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如何定義一門好課? 如果我們到 Hahow 這類線上課程平台觀察,會發現多數課程的「完課率」並不高。「完課率」指的是在所有購買課程的學員中,有把課程看完、作業做完的人數比例。身為講師,我們都希望學員能確實把課程看完並學習到裡面的知識;因此,「如何讓學員願意完課?」是身為講師會時常思考的問題,也是製作出一門好課的關鍵。我認為一門好課需要具備以下 3 個要素: 內容層面 架構層面 包裝層面 本篇文章會分別從這 3 個層面切入,分享我的個人經驗與建議作法,馬上來看看吧! 內容層面:兼顧內容創作的「黃金三角」 你或許在網路上看過,在內容創作領域有所謂的「黃金三角」理論。這個理論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內容創作,包含部落格、YouTube、或是 Podcast 等等。「黃金三角」理論指出,一個好的內容需要具備以下 3 個要素: 品質(質量) 數量 原創性 然而對內容創作者來說,要兼顧這 3 個要素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有些人也會說「黃金三角」其實是「死亡三角」。我們會發現多數內容只能同時做到 3 個要素中的 2 個,例如:如果要製作品質好、原創性高的作品,通常產量並不會很高;如果要兼顧品質和數量,那原創性可能就會比較低,跟其他創作者的內容會很相似。 如果想要將線上課程做得又快又好,最好可以將課程生產流程 SOP 化,盡量減少花在重複步驟的精力,除了提高製作課程效率,也能把省下來的力氣去思考更好的企劃。對課程生產 SOP 有興趣的人,也歡迎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線上課程製作流程(四):正式製作課程》。 圖片來源:一个百大UP主的创业故事 — — Mediastorm影视飓风 架構層面:適當的難易度與上課節奏 回到文章開頭說的,線上課程的完課率多半不高,很可能是現在大家注意力有限,時間又會被其他娛樂活動瓜分,沒有辦法好好看完一支影片、讀完一篇文章,一不小心就會開始分心滑手機。因此,課程的「節奏」與「長度」的掌握也變得格外重要。 絕大多數的線上課程都是在短時間內讓你快速了解一套專業知識的概要,讓初學者也能輕鬆吸收,很像是我們在大學會上的「經濟學 101」這種基礎課程。因為難度並不高,整套課程的總長度大約會落在 2–3 個小時,讓學員最快一個週末就可以看完。如果超過這個長度,可以在課程一開始就提供學員上課建議,引導他們怎麼分階段把課上完。 決定總長度後,就可以開始切分課程單元,並規劃每個單元要教什麼內容。建議每個單元的影片長度可以抓在 7–10 分鐘,最長則不要超過 15 分鐘。一堂課程的流程大致如下: 20–30 秒:回顧上一堂課的重點 20–30 秒:介紹這堂課會講的主題 課程主要內容 30–60 秒:總結這堂課的重點精華 5–10 秒:下一堂課的預告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包裝層面:尋求專業夥伴一起優化 課程的包裝與內容同樣重要,我建議可以找專業的行銷與設計夥伴一起合作,由專業夥伴來優化課程包裝,在宣傳上會更容易吸引潛在學員。礙於文章長度的關係,這邊就不多贅述包裝課程的詳細步驟,未來有機會再寫文章與大家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結來說,一堂好的線上課程需要: 善用課程製作 SOP 來兼顧內容創作的『黃金三角』,掌握適當的課程節奏,並以吸引人的行銷與設計來包裝。 相信能夠做到以上 3 點的線上課程,都是能讓學員願意好好看完的一門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