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民數記31-36

研經感想:民數記31-3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36章開頭上帝要以色列人出兵了,還順便預告摩西會死……
這對摩西還真有點殘忍,或者說,是個解脫,畢竟他領導這群機車民眾四十年了,整天被背刺,一定超級不爽的。
於是他們在上帝的協助下,實現了巴蘭的預言,獨獨留下女人。
是說,古代那場戰爭不是為了搶糧搶女人,以色列人也照做了。

但這可是聖戰……對,後來伊斯蘭世界發動的聖戰,跟這裡用的字眼其實是同樣意思……雖說古代所有戰爭幾乎都叫聖戰,因為每一產戰爭都是用神明得名義發動的,隨團出動的也一定有神職人員,這一點不管那一國都一樣。

總之女人要必須殺掉,畢竟他們出兵的理由就是有女人引誘以色列人……不過這種理由要多少有多少啦!以色列人自己不能控制小弟弟就少牽托了。
再來是分戰利品的規矩,以色列的分法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會給留守部隊戰利品,這一點對於安定軍心很有幫助,也比較不會造成不滿。

第33章滿有意思的,因為這跟現代有有關係,就跟約旦河東岸的土地。

是這樣的,上帝指定的迦南地,其實是約旦河西岸,換句話說,東岸是多出來的土地。若不是女人引誘以色列人,其實他們本來沒要攻打他們,四十年來只是在那邊流浪而已。說來好玩,當然,上百萬人在那邊跑來跑去很惹人厭沒錯,但當地民族自己擔憂在先,還跑去找巴蘭來詛咒……這算是典型自取滅亡的例子,或者說,這四十年來雙方居然沒有好好溝通,只是互相警戒,還真的是不懂得交朋友……但說起來以色列人自己問題可能還大些,跟他們在埃及一樣……

總之多了一大片土地,大家自然會想要分土地,也因此造成一些誤會。
好在最後大家說定了,軍事支援不因此停止,反倒多了補給基地,這也不算壞事就是了。
不過上個世紀在幫以色列外國土的時候,約旦河東岸可就沒份了,因為那顯然不能叫「固有領土」。
至於中國的固有領土觀念有多北七……

當然,他們終於來到約旦河,過了河就是上帝應許的土地,於是開始坐地分贓……總之開始劃分土地,十一個支族都先劃好,然後利未人另外處裡。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對照創世記最後雅各給孩子的祝福,某些部份其實預告了某些部族所獲得土地的特色,滿有趣的。
但摩西再次強調這是聖戰,必須通通趕走,免得受到污染。
這裡比較重要的是庇護城(舊譯逃城)的觀念,給予司法一點喘息空間,畢竟那個年代是注重報仇的,甚至不報仇本身就會帶來恥辱……
要知道,上帝的律法其實沒有提到這部份,顯然這部份是民眾本身就帶有的觀念,上帝律法只能透過庇護城的設計,來對對這種心態進行緩衝。
這類觀念在新約會有更多揭示,因為上帝根本就不喜歡冤冤相報的心態。

庇護城的概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該有,因為我們在盛怒中所作的事情,往往都會往不好的方向去發展。當然,不是說不可以有脾氣,但聖經的教導是「不要快發怒」,意思是說,如果你想過了,發現還的該發怒,那你就發怒吧!畢竟耶穌也跟人家翻桌過。
那個「不要快」,其實就是一個庇護城狀態,你先把各種情況丟進去庇護城,讓它沈澱,然後好好思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是這樣的,當我們陷入這種需要庇護城出動的局面,基本上「壞事已經發生」,而我們當然會急著要把這壞事排除掉。
但這個「急」往往只會把變糟而已。
因此這個「城」本身變成一種架構,對個人而言則成為一種內心的訓練。你必須鍛鍊自己,才能在自己心裡建造一座庇護城,同時透過禱告,像上帝尋求力量,才能在這裡進行公正的裁決,決定處裡方針。
所以這是很重要的設計,不只是針對遠古粗糙的報復性司法所作的管制,其實也是對我們原始獸性的一種約束。

庇護城全是利未人的城,是聖殿城市,你要在那邊尋求上帝的庇護與指示(後世天主教聖堂也成為庇護所,讓瓜西莫多可以拯救愛絲梅哈達,直到納粹黨衛軍,才敢無恥的進入教堂抓人--現在支那粹也是這樣)。

這是個可以好好思考的點,有關在心理建造一座庇護所。不容易,這是很艱難的課題,但值得思考。

raw-image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2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