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歷史上的今天─8月4日

    今天焦點─台灣消失的平埔族原住民
    1644年 台灣第1個外來殖民統治政權荷蘭,在獵殺台灣盛產的水鹿20年後,漸漸無法滿足需索無度的鹿皮貿易需求,開始以武力燒殺擄掠的殘暴手段,強迫從大本營台南以北到台北淡水山區的平埔族原住民,繳交鹿皮保全性命,7個月內3度出兵征伐,成功的達成殖民統治的商業利益政目標,並且食髓知味的以相同手段繼續征伐,直到17年後被從中國大陸渡海而來的漢人鄭成功擊敗驅離才告平息。
    荷蘭殖民統治台灣當局對平埔族原住住民的征伐極為血腥,1650年殖民統治台灣全盛時期,向荷蘭殖民統治當局歸順繳納人頭稅的平埔族原住民,有315社6萬8,657人,到1656年荷蘭殖民統治台灣末代總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上任時,平埔族原住民人口只剩下162社3萬多人,接近一半的平埔族原住民被滅絕,殘酷殺伐,血流成河,令人髮指。
    平埔族望文生義,是指居住在平地的人群。荷蘭於1624年在台南建立台灣第1個殖民統治政權時,台灣島上聚居至少20個平埔族社群,目前可考據的平埔族則有10個,分別是北部的凱達格蘭族(Ketagalan)、噶瑪蘭族(Kavalan)、雷朗族(Luilang),中部的道卡斯族(Taokas)、巴宰族(Pazeh)、巴布拉族(Papura)、巴布薩族(Babusa)、洪雅族(Hoanya),南部的西拉雅族(Siraya),以及東部的馬卡道(Makatao)等。
    隨著從中國大陸偷渡登陸的「羅漢腳」越來越多,在人數上居於相對劣勢的平埔族原住民,在起而抗爭無力回天下,只好遷地為良。在大清帝國嘉慶與道光皇帝統治期間,先後有4次往台灣後山東部的宜蘭、花蓮和台東進行較具規模的遷移,但仍難擋漢人在人數上的優勢,只好面對現實,逐漸與漢人混居和通婚,成為「新台灣人」,最大的特色是父親多為漢人,母親則多為平埔族原住民,簡單的說,就是只有「唐山公」而沒有「唐山媽」。
    經過數個世代持續通婚,台灣目前幾乎沒有血統純正的平埔族原住民後代,平埔族母語、風俗習慣、文化等也快速消失,但平埔族原住民和漢人結合產生的「新台灣人」血統基因已深根在台灣的土地上。
    根據台北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於2007年11月17日在台北舉行的一場國際醫學研討會中,發表「非原住民台灣人(閩南和客家人)的基因結構」研究報告指出,台灣67%父系、母系或父母任何一方血緣具有原住民的血緣基因,18%經染色體組織抗原分析也有原住民基因。
    換句話說,從血緣來看,佔台灣人口結構90%的閩南人和客家人,高達85%帶有原住民基因,估計至少有600萬人,也就是平均每4人就有1人是具有平埔族血統的台灣之子。(延伸閱讀1:迷惘台灣~我是平埔族嗎?);(延伸閱讀2:殖民台灣~台灣的主人高山族原住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