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西洋美術史 》線上課程筆記

    ►時間軸:
    課程從早期至近期,講解了1. 埃及、2. 希臘羅馬、3.中古世紀、4. 古典時期、5. 印象派、6. 現代美術、7. 當代藝術的西洋美術史。
    ►大綱:
    藝術的創造過程,是人的感官接收外界的東西,經過腦袋轉換之後,用手繪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而藝術的重點,並非在於畫得多厲害,而是腦袋裡轉化的過程是什麼(即如何把接收到的東西轉化)。舉例來說,有人會覺得下雨天浪漫舒服,有人會覺得是天在哭泣。而每個藝術家看到的都不同,他們透過他看見、理解、感受到的利用繪畫表現出來。
    ●早期的法國南部的石窟壁畫,人們在牆上畫牛跟鹿,用茅跟斧頭刺這些牛與鹿的圖案來模擬狩獵行為,進而祈禱食物供應充足。
    ●而希臘時代,藝術家創造的是他們「理想過的自然美感」。例如勻稱的肌肉,透過修飾而達到完美的面容。
    ●接著,中古世紀(西元5-14世紀),是藝術與宗教(基督教)緊密結合的年代,當時著名畫家是喬托,他使用深度畫法,在繪畫人物過程中,模擬雕像立體的樣子。利用色調變化製造立體感,利用透視法製造空間感。
    ●再來是14-16世紀,知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此時的創作理念,從中古世紀的藝術服務宗教,回到人本價值。而在那之後,出現了過度模仿大師,例如模仿米開朗基羅創作的的「矯飾主義」。當矯飾主義走向巔峰,藝術家筆下的人物,變得誇張而戲劇化。
    ●來到巴洛克時期(原本的「巴洛克」,是荒謬怪異的意思),代表藝術家是卡拉瓦喬,他拒絕理想的美,而是強調真實的一面,因此他的作品中,顯現了對醜惡的事物毫不掩飾的效果。
    ●後來,西元1700-1800年的洛可可風格,比起巴洛克時期的宗教的儀式性,洛可可風格更接近輕鬆的日常生活,而在日後演進成較浮誇的繪畫風格。
    ●西元1750-1850年代的新古典主義,則是仿效希臘羅馬內斂的本質,回歸冷靜理性。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同時存在,是情感豐富,帶有激情的藝術風格。
    ●1830-1850年代的現實主義代表畫家是米勒,風格是質樸的農村生活,寧靜莊嚴。他知名的畫作《拾穗 》是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因為回到老家都會看見牆上掛的《拾穗 》複製畫。
    ●接下來的印象派,打破過去幾百年的繪畫方式,強調光線的流動與氣氛。代表的作家莫內,強調寫生的重要,認為現場寫生才能畫出真正的視覺。
    ●而有現代藝術之父之稱的塞尚,有意識不去遵守正確輪廓,是第一位犧牲輪廓藝術性的畫家。
    ●到了20世紀的現代藝術,百花齊放,藝術家們搶著告訴大家,自己這套理論才是藝術的標準答案。開放多元,自我藝術強烈。任何人都可以對藝術提出看法,而不是存在社會的框架。
    ►課程心得:
    我很同意講者說的,藝術的創造過程,是人的感官接收了外界的東西,經過腦袋的轉換之後,用手將這些東西轉化為藝術作品。而藝術的重點,並非在於手畫得多厲害,而是腦袋裡轉化的過程是什麼。
    我曾聽過不下數次,關於對於畢卡索的畫的評價,例如:「這樣幾筆撇一撇,我也可以畫出來。」但當我在美術館看到畢卡索畫作真跡時,印象深刻。
    他看世界的方式如此不同,透過他的眼睛,看見的並非文藝復興時期那樣精密精巧,也不是印象派那樣強調光線與氣氛,而是遊戲般的世界。我很喜歡他繪畫人物的過程中,會將人臉分割成不同的眼睛大小,分裂的臉部表情。或許那才是人真實的模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人生有段不長也不短的時間於英國求學,自從在曼徹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之後,回到台灣繼續耕耘喜愛的神秘學,文學以及哲學知識以及經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YI-CHI CH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