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改編自一本同名報導文學(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書中描述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群被「海嘯」沖走、離開舒適圈的中老年美國人。這群原有著體面工作、得以享受退休生涯的中產階級,因房價崩跌、房子被銀行扣走、股票市值蒸發、破產等,導致過著日益拮据的下半輩子。
以《意外》、《冰血暴》兩屆奧斯卡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在閱讀《游牧人生》這本書之後,對書中以車為家、打著零工的「游牧者」,因為深受感動,這位影后想演芬恩(Fern)這個角色,於是在前製過程中,找到華人導演趙婷(Chloé Zhao),沒想到卻讓她再抱回一座奧斯卡,也讓趙婷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的華人女性導演。
看完這部片之後,腦海中的影像,總浮現一群人在泡沫經濟後,開始開著遊覽車展開游牧人生。而這群人以有限的退休金,展開打零工的游牧生活。不同於21世紀初反對這樣遊戲人間的年輕人。
還有,劇中的芬恩(Fern),法蘭西絲麥朵曼,一位喪夫的中年寡婦,她一個人堅強地走在一望無際的荒漠,開在怎麼也走不到的公路上。儘管面對不知道的未來、她仍踏上自己的旅程,一路前行。
在人生的後半段,她選擇以露營車為居、四處旅行打工,踏上人生全新旅程,卻在旅居的過程之中、結識了不少朋友,開啟她對生活的意義,也重新體會人生。
是要無言過著殘餘人生,還是好好地享受夕陽美好?這種四處露營、四處為家者內心的掙扎與糾纏,笑看無常的人生,稀迷卻沉醉。
芬恩在路上再次碰到游牧人的精神導師鮑勃,鮑勃跟芬恩說自己選擇上路的原因,並告訴芬恩:「我們這些人經歷過一些事,可能有些事是走不出來的,不過真的沒關係,沒關係……」芬恩可能有什麼事是「走不出來」的,是死去的丈夫,或是已成廢墟的「家」,還是她只想要一個人生活,她就這麼往前直駛。
劇末,字幕上寫道:
獻給不得不離開的那些人。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在看這部電影的某些片段時候,使我想起在美國留學期間,在德州認識過著這樣生活的一位老師。她總是在教室前微笑與我話家常,還邀我到她住的wagon。現在想想起來,若有機會,還想再去德州與她聊聊呢!
自己離片中角色的年歲不遠,雖不至於這樣過活,台灣也沒有大到可以開著RV四處為家,但幾位劇中人在曠野認著地訴說自己的人生,我的內心像流淚般地傾聽。
其實,不是憐憫他們,而是導演拍出像詩意般的鏡頭、讓他們真情告白似地,娓娓訴說自身的人生遭遇,在影片中我安安靜靜地思索,久久不能自已。
片中幾位人物在影片中,走了又出現、出現之後又走了,來來回回,他們彼此告別都不說「再見」,就像史奇旺癌逝、芬恩對大衛不告而別、鮑勃與芬恩在營地告別,這群「露營車打工族」那樣的人生是不用說再見的,想想,我們世上的人生路,不也是如此?何必說再見,有些我們生命中碰到的某些人 ,一次就夠了,相見不如懷念吧!
生命像駕車般一直駛下去,有緣人總會在路上相遇。好聚好散,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