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理解唐鳳說的「不是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在乎」是什麼意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句話是在《唐鳳的15個關鍵詞》(黃亞琪主筆、唐鳳口述)看到的,我覺得振聾啟饋。總之先講結論,我的理解如下:
「不是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在乎」是指「在乎別人的想法,但是不再認為別人應該給予自己尊重或認同」。
這句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又解決了「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想法」的號召的可能壞處。首先小的要先定義一下「做自己」

為什麼要把「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想法」的號召喊出來給別人聽

尤其是太陽花世代的我們,習慣多元的聲音,也漸漸習慣聽到有人用「做自己」為號召想要宣揚某些理念。但是為什麼這種「做自己」的理念要喊出來,而不是自己做自己就好了呢?
原因在於鼓吹「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想法」的人其實並不是想要講述字面上的意思,他們(我們)非常在乎別人的想法,我們其實是希望別人對於我們做自己的方式給予尊正和支持。
女性主義者喊「做自己」一方面是為了提醒女性要能夠從傳統性別角色中解放出來,像個人一樣自由選擇,但另一 方面,更重要的是對於整個社會(尤其是男性)說明「女性做自己的選擇應該要被接受的」。
LGBTQ社會運動參與者喊「做自己」是在告訴性少數不要害怕自己不能在異性戀框架下存活,也是在告訴社會(尤其是異性戀)「性少數應該要被接受」。
教育者對學生說「做自己」,是在告訴不少為了適應社會期待而缺乏自我探索的學生,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熱情。但是一樣,更大的重點是在告訴社會(尤其是父母)應該要「接受學生追求自己熱忱和興趣的行為和意願」。
如果我們不談那些用「做自己」為號召的商業手段(例如希望購買塑身產品等等),只談上述比較「正派」(不知道要用什麼詞...囧)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共同點:
  1. 「做自己」可以幫助傳統上受到比較多拘束或者社會不能接受的族群
  2. 「做自己」更大的用意是喊給社會聽,建立一種新的「應該」,一種「應該接受、應該尊重」

內化「做自己」的號召解決了一些問題

這些號召當然是希望大家內化「接受與包容」的價值,而且內化「做自己」在很多地方也解放了我們。
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我們或多或少會呼應社會期待。不少人是因為能夠壓住自己想要放鬆、耍廢、馬上享樂的慾望,所以能夠成就一些比同世代的人高的事。這個成就的「高」,是社會、家人以及可能某一部分自己內化的「高」。而正因為如此,也正因為要成就這樣的高度,不少人在努力的過程中需要壓抑自己真正的興趣、玩樂和享受。這種壓抑,社會常常解讀為「上進心」,但是這個上進心的副作用是我們不知不覺內化「我的成就比我的心情重要」這樣的基本態度。於是乎工作變得比休息重要,也常常不知不覺過勞、展現自我價值感很差的症狀。
這個時候,「做自己」、「不要讓別人來定義自己」的觀念提醒著習慣自我壓榨的我們適度的放下不必要的責任和框架,試圖與自己的身心需求接軌。
這樣的觀念如果正確的實行,也會擴及「允許別人做自己」,進而懂得包容社會期待下受害的族群,於是我們學會真正尊重性少數、新住民、家庭資源比較少的人等等不該被歧視卻受到歧視的族群。

內化「做自己」的號召也可能會造成問題

雖然立意良善,也多半有好處,但是這種「做自己」作為一種號召其實是把自己交給別人,關鍵在於它是一種對於社會的期待。
內化了「做自己」的人其實不是只有內化「我會好好尊重別人」的觀念,也在無意間常常有著「別人應該尊重我」的潛台詞。
而「別人應該尊重我」其實真正的意思是「別人應該贊許與支持我的目標和人設」。
試想,如果有一群人說「女人做自己應該要被尊重」,此時某白目君回道「我尊重你們做自己的方式,可是我覺得女人要有女人該有的樣子」。這位白目君一定不會被認為真的有做到「尊重」,因為他的「尊重」不含「贊許」與「支持」。
這種贊許與支持的需求,很理所當然地,尤其是在訴求者的人設不符合社會傳統定義的成功人士的時候。
想想,「我希望能好好做自己,當個億萬富翁」這句話多麼奇怪。社會本來就支持與贊許成為億萬富翁這件事。
相較之下「我希望能好好做自己,當個堅持做自己喜歡的藝術的藝術家」的訴求就顯得有意義得多,因為當個即使不賣座也要堅持自己藝術品味的人相當不容易,也更顯得需要社會的支持與贊許。
然而社會已經有所謂的成功人士的形象了。也因此內化了「社會應該贊許與支持我,即使我不符合別人對成功人士的期待」的人,會常常感受到應然與實然的差異、社會對他們的惡意與不尊重。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常常讓人沮喪或者憤世嫉俗。
因此,「做自己」的號召者快樂與否、沮喪與否、憤世嫉俗與否反而很大程度取決於社會的贊許與支持,在於社會上願意實踐「不管是不是成功人士形象都要予以贊許與支持」的理想的人的數量與聲量來決定。
因此,弔詭的是,「做自己」的號召者反而讓自己把很大部分的情緒起伏的控制權交給社會,因此反而不自由。
「做自己」的號召者有的時候會進一步號召「不要在乎社會期待」來對抗不符合他們(我們)期待中那個無條件提供贊許與支持的社會。
但真的嗎?真的有可能不在乎社會期待嗎?
如上述,事實上會想號召「做自己」的人非常在乎社會期待,他們(我們)只不過希望改變社會期待,變成一個能夠贊許與支持自己的社會
這個時候唐鳳的那句話就很重要了。

「不是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在乎」的解方是放下期待

為了讓自己的情緒自由,唐鳳提出的這句話的解方似乎有以下幾個面向
1. 更真實地面對自己
是的,我們身為社會動物,其實非常在乎別人的想法。我們希望別人贊許和支持那個不一定符合社會期待的自己。也許這是人的天性,只要不是少數的反社會人格或自戀人格等等,多少還是在乎的,所以「不要在乎社會期待」或多或少是違心之論。了解我們「其實在乎別人的想法」,才能更接近更真實的自己。
2. 不再把別人的尊重與理解是為理所當然
我們在乎,我們仍然關心這個社會和別人的想法。真正的解方式轉化這種在乎成為能讓自己自由的力量。
當我們不再「期待」別人「應該」要尊重我們做自己的方式,我們便不再會對某些人不願意尊重別人做自己的方式而感到失望。我們會更聚焦在感激那些願意尊重我們和別人做自己的方式的人。
3. 我們的情緒不再由別人決定
當我們不再期覺得別人應該給予我們支持與贊許,我們的情緒便不再隨之波動。
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方式關心社會的脈動,找到自己的意義、而不管社會是不是喜歡我們的同時,或許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以上。野人獻曝,請不吝指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15內容數
對工程師友善的(目前免費)英文教材 #工程師 #Coding #Python #Django #English #英文 #文法 #語言學習 #程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寂寞小冬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Java的人也許多少人會跟小的一樣不是很理解functional interface到底在幹嘛,也覺得語法很多此一舉。希望能夠在此拋磚引玉
在學Java的人也許多少人會跟小的一樣不是很理解functional interface到底在幹嘛,也覺得語法很多此一舉。希望能夠在此拋磚引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獲得幸福倘若必須依循社會所傳承下來的價值觀,那這樣的幸福是屬於我的,還是只是世人眼光應有的模樣? 我意識到社會給的框架何其荒謬。認真讀書、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交個好對象、結婚育兒有房有車,於是你就會幸福,退休然後過完快樂的人生。 也許走上這個路徑能不那麼迷惘,但這何嘗不是一條失去自我的道路?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Thumbnail
比起別人怎麼想,更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比起你不想要,更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 清楚自己的想法,明確知道自己需要採取的行動與拿揑的平衡度, 就是主動做出選擇與改變,自我賦權。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偽裝自己。然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卻來自於放下偽裝,勇敢地做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做自己的意義,以及這樣做對個人和周圍人的積極影響。
為「他人」,或者為「我」。 在努力去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為了自我認同還是為了他人認同? 為「他人」並不意味著要無視「我」的感受,反之亦然。 這二者從來不相互衝突,我相信。 有很多想做但沒有做的事,其中肯定有確實該為自己做但還沒做的事、也有部分是為了想要獲取他人的肯定與認同而想去做的事。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本文探討愛自己的真正意涵,並呼籲接納自己的全部,不要讓別人的批評成為自我限制。
Thumbnail
缺點是被制約的地方,接納它,才真正接納全部的自己。
Thumbnail
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不應該被他們所束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並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去行事。同時尊重別人的意見很重要,但也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他們可能與主流觀點不同。生活就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不要被別人對你的期望所限制。 真實地活出自我 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獲得幸福倘若必須依循社會所傳承下來的價值觀,那這樣的幸福是屬於我的,還是只是世人眼光應有的模樣? 我意識到社會給的框架何其荒謬。認真讀書、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交個好對象、結婚育兒有房有車,於是你就會幸福,退休然後過完快樂的人生。 也許走上這個路徑能不那麼迷惘,但這何嘗不是一條失去自我的道路?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Thumbnail
比起別人怎麼想,更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比起你不想要,更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 清楚自己的想法,明確知道自己需要採取的行動與拿揑的平衡度, 就是主動做出選擇與改變,自我賦權。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偽裝自己。然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卻來自於放下偽裝,勇敢地做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做自己的意義,以及這樣做對個人和周圍人的積極影響。
為「他人」,或者為「我」。 在努力去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為了自我認同還是為了他人認同? 為「他人」並不意味著要無視「我」的感受,反之亦然。 這二者從來不相互衝突,我相信。 有很多想做但沒有做的事,其中肯定有確實該為自己做但還沒做的事、也有部分是為了想要獲取他人的肯定與認同而想去做的事。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本文探討愛自己的真正意涵,並呼籲接納自己的全部,不要讓別人的批評成為自我限制。
Thumbnail
缺點是被制約的地方,接納它,才真正接納全部的自己。
Thumbnail
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不應該被他們所束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並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去行事。同時尊重別人的意見很重要,但也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他們可能與主流觀點不同。生活就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不要被別人對你的期望所限制。 真實地活出自我 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