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隨想

    在台灣,很少會聽到對非營利組織定位的討論。尤其是有海外活動的組織。 將台灣募款運用於海外時,帶著完成組織本身計劃為目的或金援當地非營利組織成長是二種不同的思考。而許多的台灣非營利組織撰擇慈善的硬軟體供應,不去碰觸拖泥帶水的問題。 在天平上CSI-TAIWAN是較靠近前者的。也因為有自己想完成的東西與夥伴間需經歷磨擦和理解,找到對話的時間和空間。 除了台灣,CSI-TAIWAN認為自己在全球其它地方都只能是朋友,因此不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地區,雖然現在的海外計劃只有在Cambodia. 現在很少去思考CSI-TAIWAN初創時,模仿的一個前輩非營利組織了。大半是因為組織已漸漸走出自己的風格。然而今晚看到這個泰國邊境的當地組織,不禁又讓我思考起這一個問題。前輩非營利組織將自身清楚定位在一個海外的區域,在天平上是和 CSI-TAIWAN不同的一端。 劉德華扮醜,脫掉戲服就回到他的帥樣。 飢餓30後,也不會餓到皮包骨。 那麼在承認彼此物質及精神生活永遠的不同下, 去思考人道及各自主體的互助及磨合, 會不會是較務實,且不會迷失自我的做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CSI-TAIWAN 為非營利組織,以平等人權作為基礎理念,維護兒童權利,及實踐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從台灣出發,與全球非營利組織合作;以人道立場、長期計劃執行及場域發展的方式,保障各個囝仔擁有美好未來。 『台灣出發 全球合作 人道立場 計劃執行 場域發展 囝仔未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