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弓弦樂器的起源與發展

作者 蔡惠智(神韻小提琴演奏家)
原題<小提琴的起源與發展>
小提琴屬於提琴家族的一員,提琴家族包括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差別在於尺寸的大小,但是發聲方式跟共鳴方式卻是相同的。提琴是以弓擦弦的方式演奏,統稱為弓弦樂器。弓弦樂器在人類的歷史上起源很早,隨著文化的傳播跟歷史的演變,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同一個樂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稱,或者同一個名稱指的卻是不同的樂器,慢慢的隨著當地的風土名情也會演變出不同的樂器。
誕生
根據印度的亞利安人古籍記載,在五千年前,在亞洲印度的錫蘭島國王拉瓦那(ravana)就發明了以弓擦弦的樂器“拉瓦納斯特隆”(ravanastron) ,後來“拉瓦納斯特隆”傳入阿富汗及波斯,在西元1世紀初,及阿富汗的大月氏王國時代,樂器形態演變成琵琶狀、其面板是平的、背板是整塊木頭挖凹、較為精緻、音箱與共鳴力也較大。7世紀時傳入阿拉伯,在穆罕默德興起的的時代,稱之為“列巴布琴”(rebab)。
傳入歐洲
約8世紀時,隨著穆斯林的勢力“列巴布琴”(rebab)傳入了西班牙,此時西班牙為亞拉岡王朝,西班牙稱此種琴為“雷貝克琴”(rebec或rebeca)。同一時間也進入了羅馬、希臘、東歐及意大利。
在歐洲中古時代,弓弦樂器主要的發展地區為意大利、德國與法國地區,雖然弓弦樂器的發源不是在歐洲,卻在歐洲發揚光大。進入歐洲的弓弦樂器開始分為兩種類別“直立式握琴法”、“臂上式握琴法”。
“直立式握琴法”是弓弦樂器原始的演奏法,從最早的阿拉伯列巴布琴到雷貝克琴,到數百年後由雷貝克琴演變成的“維爾琴”(viol)都是直立式的演奏,直到18世紀小提琴的興起而被取代。但“直立式握琴法”至今仍有保留在各地不同的樂器中,例如:中國的胡琴、東歐的加都卡琴(gadulka)、印度的薩朗琴(sarangi)與薩羅德琴( sarod)、蒙古的莫林闕琴(morinchur)等等。“臂上式握琴法”是把雷貝克琴放在手背上或夾在腮下演奏,可能受埃及的里拉琴(lyra)的影響,也因歐洲的吟遊詩人跟流浪藝人走唱演奏的關係演變而成,這也是現代提琴的前身。
北印度薩朗琴 Sarangi
北印度薩朗琴 Sarangi
“維爾琴”(viol)比提琴早一個世紀出現,因為它是直立式握琴法,所以並非是小提琴的前身,此後兩種樂器一起並行了兩個世紀。維爾琴的音色清晰甜美、柔美細膩、溫潤典雅,所以通常是用於高尚的場所演奏,如宮廷中演奏;而小提琴音量較大、音色燦爛亮麗、能演奏強弱對比,所以適合廣大的場所,如集會或酒館等地。後來在17世紀(1650年)左右,小提琴明顯的被世人所喜愛,小提琴的需要及地位已遠超過維爾琴。
小提琴的出現
在文化的交流與衝擊之下,現代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1520年左右)意大利北部,16世紀正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輝煌的時候,在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之下,小提琴漸漸趨於現代的形狀,製作精緻,工藝設計符合科學與美學的原理,更使它以甜美明亮的音色,活潑有力的音響,突出於當代的樂器。之後又在意大利的克理蒙納(Cremona)發揚光大,克理蒙納最有名三大製琴家族:阿瑪第(Amati)、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至今他們所製作的琴仍為現代的收藏家爭相競購,在目前世界上還是公認最好的琴。現代的製琴家一直有人在努力尋求改進與創新,但始終無法超越前人的設計,有些個人風格或細微的變化,但仍脫離不了原始的構造,所以有人說,小提琴是人類工藝史上無從超越的項目。
16世紀末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跟地位還未達到達頂峰,畢竟樂器的發展跟著演奏家、作曲家是相輔相成的。17世紀中期,作曲家開始專注於某一特定表演形式作曲,如小提琴曲或聲樂曲,且小提琴也經慢慢取代維爾琴。
意大利的作曲家蒙台威爾第(Monteverdi)正式將小提琴編入樂團裡演奏,並發明了許多小提琴技巧,讓小提琴音色上更豐富。馬里尼(Marini)位小提琴寫了許多獨奏曲。而柯列裡(Corelli)有“現代小提琴技巧之父”的名稱,他是一位專業演奏家也是位作曲家,他開始了創做小提琴的奏鳴曲式及12首管弦樂的大協奏曲(大協奏曲是早期的協奏曲)。因為有了以上的作曲家,使得小提琴的發展跟地位往前的一大步,也影響了古典樂派的作曲家,巴哈、韓德爾、莫札特等音樂家。在巴洛克時期因為提琴音樂的進步,樂曲逐漸脫離教會音樂的聲樂演奏方式,而造就出室內樂的演出形式。到了巴洛克晚期,曲式的規模與復雜性逐漸增加,及樂器的演奏技巧也越來越複雜與多變化。小提琴的技巧也在19世紀初由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達到巔峰。
傳入中國
之前提到“拉瓦納斯特隆”(ravanastron)琴一直沒有傳入中國,有傳入印度演變成“科加琴”,到了13世紀才傳入中國,也就是宋朝時的馬尾胡琴。經過四百年後,才有現代的提琴隨著清朝的傳教士及商人到來,傳入中國。小提琴最初的傳播只局限於傳教士在宮廷裡的活動,鴉片戰爭之後,小提琴才藉由大批的傳教士跟洋人湧入中國傳入民間,教堂或教會學校紛紛成立管弦樂隊,培育了很多演奏西方樂器的人員。直到1927年蔡元培跟蕭友梅先生在上海成了國立音樂院,這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音樂學院校,而開始了自行培育演奏人才。﹝參考資料: 莊仲平─提琴的秘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