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幼教這麼做就對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近期學校安排我跟車的工作,因此認識了兩位司機大哥,可能是之前不熟悉流程的關係,動作上比較不熟練,差點拖到每位客戶接送的時間點,當時常被司機冷嘲熱諷、辱罵,怕延誤大家的進度,我只好認真作筆記,並且去記住孩子和家長的特徵,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最近我需自己一人跟車了,幾個禮拜的集訓下來,流程已有初步的概念,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摸不著頭緒了。
回程時,司機大哥提醒我一些事情,比如,在跟車上要懂得隨機應變,幼兒的狀況非常的多,莫讓孩子牽著鼻子走。娃娃車雖然簡單,卻關係著孩子的人身安全,所以,接送人是誰,甚至連車號他都會記起來。孩子在車上的狀況非常多,要懂得去判斷孩子說話的真實度,避免影響到整個行車的進度和安全。如果下午有「非常態」的接送,一定要跟家長確認清楚,並且讓對方寫上切結書,以示負責,保障幼兒的安全。
他提醒我要提升觀察力、隨機應變能力,園方特別重視跟車和幼兒的安全性,要我特別注意這區塊;觀察力是我自己要去學習和歷鍊的部分,他很難教得清楚。
我問司機大哥:「與同事間如何相處較好?」
司機大哥說:「在工作上默默地做事即可,也不需特意去跟行政主管打好關係,與同事間最好保持業務上的往來,公事公辦就好,不要太深入的交際,人多嘴雜,這樣才能明哲保身」。
分享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事與願違』係讓你體驗『求不得苦』,這是一種訓練與歷事鍊心,是經驗的累積;遇到問題要沙盤推演,把利弊得失分析出來,不要害怕自己下的決定不正確,而卻步不前,前幾次若努力但還是沒有做到,沒關係,只要你可以從中學習,往後就更有實力和經驗,做最適當的判斷。」
主教老師某日休息時間找我面談,老師說:「你有想要學習什麼東西,亦或是園務上有什麼疑惑的地方嗎?」如果我想在園所待久一點,未來她會對我要求比較嚴格,我必須去主動協助管理秩序,不要老是她提醒我應該做什麼事情,自己要去觀察,並且主動性要高一些。」
雖然我工作上態度不錯,但是許多事情是我要自己去學習判斷該做什麼事情,她要求我去看我們園所主題性教學相關的書籍,去看裡面有篇介紹老師該如何作心靈預備,提醒我要當一位好老師應當具備的心靈和條件有什麼,請我做好功課。有時候她在教學上會比較嚴謹,說話會非常直接,請我不要放在心上。
我說:「面對幼兒秩序我還是沒辦法管理恰當,幼兒時常視若無睹」,老師說:「因為通常幼兒對於新老師會非常好奇,有時候會故意去整老師,她們提醒我身為一位老師也是需具備一定的原則,這樣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當下的行為是不可行」。
老師說:「如果孩子秩序大亂,我可以走到幼兒旁邊,與孩子平視,並且用堅定的眼神問幼兒『請問現在是該做什麼事情的時間?』讓幼兒自己回答我,並且提醒他們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樣的工作,不需別人再提醒,強調孩子的自律性」。
教室裡面有時候會安排靜心和團討的活動,只要幼兒心情浮躁、秩序大亂,老師會手搖鈴,請幼兒停下手邊的工作,等到幼兒全部安靜之後,老師會說一段話,提醒幼兒剛剛發生什麼事情,請幼兒們注意,並且配合。語畢,幼兒們會說一段英文,感恩老師的指導,並且再繼續工作。靜心時間時,老師會把教室燈關掉,請幼兒趴在桌上,放一段靜心音樂讓幼兒把心沉澱。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因為和靜坐的用意「反省」和「靜心」相通,而且讓孩子學會反省和沉澱,以及感恩老師的指導,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老師也提醒我班上幼兒的狀況,某些幼兒會罵髒話,說難聽的話,結果,與家長聯絡之下,是幼兒家長有罵髒話和說難聽話的習慣。老師說:「她建議家長跟孩子道歉,並且,跟孩子說自己做錯事情,希望跟孩子一起學習把這個過錯導正,這樣才是最好的教養」。
老師的教法我非常認同,因為有時候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會做錯事情,孩子是大人的縮影,想要孩子有成就、人格健全,相對地,自己就需要變成那樣的人,而非一味地要求孩子。真正的教養是在家裡,學校只是輔助孩子走在正道上面而已,其餘還是要靠家長自己的努力才行。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歷經許多壓力和承擔,這兩件事情提醒我,有時候自身的黑氣會讓我們誤判和誤解許多事情,司機大哥和老師當初對我的嚴厲指導,是希望我能跟上大家的進度。身為一位幼教老師要非常注意幼兒的人身安全,孩子下一秒鐘要出什麼狀況,真的很難說,平時觀察力不佳的我,這也是我最佳的磨鍊機會。
有時候身邊發生的狀況,是提醒我們要做更好的自己,就像老師提醒我身為一個幼教老師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心態,相對地,我們當下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那麼就應該要更用心地演完當下的戲份,「挫折是成長的教練,失敗是成功的前身」,此句話與大家共勉。
(分享完畢)
上述有緣人本身是一位幼教老師,分享內容提出了幾則對孩子教育很好的做法!
1.「教室裡面有時候會安排靜心和團討的活動,只要幼兒心情浮躁、秩序大亂,老師會手搖鈴,請幼兒停下手邊的工作,等到幼兒全部安靜之後,老師會說一段話,提醒幼兒剛剛發生什麼事情,請幼兒們注意,並且配合」:家中若有多個孩子時,一定會有爭吵的狀況,這時這一招就是很有效的方法,要先讓孩子冷靜下來,才有辦法再進行後續的教育!當孩子情緒起伏的時候,沒讓他冷靜下來的教育,通常孩子也聽不進去;如果這時父母情緒也來了,就會雞同鴨講了。
2.「如果孩子秩序大亂,我可以走到幼兒旁邊,與孩子平視,並且用堅定的眼神問幼兒『請問現在是該做什麼事情的時間?』讓幼兒自己回答我,並且提醒他們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樣的工作,不需別人再提醒,強調孩子的自律性」:孩子確實可以教,但就是得用對方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想在做什麼的方法,並且提醒孩子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的規則或設定,這也是很有效用的方式,讓孩子「自律」是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重點。
3.「老師也提醒我班上幼兒的狀況,某些幼兒會罵髒話,說難聽的話,結果,與家長聯絡之下,是幼兒家長有罵髒話和說難聽話的習慣,老師說『建議家長跟孩子道歉,並且,跟孩子說自己做錯事情,希望跟孩子一起學習把這個過錯導正,這樣才是最好的教養』」:父母親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榜樣,若您有靜坐的習慣,可以透過這段時間去想想孩子的某些偏差行為,是不是與您有關呢?如上述的罵髒話,東西亂丟不整理、不做家事、大聲罵人或動手打人……等,其實這些問題很多都是來自學習,都是孩子跟父母學的!有句很有名的廣告詞「要刮別人鬍子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您想要正確教育孩子,還得請身為父母的您把該有的好習慣養成,或改正不好的習慣,才有辦法落實教育孩子這件事情!
此外,本篇案例中有提到一句「有時候自身的黑氣會讓我們誤判和誤解許多事情」,不曉得您有這樣的經驗嗎?簡單解釋一下,有緣人提到的「黑氣」通常是指當事人過去世曾修偏進入外道,所以本世或未來世就會發生黑氣流露的現象(修偏的負能量排出身體),當這些負能量(黑氣)流出後,會影響思緒,讓人工作沒勁、思緒常想不開、引來其他干擾、在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行為中跳不出來、反覆鑽牛角尖,或如上述提到的分享一樣,會誤判和誤解許多事情……等,相關的干擾非常大!如您有這樣的問題,無論是否為過去修偏入外道的干擾(若有干擾請以請示確認),請務必多唸《六祖壇經》,真的有效。
多唸《六祖壇經》也會讓您能「想得比較開」!何謂「想得比較開」?比如說上述有緣人提到「有時候身邊發生的狀況,是提醒我們要做更好的自己」,又說「平時觀察力不佳的我,這也是我最佳的磨鍊機會」,這些能夠自我反省的作為就是讓您能想得比較開,讓心胸更開闊。坦白說,許多人都無法做到,這些做不到,怎麼能成為孩子最佳學習的榜樣呢?請透過唸誦《六祖壇經》吧!這是一部可以讓您快速開啟智慧又迅速累積福報的經文!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透過《六祖壇經》的智慧好好地洗刷一下自己的心靈吧!有了這部經,可真能大大減少教養上的紛爭,讓您能靜心地改正自己,並思索正確的教育方式!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遇到牟尼精舍已經滿一年了,這期間到精舍請示過六次,感恩佛菩薩慈悲,幫助我解決很多本世的難題,包括化解自己和家人的沖犯煞、補考試的福德資糧、兒子買房以及自己修行上的問題……等等。   去年尚未遇到精舍之前,我正為剛往生的婆婆唸《地藏經》迴向,當時經常在網路上聽一位法師說法。
以下為內地陳師兄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我在整理了最近發生的事情,先跟大家分享先前的文章:〈愛家人嗎?這麼做就對了!〉   這是不義之財的果報,一年過去了,各位再看的客倌們,你們的信佛的信心夠嗎?如果不夠,請再省思,為什麼不夠?無常就在一旁呀,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考驗各位的信心及行善的慈悲願力的時刻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信者是緣,不信者也是緣。現在是紀元轉換時期,附佛外道很多,打著佛教的旗號,招搖撞騙的也非常多;附佛外道,係指依附在佛下面的外道,來考驗修行人,故修行要小心,修的是心,不是相,不要亂跑道場,在家誦經就好;佛經,係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剛辦完一個大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補休假,我又多了一整天可以努力誦經的時間。為了訓練自己的定力,也為了早日還清佛菩薩開示的業力,我設定一個目標經文數,希望能突破以往的誦經紀錄。   休假當天清晨3點50分起床,我開始進行今日設定的目標。剛睡醒,腦袋還是有些昏昏沉沉的,我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嘴唇就很容易過敏,有慢性唇炎,原以為應該是自己太愛說三道四、批評他人,才感得這個業報。但我一個多月前嘴唇實在癢到不行,吃個東西若有醬料,尤其是醬油之類的,就會狂抓癢,抓到破皮刺痛、整個嘴唇紅腫,於是我去精舍時,特別請示了這件事。   佛菩薩慈悲開示:「因為上輩子邪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親眼看著一位長者,聽聞唸佛的大利益之後,努力地揚聲唸佛。無奈,長者已日薄西山,雖在奄奄一息之時,還是不忘唸佛,每唸一次佛,就好像用盡全身的力氣一樣,精進之心真誠懇切,令人動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遇到牟尼精舍已經滿一年了,這期間到精舍請示過六次,感恩佛菩薩慈悲,幫助我解決很多本世的難題,包括化解自己和家人的沖犯煞、補考試的福德資糧、兒子買房以及自己修行上的問題……等等。   去年尚未遇到精舍之前,我正為剛往生的婆婆唸《地藏經》迴向,當時經常在網路上聽一位法師說法。
以下為內地陳師兄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我在整理了最近發生的事情,先跟大家分享先前的文章:〈愛家人嗎?這麼做就對了!〉   這是不義之財的果報,一年過去了,各位再看的客倌們,你們的信佛的信心夠嗎?如果不夠,請再省思,為什麼不夠?無常就在一旁呀,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考驗各位的信心及行善的慈悲願力的時刻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信者是緣,不信者也是緣。現在是紀元轉換時期,附佛外道很多,打著佛教的旗號,招搖撞騙的也非常多;附佛外道,係指依附在佛下面的外道,來考驗修行人,故修行要小心,修的是心,不是相,不要亂跑道場,在家誦經就好;佛經,係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剛辦完一個大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補休假,我又多了一整天可以努力誦經的時間。為了訓練自己的定力,也為了早日還清佛菩薩開示的業力,我設定一個目標經文數,希望能突破以往的誦經紀錄。   休假當天清晨3點50分起床,我開始進行今日設定的目標。剛睡醒,腦袋還是有些昏昏沉沉的,我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嘴唇就很容易過敏,有慢性唇炎,原以為應該是自己太愛說三道四、批評他人,才感得這個業報。但我一個多月前嘴唇實在癢到不行,吃個東西若有醬料,尤其是醬油之類的,就會狂抓癢,抓到破皮刺痛、整個嘴唇紅腫,於是我去精舍時,特別請示了這件事。   佛菩薩慈悲開示:「因為上輩子邪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親眼看著一位長者,聽聞唸佛的大利益之後,努力地揚聲唸佛。無奈,長者已日薄西山,雖在奄奄一息之時,還是不忘唸佛,每唸一次佛,就好像用盡全身的力氣一樣,精進之心真誠懇切,令人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3年年初,第一次被委託「接放學」任務,親姐將一張名片大小般的接送卡交付予我,上面寫著姪兒的名字班級。 姐一再叮囑要將卡片帶出門,她已事先通知幼兒園的老師,到現場出示卡片即可。 提早下班,走去幼兒園時,門口的指揮交通的大哥先問了我的身份,我告知完後,轉而走向門口拿著麥克風的女老師,一聽聞名字
根據今天的內容,我有一些問題。要怎麼跟爸媽「有效」溝通、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個很跳痛的,最近在上Coursea的免費課程,但我覺得實在是有點general。我在想要不要用skillshare,雖然很貴,可是感覺比較扎實。 我該如何取捨???????????????????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傍晚放學時刻,兒子跟學校老師與主任道別,坐上了車。 屁股都還沒坐暖,安全帶也來不及繫上,兒子向我提問:「媽媽,今天老師有寫聯絡簿說我上課不專心在玩外套。我這樣晚上沒辦法有電動時間了對嗎?」 在我的認知當中,兒子升上小學沒多久後我們就有個約定,若是被反應上課不認真,那麼當天晚上的電動/影片時間就會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3年年初,第一次被委託「接放學」任務,親姐將一張名片大小般的接送卡交付予我,上面寫著姪兒的名字班級。 姐一再叮囑要將卡片帶出門,她已事先通知幼兒園的老師,到現場出示卡片即可。 提早下班,走去幼兒園時,門口的指揮交通的大哥先問了我的身份,我告知完後,轉而走向門口拿著麥克風的女老師,一聽聞名字
根據今天的內容,我有一些問題。要怎麼跟爸媽「有效」溝通、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個很跳痛的,最近在上Coursea的免費課程,但我覺得實在是有點general。我在想要不要用skillshare,雖然很貴,可是感覺比較扎實。 我該如何取捨???????????????????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傍晚放學時刻,兒子跟學校老師與主任道別,坐上了車。 屁股都還沒坐暖,安全帶也來不及繫上,兒子向我提問:「媽媽,今天老師有寫聯絡簿說我上課不專心在玩外套。我這樣晚上沒辦法有電動時間了對嗎?」 在我的認知當中,兒子升上小學沒多久後我們就有個約定,若是被反應上課不認真,那麼當天晚上的電動/影片時間就會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