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下的微光—銅鑼灣書店參訪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晚上八點的捷運中山站,既沒有夜晚的黑,也沒有夜晚的寂。
  大型井字路口的車流、人流源源不絕,每每切換號誌,人聲、喇叭聲、引擎聲便熱鬧得像是能包覆住整個臺北市那樣。與一旁靜靜佇立、獨自風雅的「誠品生活」、「誠品書店」形成了極大的對比。
  我們跟隨著地圖的指示,行走在開滿各式商家的騎樓下,最後在一棟外觀十分簡樸的大樓前面停了下來。
  懷抱著一絲絲疑惑走入大樓,牆上的標示打消了我們的疑問──「10-2 銅鑼灣書店」,黃色的紙條這樣寫著,我們這才安心地走進電梯、按下寫著「10」的按鈕。
  在經過一段不長不短、稍微有點搖晃的電梯旅程過後,我們很快地就在出電梯後找到了今天旅途的目的地。藍色的招牌上用白字寫著「銅鑼灣書店」。招牌下方貼著各式各樣林林總總的海報、宣傳單等等。
  很快地瀏覽過店門口後,我們才推開門走進書店,並且看到了今天的採訪對象。
  「林榮基先生?」我們小心翼翼地和林先生打著招呼。
  「我們是中山女高的學生,有預約今天晚上九點跟您進行採訪。」簡單說明了來意之後,林先生看看我們、又低頭翻了翻桌上的月曆,最後抬起頭來對我們爽朗地笑了笑。
  「唉,對,我都忘記了。」
_
  林榮基先生,早期在香港中華書局工作,但是在1989年時天安門事發後,書局的理想與自己相左,故而辭職。後來他曾工作於一家代理臺灣書籍的香港代理商,因此短暫來到了臺灣;又於1993年與朋友合作開了文具買賣公司,卻因經營不善,而在一年內關閉。便在1994年,於香港銅鑼灣開張了大家所熟悉的「銅鑼灣書店」。
  在圖書市場被當地所謂「三中商」(即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所壟斷的香港,獨立書店為了生存,多選擇販賣三中商不會販售、針砭時政黨國的「禁書」。而在2014年銅鑼灣書店被出售給「巨流出版社」後,更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出售一些內容空泛的八卦書籍。
  非常不恰巧的,林榮基先生等人並沒有躲過2014至2015,一場由中國公安執行的「淨化港澳傳媒」動作。
  在2015年十月,林榮基先生及其餘五位銅鑼灣書店相關人士,陸續被中國挾持,並進行長達數月的非法審訊。
  事情爆發後,香港民眾多次發起遊行,要求中國政府釋放被捕的書商。而林榮基先生在2016年6月被釋放後,不畏當局警方的威脅,召開記者會向世界公開指控中國政府的違法逮捕。因而成為了對抗中國政權的代表人物之一。
  後來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不太陌生。
  2019年,香港政府開始修訂《逃犯條例》,一時驚動了香港民眾,也在臺灣及世界各地引起相當大的騷動。而林榮基先生的處境又格外危險──一旦修例通過,就得面臨被移送到中國審判的風險。
  因此2019年4月25日,林榮基先生從香港移居來臺,並計畫在臺重新開張銅鑼灣書店。
  其實在臺開設書店的計畫,早在2018年3月就曾有過,但由於當時的資助者遭中國政府調查後,對銅鑼灣書店進行撤資,原本有意投資的友人也因害怕中國政府的盤查,而打消念頭,才暫緩了計畫。
  重新燃起希望,是在2019年的9月5日,林榮基先生與幾位朋友,聽取紀錄片導演李惠仁的建議,推出了「銅鑼灣書店在臺重啟」計畫。而此募資計畫受到十分熱烈的迴響,在一天內就超標,金額高達600萬元。
  正是因為林榮基先生與朋友一路走來的努力,以及臺灣民眾對事件抱持的關懷,我們才得已坐在這棟座落於中山區的建築裡頭,與林榮基先生進行這次的訪談。

從三中商到香港書店

  說到書店,你腦海中會浮出什麼招牌呢?誠品?金石堂?墊腳石?還是諾貝爾?三民書局?抑或者其他不在上述列表中的書店呢?說到這裡,請你大大地鬆一口氣,慶幸自己還活在臺灣。因為接下來,我要來說一個故事,請你啜一口手邊的飲料,開始囉。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香港書店遭到壟斷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香港政經界有三巨頭,書店也有―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合稱「三中商」。三中商(三間書店)背後站的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而聯合出版有限公司的幕後大推手,其實就是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的官員與聯合出版集團的主管群之間,瓜葛是無法完全避免地,活躍在這之中的政商名流,更是不可勝數了。據統計,三中商在香港的市占率,竟然高達七至八成!
  你可能會說,那又怎麼樣?噢不,他可是大大壓縮了香港獨立書店的生存。相對市場偏好的大書店,獨立書店普遍不知名、搶不到熱門書籍,於是,他們的發展深深受到阻礙。然而,在狹窄的生存空間裡,他們依舊尋覓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存活之路:賣那些三中商不敢賣、不敢大肆宣傳的書籍。
  方才提過,三中商是中資的企業,聽起來沒有什麼,不過是政府想振興文風啊?沒錯,中聯辦不能真正「壟斷」市場,因為那在國安法成文前,是違反香港自治法的。但沒關係,他們可以透過自家的書籍,控制想要讓人民看到的內容。諸如雨傘運動、六四事件、國民黨,在三中的書籍基本上不存在這些字眼,就算真的有,那也是在書店中最不起眼的小角落。其中最具爭議性的,無非是他們所掌握的教科書市場。教科書可以說是最容易左右人們思想的方式了,若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每天使用的教科書,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人們通往世界的眼睛。
  而那些獨立書店所販售的是什麼類型的書?賓果!你答對了!就是違反黨國主義的「禁書」。自然,獨立書店的設置,通常不會坐落在大城市十字路口的中央,沒有閃亮刺眼的燈板招牌,沒有寬闊整齊的室內裝潢,當然也沒有精美的包裝紙和購物袋。但他們有的是一顆熱血不服輸的心,和一張張充滿溫度的紙張。少了些商業化的僵硬,你可以就地坐在木頭地板上,隨意和來往的讀者談個幾句,穿梭在書堆中嗅嗅非主流的氣味。興許在一個下班後的傍晚,過個質感生活。

從香港書店分析臺港差異

  接著,我們從香港的歷史來看看書店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大約十九到二十世紀間,香港接受英國統治,讓原先只是個小小漁村的香港逐步發展成商業化城市,更成為亞洲頗具規模的國際金融中心。老闆解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造成民眾普遍重視商業、性格現實,因此書店販售書籍多是投資、理財這類文化性較為薄弱的工具書。」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書店主要銷售客群及書籍類別開始改變,因為中國不重視香港的發展,有意培植新的金融中心取代香港。港人受限於國家政策,不再致力於經濟層面的發展,客群不再,自然市面上的工具書也漸漸減少。另外,由於中國的統治方式與過去英國殖民時期不同,有許多涉及政治或歷史的書都被列為「禁書」。
  在了解了歷史背景後,我們詢問老闆在香港及臺灣經營書店的差異,老闆表示,「在臺灣經營相對比在香港輕鬆許多。」一是因為臺灣的民主制度完善,人權不被政府侵害,擁有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無論出了什麼書,無論作者的政治立場抑或是書中提及何種政治問題,都不會「被禁」,更不會發生作者「被失蹤」、「被消失」的情況。二是源於臺灣的文化性強,臺灣人,尤其是年輕人,相較香港更關注國際局勢、政治議題,據老闆的觀察,臺灣書店有很多與民主及政治相關的書籍,並且也會被購買。
老闆進一步表示,中港臺三方具有一定的連結,只要任何兩方有所動作,都會影響到第三方。例如這次的香港反送中事件,無論是臺灣的新聞或市售書籍都密切關注中港兩方,同時影響了我國選舉,其中年輕人尤其關注香港的反送中事件。
  當聊到社會氛圍時,老闆笑說,臺灣人很有人情味,由於經濟穩定,生活步調比香港緩,也更追求生活品質,「經濟穩定,人才有多餘的心力關注政治。關注不等於關心。」關注僅僅是注意某些或某個特定項目的相關訊息,關心則比關注更多了一份情感,人們願意盡自己所能地去理解,甚至同理那些人事物。老闆眼中所見的臺灣,比起剛被中國接收時的香港更關心政治。老闆也補充說,香港因地狹人稠,生活步調緊湊,很有壓迫感,甚至他覺得在香港不能稱之為「生活」,只是沒有品質與品味的「生存」,哪怕香港有二十萬失業人口,中國政府也不甚在意。他以這次的反送中事件為例,顯而易見地,在臺灣因著民主這保護傘,我們得以支持香港、聲援香港,可是若是在香港,但凡提到「光復香港」等敏感詞,你下一秒就被警察帶走了。老闆一面說,一面指著書店裡寫了「光復香港」四個大字的兩面裝飾,「如果我在香港掛著這些,肯定就被公安抓走了。」我們看著老闆嘴角似有若無的笑,那是透出心中無奈與不平的苦笑。
  我們除了了解到港臺社會政局的差異,也好奇老闆對於書店未來的規劃,例如是否考慮擴大書局規模、在其他地區開分店等等。也許是前面幾題的內容都偏向嚴肅沉重,當老闆聽到這題,神色放鬆了些,輕鬆地吃起了糕點,一面回答我們的問題。
  一、 計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公開演講:老闆表示考慮邀在美國的華人學者,但受限於費用高昂(機票及住宿)無法邀請太多人,只能一到二人,至於邀請對象則仍在思考中。
  二、 開設分店:希望將新據點設在高雄,兩家分店一南一北,皆在人口密度較高、經濟活動較佳的都市。老闆認為臺灣很需要「不一樣」的書店,有別於我們常見的書局。

從社會氛圍涉入臺灣教育

  最後,訪談到了尾聲,我們想問的是,對於臺灣教育,有沒有具體的建議或方針想讓大眾知道?在擬訪綱時,我們預期得到的答案會是臺灣學生政治冷感、不積極、像考試機器等等。
  不料老闆的答案跟我設想得很不一樣。他認為,談及臺灣教育,要審視的並非「執行」的學生或老師,而是上位的「決策者」。
  「要是那些在文化教育上有權力的人,自身就存在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人們總說,起點是至關重要的。在老闆眼中,那些負責策畫教育的人本身的「觀點」是否客觀、是否為學生帶來最大利益,才是正視臺灣教育時,該踏出的第一步。
  或許之後,我們再次拾起這個議題,腦海中迴盪的將是老闆的回答。想要改變教育,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願臺灣的教育體制能越來越完善,也願一切都安好。
  正如老闆所說,想要好的教育環境,若是沒有在上位者的領導與規劃,就難以成就。但是不妨思考看看,這個年紀的我們、依然在課桌椅前的我們,又可以為教育環境貢獻什麼呢?

尾聲

  在完成訪談過後,一些小小的火花在我們的心底開始萌生、迸發。
  究竟是多麼堅定的信仰,才能讓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先生不畏威權、勇於發聲,甚至離開了家鄉,在異鄉經營著一家小小的書店,就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一些?
  對老闆道謝過後,我們和最後一組客人一起離開書店,老闆則收拾起了店面──那時早已是關店的時間了。我們走出店門、下了電梯,晚間九點的中山區依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彷彿在十樓那間小小書店裡度過的一個鐘頭,不過夢一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再特別介紹一下瑞成書局.最近才和女兒去逛過. 第一次下午5點多去.竟然已經關門.第二次去.才逛到. 瑞成書局只營業到下午6點.晚上不營業. 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瑞成書局1912年創立.是台中最老的書局.也是台灣最老的書局. 這家書局和李炳南老師關係密切.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2022年一家由老厝改裝而成的書店在廸化街開幕,主理人是讀書共和國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先生。讀書共和國在港台的出版業界,是另一個城邦集團的概念。文史哲圖書的大戶左岸、衛城都是共和國成員,共和國近年的明星出版社「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去年入大陸後還沒能出來。硬要比喻的話,城邦是西甲、讀書共和國是英超、三中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再特別介紹一下瑞成書局.最近才和女兒去逛過. 第一次下午5點多去.竟然已經關門.第二次去.才逛到. 瑞成書局只營業到下午6點.晚上不營業. 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瑞成書局1912年創立.是台中最老的書局.也是台灣最老的書局. 這家書局和李炳南老師關係密切.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2022年一家由老厝改裝而成的書店在廸化街開幕,主理人是讀書共和國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先生。讀書共和國在港台的出版業界,是另一個城邦集團的概念。文史哲圖書的大戶左岸、衛城都是共和國成員,共和國近年的明星出版社「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去年入大陸後還沒能出來。硬要比喻的話,城邦是西甲、讀書共和國是英超、三中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