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這罐溶液象徵一閃而過的生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比起掉落水中,遇見熊的機率可能更大一些

How you can stay safe in bear country
.
「到了河流裡頭,河流便會帶著你,你會從中學習,會漸漸習慣槳的運作,方向不對一下子就會發現的。注意不要離岸邊太遠,尤其是進入Lake Larbage,湖面廣,天氣變化很大,風大的時候就會起浪,那時候就比較危險,如果察覺氣候不佳就趕快上岸。其餘不用太擔心。」

聽了Emily的說明,考量旅遊預算和必要性,我們不打算參加進階課程。

「比起掉落水中,遇見熊的機率可能更大一些。」Emily邊說邊從櫃檯旁抽出一本小冊子遞了過來,封面是一隻熊的頭。“How you can stay safe in bear country” 那隻熊的正上方印著這樣的標題。

遇見熊啊,雖然知道食物要用防熊桶裝起來,但好像從沒認真想過如果真的遇見熊這個問題,天真如我。

「也許你們可以考慮帶上這個。」Emily看我們一臉木訥,立刻在櫃台放上一罐東西,它罩著黑色保護套,最外層緊緊裹了一層透明包裝。

“Bear Spray.” Emily說。

防熊噴霧,顧名思義就是拿來噴熊的,裡頭的成份是高刺激性的辣椒素,射程遠(25至30英尺,約7至9米),釋出時間長(6至7秒),能阻止熊的進一步攻擊,以爭取更多逃脫時間。這項產品經過EPA(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規範,有效且非致命,畢竟目的只是要勸退熊而已。

現代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大致上是井水不犯河水,我在我的城鎮或村莊,你在你的山林或荒野,我們清楚自己的棲地範圍,只要待在自己的棲地就能過著相安無事的日子。

這與生存本能有關係,野生動物基本上都能謹守這樣的原則,只有人類最怪異,對於新事物充滿好奇且樂於冒險,危機意識一般而言是關閉的,這樣的特質往往替人類與野生動物製造不少重疊的機會。重疊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化解危機的手段往往都是最激烈的,接連造成無法控制的傷害。

幾年前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旅遊時聽導遊說過一段故事:一名遊客在國家公園健行時看見一隻小灰熊,覺得牠很可愛,嘗試靠近拍照。聽到這裡,大概能夠猜想結局不會太好。沒錯,熊媽媽出場,當場殺了這名不知死活的遊客。

這世界從來不缺愚蠢的人,也不缺犯錯的時候總是說「我不知道」就可以規避責任的人。相信導遊有義務把這個警世意味濃厚的故事一再複述或加油添醋。

Ok,遊客死了。但這應該不是故事的最終結局。

1983年起,黃石國家公園施行了一項灰熊管理計畫,為了加強保護偏遠地區的棲地,在已知的熊聚集地帶建立「熊管理區(bear management areas)」來限制休閒用途,減少人與熊的接觸,避免熊對人產生「習慣」。

習慣(Habituation),心理學名詞,是一種學習行為,當動物在反覆的刺激之後,漸漸地對刺激的反應減弱,最後對刺激不再有任何反應。

為何這個行為反應如此重要?

動物的生存本能是感知環境中潛在的威脅,例如人類,當牠們不再對人類有戒心,逐漸習慣人類所帶來的氣味和聲響、習慣與人類互動,更糟的是,習慣人類的餵養。

野生動物依存於人類不是件好事。一旦建立起「人類等於食物」的觀念,會改變動物的覓食型態、活動時間及範圍,大幅提增人與野生動物的衝突,不然中山大學的學生怎麼會在宿舍樓下持空氣槍見外送員

回到灰熊的故事。為了阻止「習慣」的養成,黃石國家公園的灰熊管理計畫有一項迫不得已的任務:將殺過人的熊實施「安樂死(euthanize)」。

導遊的故事應該是來於2011年的兩起灰熊襲人致死事件。第一起是一對夫妻在健行途中,丈夫遭到一隻帶著一對幼熊的母灰熊攻擊,因他們的喊叫與奔跑引發了母灰熊的自我防禦,所以牠沒有被處以安樂死。同年第二起死亡案例是一名獨自健行者,他的身體一些部位已被多達四隻灰熊所啃食,經過DNA鑑定調查,那隻母灰熊也在其中,雖然無法證明牠是否為主動襲擊者,有前科的母灰熊成了此案唯一被安樂死的對象。而遺留下來的兩隻幼熊則被帶到一處非營利教育中心“Grizzly & Wolf Discovery Center”,那裡專門收容沒有生存能力的熊和狼。

結局真令人遺憾。

我伸手拿起防熊噴霧,有點重量,看了一下標價,46加幣,約台幣一千元,嗯負擔得起。這罐溶液象徵一閃而過的生命。當然就像買保險一樣,不要用到最好。
Sleep through the winter, awake in spring
Adjust your eyes to the state of things
Focus on the depth that was never there
Nothing's easy, nothing's fair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31內容數
三個人,一艘獨木舟,永晝的夏日。 於美國阿拉斯加州與加拿大育空地區最長的河流 —育空河漂流八天七夜的文字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 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淺黃色120磅B5封面影印紙,黑色膠圈裝訂,手中的河道地圖質感非常“lo-fi”之外,翻至內頁,大約二十頁像腸子一般的線條圖樣出現在紙上,我突然有了閱讀障礙。
獨居的阿伯,屋內傢俱裝潢幾乎都是木製品,混著一些潮濕霉味,開放式廚房緊鄰客廳,有一面牆漆上了薄荷綠,天花板垂吊著水果籃,有些水果熟透了。
站在面前的阿伯,目測有180公分高,頂著一頭銀白色的頭髮,戴著黑色方框眼鏡,臉上露出某種奇特的微笑,和這裡的空氣一樣微涼。
這趟旅程沒有嚮導,我們需要的是一艘獨木舟、足夠的糧食、一本河道地圖以及基本的野外求生知識。接下來我們要將自己全然地寄託在野地裡。
淺黃色120磅B5封面影印紙,黑色膠圈裝訂,手中的河道地圖質感非常“lo-fi”之外,翻至內頁,大約二十頁像腸子一般的線條圖樣出現在紙上,我突然有了閱讀障礙。
獨居的阿伯,屋內傢俱裝潢幾乎都是木製品,混著一些潮濕霉味,開放式廚房緊鄰客廳,有一面牆漆上了薄荷綠,天花板垂吊著水果籃,有些水果熟透了。
站在面前的阿伯,目測有180公分高,頂著一頭銀白色的頭髮,戴著黑色方框眼鏡,臉上露出某種奇特的微笑,和這裡的空氣一樣微涼。
這趟旅程沒有嚮導,我們需要的是一艘獨木舟、足夠的糧食、一本河道地圖以及基本的野外求生知識。接下來我們要將自己全然地寄託在野地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暑假是帶孩子旅行的好時節,尤其近年來露營活動正夯,許多家長都會利用假日呼朋引伴,幾個家庭一起出遊,住在山林裡,白天走走步道,玩玩溪水,是很好的親子甜蜜時光,而且花費也不多。     但是進行野外活動當然要了解自然生態,尤其對於有危險的生物更要小心,破壞美好的假期不說,有了身體傷害甚至生命危險就划不
Thumbnail
這是一個今年在網路上因為反應了兩性議題再度引起火熱討論的題目 4月初在國外影片社交app有一項關於“Bear or Man?”的話題: 「你若是一位女性隻身徒步在森林裡,寧願遇到: 陌生的熊?還是陌生的男人?」 大部分女性和部分理解這什麼狀況的男性選擇熊。 關於選擇熊,部
Thumbnail
人會恐懼未知而強大的東西,無論那是什麼。 這是人們生存的本能,這個警覺使我們能夠在自然中生存至今。 面對恐懼,我們可能會想要戰鬥、僵住、或是逃避, 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 但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這個本能, 需要知道自己被本能推動的,遠比我們所知的要多得多。 才不會以正義之名成為霸凌異己的人
Thumbnail
當一個女人要獨自待在森林裡,若一定要有一個訪客,是會選擇接受一隻大熊還是一個男人呢? 我想一個迷因的誕生,背後肯定都有一些原因。
男人與熊。 “當妳(詢問對象為女性)獨自走在森林裡,希望遇到的是陌生男人還是一頭熊?” 這陣子是脆上熱烈討論話題“男人與熊”,假設是男人與熊有同等暴力行為,多數女性都是選熊,寧可被熊咬死也不要被性侵,若倖存,身心傷害是一輩子的,重點著重於“暴力”甚至“性暴力”。 我認為問題本身不夠精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Wegner提出的白熊效應,想要轉移注意力,專家建議我們使用正面清晰的指令。對我自己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料理、騎車和看劇,來避免陷入轉換情緒、逃離黑洞。
Thumbnail
A vicious game from the Middle Ages 中世紀傳下的惡毒活動 一隻小熊被一條只有幾呎長的繩子綁在柱子上,只夠小熊繞個小圈子移動。 接著放出兩隻大狗開始攻擊小熊。 小熊嘗試咬狗來自我防衛,但牠沒有牙齒,因為在賽前牠的牙齒就被拔光了。 小熊想要用爪子,但是牠的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穿人皮熊』的故事開始是熊利用大霧偽裝人類,在霧中向人揮手引誘人過去;那熊不但懂招手,還會吃空人的內臟後,披上人皮偽裝人類。 這麼高智商的熊故事,是怎麼出現的呢?
Thumbnail
暑假是帶孩子旅行的好時節,尤其近年來露營活動正夯,許多家長都會利用假日呼朋引伴,幾個家庭一起出遊,住在山林裡,白天走走步道,玩玩溪水,是很好的親子甜蜜時光,而且花費也不多。     但是進行野外活動當然要了解自然生態,尤其對於有危險的生物更要小心,破壞美好的假期不說,有了身體傷害甚至生命危險就划不
Thumbnail
這是一個今年在網路上因為反應了兩性議題再度引起火熱討論的題目 4月初在國外影片社交app有一項關於“Bear or Man?”的話題: 「你若是一位女性隻身徒步在森林裡,寧願遇到: 陌生的熊?還是陌生的男人?」 大部分女性和部分理解這什麼狀況的男性選擇熊。 關於選擇熊,部
Thumbnail
人會恐懼未知而強大的東西,無論那是什麼。 這是人們生存的本能,這個警覺使我們能夠在自然中生存至今。 面對恐懼,我們可能會想要戰鬥、僵住、或是逃避, 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 但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這個本能, 需要知道自己被本能推動的,遠比我們所知的要多得多。 才不會以正義之名成為霸凌異己的人
Thumbnail
當一個女人要獨自待在森林裡,若一定要有一個訪客,是會選擇接受一隻大熊還是一個男人呢? 我想一個迷因的誕生,背後肯定都有一些原因。
男人與熊。 “當妳(詢問對象為女性)獨自走在森林裡,希望遇到的是陌生男人還是一頭熊?” 這陣子是脆上熱烈討論話題“男人與熊”,假設是男人與熊有同等暴力行為,多數女性都是選熊,寧可被熊咬死也不要被性侵,若倖存,身心傷害是一輩子的,重點著重於“暴力”甚至“性暴力”。 我認為問題本身不夠精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Wegner提出的白熊效應,想要轉移注意力,專家建議我們使用正面清晰的指令。對我自己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料理、騎車和看劇,來避免陷入轉換情緒、逃離黑洞。
Thumbnail
A vicious game from the Middle Ages 中世紀傳下的惡毒活動 一隻小熊被一條只有幾呎長的繩子綁在柱子上,只夠小熊繞個小圈子移動。 接著放出兩隻大狗開始攻擊小熊。 小熊嘗試咬狗來自我防衛,但牠沒有牙齒,因為在賽前牠的牙齒就被拔光了。 小熊想要用爪子,但是牠的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穿人皮熊』的故事開始是熊利用大霧偽裝人類,在霧中向人揮手引誘人過去;那熊不但懂招手,還會吃空人的內臟後,披上人皮偽裝人類。 這麼高智商的熊故事,是怎麼出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