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了什麼病呢?那個時候可能沒有憂鬱症這種詞彙,他們就說他的心生病了。然後他的心生了病,如果用小說裡頭的話來講,他說的是「 lack of proportion」,就是他失去了比例感。什麼叫做失去了比例感呢?就是好像不太重要的事情他把它當的很重要、不太值得悲傷的事情他很悲傷。其實我還滿喜歡這個字眼(lack of proportion) 的,不論是小說或是電影裡頭,其實最可愛的經常就是這種角色。就是那種卡卡(台語)怪怪的角色,他就是沒有辦法很標準、很好看、很上的了檯面的把他的這一生過給別人看。他想要追求成功可是總是會凸槌,他想要追個誰就一定會出個什麼錯,沒有辦法漂漂亮亮的適應社會成規。那Mrs. Dalloway他其實是一個可以漂漂亮亮適應社會成規的人,事實上彷彿他也做到了。可是大家都看得出來他怪怪的,因為他的心生了病,有點lack of proportion。大家並不清楚他跑到房間裡頭幹什麼。他跑到房間裡頭就一直在想,那個男的呢?他為什麼死,他發生了什麼事?其實某個意義上來說Mrs. Dalloway 就是一個可能現場很多男男女女的某一種生命狀態的寫照,就是他因為害怕被自己的某一種狂野跟不受拘束的藝術家的質地牽引到一條他可能不見得會成功的路,所以他選擇一個大部分的人覺得最安全的那條路,而在這條安全的路上,他其實是可以走的還不錯,但終究他內在最深最深的地方好像並沒有真的搞清楚他自己的這個人生。他內在最深最深的那個地方就是瑜珈最難練到那塊肉,就是他的心。於是我們就回過頭來看在時時刻刻裡頭Julianne Moore 演的那個角色,這個五零年代的家庭主婦。我們不知道他怎麼回事,可是我們看到他一直在看《Mrs. Dalloway》,於是一個程度上這樣的文學技法就幫助我們把這個家庭主婦的生命狀態跟書裡頭的那個Mrs. Dalloway連在一起,然後我們就發現原來他們都在質問一種,身為女性的、沒有選擇的那樣的生命現實。那種沒有選擇到底是什麼?嗯,我覺得我現場也不用先說破,大家可以慢慢去想。
我剛剛提的這幾個文本都跟《Mrs. Dalloway》這個文本之間有種文本互涉的關係。那我有提到《Mrs. Dalloway》是Virginia Woolf寫的作品,Virginia Woolf另外有個非常有名的小短篇,叫做《What if Shakespeare had a sister?》,就是如果莎士比亞有妹妹的話會怎樣,有沒有人讀過這個小短篇? (嗯永遠都是這兩個人舉手…)
那這個小短篇很簡單,對我來說它好像一個程度上回答了,假如Kate Winslet,也就是《革命之路》裡頭那個女的,他假如也拋夫棄子,跑去巴黎實現他的願望,他會怎麼樣呢?他真的有那個才調嗎?那個才調除了你自己個人作為一個個人的條件之外,其實很大很大的一個部份是,現實那麼巨大、而且那麼堅硬,你衝得破它嗎? 那在Virginia Woolf那個短篇裡就是提到說,如果莎士比亞有個妹妹,而且他跟他哥哥一樣有才華,他也一天到晚想要寫劇本、想要當導演,每天在家裡幻想劇情。他在家裡頭受到的待遇首先會是沒有人支持他,包括他自己的母親都會覺得他應該把他的才華貢獻於,學習怎樣煮一鍋很好的牛肉湯,而且那樣才準備可以嫁人。就是說,在過去,即便是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者其實在西方已經是比較進步的派別。即便是自由主義者在主張女性受教育的權利的時候,他談的都還是在說:女人如果接受教育,他比較有機會成為一個好的母親、一個好的妻子。所以莎士比亞妹妹他也許有受到不錯的教育以至於說他不是一個文盲,他可能也有文學上的才華,可是他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當一個好太太、然後未來生了小孩之後當一個好媽媽,而不是要去當一個藝術家、或者是其他的。在台灣的話,比如說我母親跟我外婆、奶奶的那個世代,其實我外婆那個世代是不鼓勵女人受教育的,可是我媽媽的世代就開始鼓勵女性受教育了,那時候鼓勵女人受教育的最重要原因是他要進工廠當一個好勞工、他要懂得操作機器、他要可以接受勞工教育、他要懂得從A地移動到B地,然後接受管理。就是說這些女人得到受教育的機會的目的不是要他當一個自由的人。對,那當然自由是什麼,自由太複雜了,可能你不見得有那樣的東西,這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那個莎士比亞的妹妹,就是他不斷去練習他文學上的天賦,可是不會有人支持他,他的媽媽會說,你不要搞這個,把你的湯煮好。那他如果真的想要跟哥哥一樣,跑去大都會,追求他文學或戲劇的夢想的話,他只能夠離家出走。可是他一旦離家出走了呢,他到劇院裡頭,想要找個工作。人家如果問他說你想要做什麼阿?他說我想要當編劇或導演的話,人家會說,你長的不錯看你當女演員比較好吧、然後你要當女演員的話,先陪我睡兩天可能比較好吧。也就是說他碰到的待遇很可能是這個樣子,而這個現實就在那邊,然後你要不要去臣服於這套遊戲規則?你如果不臣服於這套規則,你可以得到成功嗎?莎士比亞的妹妹如果像莎士比亞一樣有才華的話,他可以當劇作家嗎?恐怕不行,他恐怕會被編派當女演員。他要當女演員嗎?假如他要當的話,他恐怕還要陪人家睡覺。那這個東西當然是我對於革命之路,那條始終失敗的革命之路,那個革命未成的女人的一個小小的註解,用《What if Shakespeare had a sister》 做註解。
#《慾望街車》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那我接下來要談的是另外一種壞掉的狀態是,比較類似精神病。我要講的文本是《慾望街車》。那個《慾望街車》誰看過? (…其實還滿多的….)。你看我剛剛提到的那個《時時刻刻》和《革命之路》裡的女人,都是1950年代的女人。《慾望街車》早一點點,《慾望街車》的劇本是Tennessee Williams 在1947年寫的劇本,然後它在1951年被改編成電影,這個電影非常非常好看,我是先看電影太喜歡了才跑去買劇本。那個電影的女主角是費雯麗,就是演亂世佳人的那個女主角,然後男主角是馬龍白蘭度,就是老了之後演教父的馬龍白蘭度。那個馬龍白蘭度在電影裡頭就是…陽剛、帥到一蹋糊塗…而且是工人式的帥。那個東西在好萊塢的電影文本裡頭恐怕是第一人喔,就是在那以前鏡頭沒有那麼迷戀過工人階級的生活。我們後來慢慢發現說原來Tennessee Williams 其實是個gay嘛,所以在gay的美學系譜裡頭有一支是很迷工人的、很迷中下階層的勞動者的身體,某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慾望街車》裡頭那種對於馬龍白蘭度式的工人身體的迷戀。那他在電影裡頭就是演一個波蘭的移民,就是做粗工的,每天就穿一件汗衫。你可以想像台灣鄉下裡頭穿䘥仔(背心)的男人齁,但是好死不死就是長得帥的要命。
##岔題《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那我先另外岔出一個話題就是Tennessee Williams 有另外一個作品是《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這部有人看過嗎? 它也有電影版喔,它的電影是伊莉莎白泰勒跟保羅紐曼演的。《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我個人覺得是一個非常非常厲害的象徵,就是你想想看一棟房子失火了,或是被恆常的、可怕的烈日照到幾乎要著火的屋子。可是它的屋頂是錫做的,也就是它其實是燃點很低的、很容易發高燒的一種金屬。也就是說整座屋子在發高燒。然後有一支貓在那樣的高溫底下,簡直要熔化簡直要焚燒的高溫底下,站在那個可以把雙腿融化的環境裡頭。那這隻守在熱鐵皮屋頂上的貓象徵什麼呢?象徵一種死不放棄、對於很糟很糟的環境死不放棄。在這個劇本裡頭這個死不放棄的是一個死都不離婚的女人,也就是說其實這個婚姻已經爛透了,這個丈夫每天回家鳥都不鳥他、也不跟他溝通,這個婚姻已經爛透了,可是你身為這個婚姻的另外一方、這個女的他也死都不離婚。其實像這些文本看起來好像很老,可是我覺得在台灣好像每天翻開蘋果日報都是這種故事,或者是那種演藝人員的。其實也包括說,我們其實都不用想那麼遠,我們只要想自己的家庭就好了,我當然不知道大家的家庭是什麼樣子,可是我覺得可能大部分的家庭都千瘡百孔吧?然後永遠都有一個守在那邊的人,那個人經常是女人、經常是母親、他經常是這個家庭裡頭得到最少的人、而且他得到最少的東西是溫柔。
然後在這部電影裡頭另外一個天才兒童,就是天才兒童的中年版這樣子。他小時候也成功過,就是百戰百勝啊然後後來也紅到去當某品牌的代言人那種的。到中年之後他根本就是已經過氣的天才兒童。他身為一個過氣的天才兒童,但是他很想要談戀愛,他已經中年了他長得不好看然後是一個gay。那你知道嗎身為gay又長的不好看是很慘的,因為gay的世界對於身體美來說太現實了。那他身為一個中年不好看的gay,他喜歡一個他經常去的酒吧裡頭的男孩,那個男孩子那陣子正好在矯正牙齒,所以他牙齒有帶矯正器。這個中年天才兒童因為喜歡他嘛,就自己也去裝矯正器這樣子。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裝矯正器,可能他覺得這樣子可以跟他之間有話題。那有天他因為被裁員了不甘心,要回去偷公司的錢,但他根本就是個老實人嘛,老實人犯罪就一定會失敗,所以他就本來要偷東西逃跑,結果從高處摔到地上,牙齒就摔破了,又因為裝了矯正器所以傷得更嚴重,被一個路過的警察逮著。他哭著對那個警察說,"I have so much love to give." 我有好多的愛想要給,"I just don't know where to put it." 我有那麼多的愛要給,但是我不知道把他擺到哪裡,因為沒有人要。那我覺得他說的「我有那麼多的愛要給可是沒有人要」就彷彿我們這個社會有那麼多的生命在說話,可是沒有人要聽。那那些沒有人要聽的生命、那些壞掉的人生、那些失敗的人,其實就是文學跟藝術要收留的人。
如果有時間的話我要講一下 Toni Morrison。(確認演講時間和講稿)。我要講的是Toni Morrison的《Beloved》,有沒有人看過這部小說?這部小說其實很厲害,但在台灣就滿沒名氣的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開始是一個好朋友推薦我看的,那Toni Morrison我簡單介紹他一下,他是199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然後他是一個黑人、一個女人。那黑人女作家在他之前沒有人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在他之後也都還沒有。他寫的東西好到,你去強調他的族群或種族、性別的背景身分,在那麼厲害的小說裡是沒有意義的。Toni Morrison寫的這本小說《Beloved》台灣商務出版社有出,譯成《寵兒》,但我相信他譯成《摯愛》會比較好一點。Beloved 是這本小說的女主角柴特 Sethe 的女兒的名字。然後柴特親手把他殺死了,而且他堅信他這樣做沒有錯。我跟大家講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在1851年,很久很久以前喔,台灣割讓給日本是1895年,用這種歷史的相對座標就可以知道那是多久以前。在1851年美國南方發生一樁殺嬰案,到了1970年代 Toni Morrison他整理美國的黑人歷史包括整理報紙,看到這個殺嬰案讓他有了靈感寫了《Beloved》這本小說。他在小說裡頭把這個殺嬰案的時間界定在1855年。但這個時間都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南北戰爭是在1861年,也就是現實中的殺嬰案之後10年。而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到1865年內戰結束之後才解放黑奴。即便黑奴被解放之後,他們在美國的社會大多所從事的都還是中下階層的工作。像是福克納Faulkner的小說裡頭就有非常多黑人的角色都非常非常好看,這是題外話...。就是說小說中那個殺嬰案發生時候是美國蓄奴的尾聲,也是很多黑奴開始逃的時候。那蓄奴的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
##《寵兒》所刻劃蓄奴的世界
Toni Morrison就是透過這個殺嬰案來講這是個怎樣的世界。柴特他好不容易逃跑後,大概過了幾個月的好日子,奴隸主帶著警察巡邏隊,要來把他逮回去。在當時的美國因為黑人是財產,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檢舉逃跑的黑奴,任何一個官方的人員都有責任緝捕黑奴到案,是個這樣的背景。柴特就在他快要被抓走的時候知道緝捕者來了,就把他生下來、剛剛會爬的女兒的喉嚨割掉。因為對柴特來說,如果他女兒的一生充其量只是他自己所經歷這樣的一生,那他不如不要活好了。那究竟柴特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舉一個例子就好了,他在懷孕的時候被他的奴隸主綁起來鞭打,而且那個鞭打的傷痕,事後Toni Morrison用文學的筆法寫說,像一顆非常濃密的大樹,枝葉扶疏的樣子。也就是說柴特的背上長了一棵樹、他的觸感就像樹皮一樣,這是一個懷孕時的女黑奴所經歷的事情。他當時還曾經有次經過白人上私塾的教室,發現他們在討論黑人跟動物的差異,老師在跟學生討論說黑人跟動物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什麼相異之處,這是他們當時教育中一點都不奇怪的問題。
那同時有另外一個角色也非常精彩,這個角色叫 Sixo 阿六。這裡頭的人的男生的名字,中文翻譯叫做保羅一保羅二保羅三保羅四,英文叫做Paul A, Paul B, Paul C, Paul D。用數字或字母編碼,因為他們其實是商品所以是沒有名字的。這裡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老媽媽的角色就是老年黑人,那個媽媽叫做 Jenny,他真正的名字是寶貝薩格斯(Baby Suggs),但是他的奴隸主都叫他Jenny。因為他們是可以被交易的,Jenny是從A被交易到B地,那B這個家庭裡頭的人有一陣子有一個比較親切的管理者,會問他說為什麼叫做Jenny。寶貝薩格斯說我不叫Jenny啊、不知道為什麼叫我Jenny。他就說因為你當初賣給我的標牌上寫的就是Jenny。他就說好啊他們要這樣叫我也沒辦法,反正這本來就不是我的名字。所以寶貝薩格斯後來被解放的時候,他被解放不是因為解放戰爭,是因為他的兒子答應延長工時犧牲休假、用自己的時間贖他媽媽的時間。因為寶貝薩格斯已經身體壞到不能做了,所以他兒子寧願犧牲假日賣自己的工時來換寶貝薩格斯的自由。因為他們有碰到一個比較好的奴隸主,所以奴隸主有答應這件事情。但那時候寶貝薩格斯覺得何苦呢?我都已經這麼老了,要自由幹什麼?可是當他真的被放出去的時候,他才發現真的不一樣,呼吸的空氣感覺就不一樣,他發現哇,這個是我的肺、是我的心跳、我的手,然後他那雙很會做菜的手可以自己做飯給他想給的人吃。他本來都覺得自己老到要進棺材了,要自由做什麼?事實上還是要的。
阿六的這一段,Toni Morrison寫得非常好,阿六有一天殺了老闆的一頭豬,老闆就問他說「你為什麼偷我的東西?」阿六說「我沒有偷你的東西啊。」「你殺了我的豬、吃了我的豬,你還說妳沒有偷我的東西?」阿六他說:「我是殺了你的豬、也吃了你的豬,但是阿六沒有偷你的東西。」阿六就開始辯解起來:「阿六每天幫你種田、養豬,阿六需要體力、阿六不能生病。所以阿六吃你的豬投資阿六的體力跟健康,是為了讓你得到更多的錢。所以阿六吃你的豬,不是偷你的東西,是在幫你賺錢。」這是一個沒有被理論化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在使用一個工人階級觀點的,關於勞動再生產(Reproduction)的語言。也就是他在說,一個工人必須要經歷一個再生產勞動的過程,他才可以繼續成為一個被你壓榨的工人。而這個再生產的過程是什麼呢?他必須要有充分的休息、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他不能夠生病,那假如在當代的話,他還要有一點點娛樂、還必須顧得好他的家庭否則他沒辦法專心幫你做事。一切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雇主你,可以更有效的讓我成為一個好的勞動者。阿六每天幫你種田幫你做這個做那個,阿六當然要身體好、不能夠生病啊,所以他說我沒有偷你的東西,我在增加你的財產。那老闆當然不同意嘛,奴隸主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所有人面前把他鞭打一頓。他這個行為用 Toni Morrison的話說,就是讓阿六這一類的人搞清楚定義的權力,the power to define, to make definition 是屬於有權力的人,不屬於你們這些被定義的、沒有權力的人。話是由我們來講,不是由你來講,所以把他鞭打了一頓。
阿六後來也想要跟他喜歡的女孩子私奔,也是跟柴特(Sethe)、就是後來殺掉小孩的人想要一起逃走。阿六想要私奔、柴特想要跟自己的丈夫小孩子逃走,但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阿六是最早被抓的,他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活活燒死,他最後的反抗就是當他正在被活活燒死的時候,大聲、狂妄地笑著。Toni Morrison透過這個小說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那些,從16世紀到19世紀300年的時間,從非洲到美洲有一條海線叫做 The Middle Passage,通過這條海線有六千多萬的黑奴被送到這邊來,而且裡頭有數百萬在航程裡頭就死掉了。所以他這本書是獻給那六千多萬,通過The Middle Passage來到美洲、包括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不論是美國或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也運了非常非常多的黑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美國職棒大聯盟,很多拉丁美洲的選手也都是黑人,他們很多黑人跟當地的原住民混血(可能就是Mestizo)。因為我很喜歡看棒球,我就很喜歡看他們的名字,然後想像他們的祖先是誰、他們怎麼來的。我也常常幻想說台灣二十年後啊,我們的職棒隊伍裡頭會有很多媽媽是印尼人、泰國人、越南人、中國來的媽媽,都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生存在一個不斷混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