳妤表示非常不習慣這樣型態的社交活動。台灣的活動內容大致上是以團康活動為主,目的是希望新生能互相認識,但是長期在玻利維亞生活的林佳妤有不同的想法,她認為團康活動的氣氛雖然熱鬧、但對於認識新朋友這方面效果不大,且大部分的團康活動都有處罰機制,多少會造成參與的成員些許壓力。
    反觀在玻利維亞,活動通常會舉辦在有飲料、音樂的地方,參加的學生能自由地互相交談,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促進人際交流,參加的人也可以很放鬆,不會有壓力。林佳妤因為對迎新活動有了不好的印象,後來選擇不參加系上舉辦的宿營,因此少了和系上的同學有更多的認識的機會。
    因為自認個性開朗,所以覺得交朋友不是件難事,但由於生長背景、經歷的差異,常常無法與對方有共同的話題,甚至有些同學知道他的經歷後,也會將她貼上標籤,對她有錯誤的既定印象。因為這些文化上的差異,林佳妤表示,雖然她跟台灣學生一樣說著中文,但是觀念上仍有出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和玻利維亞當地不同,因此剛開始無法和台灣人打成一片,她坦言:「在成大讀書的這幾年,多少會感受到文化上隔閡,偶爾覺得孤單。」
    一開始,她只有一些生長背景相似的僑生朋友,因為同樣身為僑生,在相處上,也比較自在,不需要顧慮太多。慢慢地,林佳妤開始適應台灣的生活環境,因為小組報告,她開始和系上同學有了一些交集,才開始有台灣的朋友。過程中,偶爾會碰到文化上差異,但是透過良好的溝通,能避免誤解。
    林佳妤個性開朗,臉上常掛著笑容

    華人社會的「長幼有序」 、「拐彎抹角(委婉)」
    在玻利維亞時,因為當地學校課程的規劃,讓林佳妤有充足的課後時間能夠發展個人興趣,其中令他最喜歡的課後活動是打排球。因此,回台灣後,她決定加入系上的排球隊,希望能繼續在外國培養的興趣,然而,她卻發現系上排球隊有嚴謹的學姊學妹制,平時學妹需要打理隊上的一些大小事。若是出去比賽,上場的選手也會以高年級的球員為優先。
    這對林佳妤是一個很大的文化衝擊,因為在玻利維亞的排球隊,都是以球員能力去決定上場的機會。林佳妤表示,因為自己的成長背景,不太喜歡這樣的學姐妹制,在國外時,沒體驗過這種制度,所以大學遇到時,一時間無法適應。
    林佳妤代表工業資訊管理系排球隊比賽,隊伍獲得冠軍
    除了球隊的制度,她觀察到台灣的同學說話都比較不直接,人際關係中,更會避免當面說、直話直說,這是她比較不習慣的一點。台灣普遍崇尚說話時拐彎抹角,「也許是一種禮貌吧!」,但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卻對她造成疑惑,因為不知道對方的心思,相處上就要花時間去猜測,猜測也不完全正確。她認為,這阻礙了人與人關係的遠近,也是使她無法馬上融入台灣人的社交圈的原因之一。
    還記得,有位同學約她去看電影,但是約定當天,卻說臨時有事,後來聽其他人說,才得知對方其實是因為不想去看電影才爽約,令林佳妤不解的是,為何對方無法直接將原因告訴她。他認為,台灣人說話比較委婉,且對人比較有戒心,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和對方成為可以談心的朋友。
    林佳妤也提及,在玻利維亞時,人與人見面都會親臉頰一下、擁抱一下,拍照時,也會勾肩搭背,對比台灣,人與人之間有個距離,相處上也較為拘謹。但她強調,雖然台灣的同學們個性比較慢熟,但大部分都很熱心,剛回台灣的她只要遇到一些流行用語、成語,比較不懂,或是課業上有困難時,同學都會耐心的跟她解釋、教導她,不會因為他是僑生的身份就排擠他。

    玻利維亞、台灣,社會風氣大不同
    今年已是林佳妤回台灣讀書的第五年,至今還不習慣的是在台灣近幾年在網路上流行的匿名平台,她認為社群網站的匿名平台成立的原因是希望能給一些平時不敢表達意見的弱勢發聲,因此社會上能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但是後來發現匿名平台有被濫用的傾向,許多人會利用匿名平台去攻擊,甚至去抹黑他人,這樣的使用方式已經有違原先創立平台的目的。對此,林佳妤表示,「還是比較喜歡在玻利維亞那般隨性、大家有話直說的氣氛」,同時,也希望匿名平台互相叫罵的風氣可以減低、負面能量可以減少。
    除了這點之外,林佳妤比較喜歡在台灣生活,原因是生活品質比較好,生活較便利和治安也良好。另外,台灣到處都是連鎖便利商店,對比玻利維亞當地沒有連鎖的便利商店,所以生活上多少會不太方便。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醫療比玻利維亞進步,這也是林佳妤父母考慮再次回台灣的原因之一。
    她補充,台灣的網購和吃到飽餐廳是玻利維亞所沒有的商業模式,林佳妤解釋,玻利維亞目前還是第三世界國家,資訊上的流通和台灣比起來相對不完整,很少店家會在網路上設立自己的網頁、臉書粉專等。銀行系統不穩定,常常會有銀行倒閉的狀況,因此民眾習慣把錢放在家。當地沒有私人物流公司,如果要寄東西只能選擇國營的郵局,但是當地郵局效率不高,東西常常會寄丟,花的時間也長。
    在台灣,林佳妤常聽到同學說,同學的家人寄了水果、東西給他,但是在玻利維亞,也許是因為國家領土較大,人口密度也比台灣低,所以國內物流並不普及,不太會寄東西給別人,種種因素的情況下,難發展網購的系統。玻利維亞的飲食習慣也跟台灣不大相同,除了以蛋白質為主的飲食以外,人們食量普遍比台灣人大許多,林佳妤笑著說,「剛回台灣時,吃一個便當還不太會飽。」,玻利維亞人食量大,所以在當地沒有吃到飽餐廳。
    林佳妤說明,玻利維亞的治安不大好,像是在台灣,中午常可看到許多人,手機和錢包直接拿在手上,同樣的動作在波利維亞,錢包和手機絕對會被搶走。她補充,玻利維亞當地有一個習俗,剛出生的女生都會打耳洞,女生出門如果戴著較值錢的耳環,例如:黃金,會直接被拉下來。因此,當聚會需要帶耳環時,都會先收在包包裡面,到聚會地點後再戴上。林佳妤說到,因為家中是開餐廳,餐廳中的東西,像是刀叉、筷子都會被偷,也有其他客人的私人物品在店內被偷,但因為當地監視器不普遍,所以治安一直無法改善。

    「對我來說,玻利維亞和台灣都是我的家鄉!」
    不論是台灣或玻利維亞,對林佳妤來說,都是他的家鄉。雖然現在她已經搬回台灣,她每兩年還是會回玻利維亞一次,去年因全球疫情的關係,所以計畫取消。說到玻利維亞,她最懷念的是那邊的家人、朋友,已經回台灣好幾年的她表示,「我比較喜歡台灣的生活,因為台灣對公共議題的關注遠比玻利維亞來得多」。
    她特別強調,對於兩性平權相關議題是回來台灣後才開始瞭解的,與玻利維亞相比,當地社會是父權社會,社會上都會鼓勵男生應該禮讓女生的紳士觀念,但對她而言,性別平權是未來社會的趨勢,她不認為女生一定是接受幫助的那一方。
    在台灣,網路資訊傳播快速,政府機關都有臉書,讓訊息較為透明化,也給予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而玻利維亞連當地新聞都沒有完整的製作。林佳妤強調,回台灣後,看到社會中許多社運,這是在第三世界國家─波利維亞所無法看到的,她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看到玻利維亞對公共議題產生重視。
    林佳妤和當地的玻利維亞的朋友一同出遊。照片攝於玻利維亞的耶穌山

    玻利維亞多民族國(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通稱玻利維亞,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公尺,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因為玻利維亞當地美麗的自然景觀,包括安地斯山脈美景,還有聞名世界的天空之鏡-烏尤尼鹽沼,使其有「世界的屋頂」之稱。除了自然景觀,當地還有古老的印加文明、豐富的動物生態、殖民時期留下的異國情調和原住民的文化。

    科恰班巴(Cochabamba)位於玻利維亞中部的一個城市,目前是是玻利維亞第三大城市和科恰班巴省的首府,人口超過800,000人。它的名字取自於當地克丘亞語(Quechua),是南美洲原住民的一種語言,也常稱作印加語。 在克丘亞語中,qucha 意思是湖泊,而 pampa 則是平原。 因當地氣候一年四季如春,而有「長春之城」(City of Eternal Spring)和 「花園之城」(The Garden City) 之稱。

    資料擷取自維基百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