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易經》是我心目中最亮的那顆星

蔣勳老師曾經說過:
「如果在荒島上只許帶一本書,我會帶《紅樓夢》。」
在荒島上,沒有旁人,只有孤獨的靈魂。 大可以住進紅樓裡,盡情地做一個夢。
而我,在這多變的人生旅途中,若只能挑一本書上路,那就會是《易經》。
人生路上,走著走著便迷失自己。如果問易經:我這一葉扁舟將何之? 它的答覆,就如輕輕揚起的風帆,推著我們駛向正確的方向。

夫子也說過
「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則可無大過矣!」
對於這章的詮釋細節,歷朝歷代多有異同。但是一致的共識認為,夫子是把《易經》置於人生指南高度的第一人,此則無庸置疑。
自從文王將八卦相疊摩盪出六十四卦後,筮法便開創了與龜卜系統不一樣的道路。也由皇家的、諸侯的占卜專權,下降進入了士大夫[1],也就是讀書人階層,而後出易經所衍生的文化更是影響深遠。
龜卜是古老的占卜方式:由幼龜身上取得,僅保留外殼部份。占卜時,以左手摀住尾端開口,並置入三枚錢幣。右手掩蓋上方開口後搖動之,而後讓錢幣自然灑落桌面以觀其結果。(本件龜殼乃嘉義大學中文系陳茂仁教授收藏)
龜卜是古老的占卜方式:由幼龜身上取得,僅保留外殼部份。占卜時,以左手摀住尾端開口,並置入三枚錢幣。右手掩蓋上方開口後搖動之,而後讓錢幣自然灑落桌面以觀其結果。(本件龜殼乃嘉義大學中文系陳茂仁教授收藏)
然而時至今日,各種西方學說雲湧蜂起,與中國文化再次發生激盪[2]。這些碰觸後的火花更讓我們看清楚古人的智慧與遠見,更加挺立我們中華文化民族的自信,而非一味崇洋媚外。

自五年前,開始研究《易經》。
從理論開始,慢慢導向實際占卜應用。隨著一些大大小小事情的發生與應驗,便有形形色色朋友的不棄抬舉與詢問,也多少累積了不少故事。而這些事蹟不僅震撼了我,也讓我對 上天有了更高的敬意。這些點滴的體悟,漸漸滋養出一份想與大家分享、想幫助更多朋友的一顆真心與熱心。
所以,在考慮了許久之後,終於決定開闢一個新的主題一一易經事例。
不能說是全懂易經,而只能說小有心得與體會。如同偉大的牛頓,面對無垠的真理海洋,且自比為一個在沙灘上的好奇男孩;而廣袤的易經之於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是在認真接觸易經的這五年來,故事真的很多。沒有個一、兩年一定寫不完,但是不開始寫便永遠沒有機會…
《易經》一直是我心目中最亮的那顆星

[1] 這裡提及「士大夫」而非「庶民」,是以識字與否作為分別。現今雖因教育普及和識字率提高,使得士大夫與庶民的界線漸漸消失,但易經的原文艱澀仍使初學者卻步,故欲推廣至百姓之中的實為一大難題。
[2] 首次的東西方文化的深入思考與碰撞是在五四運動時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易經》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練,漸漸祛褪了神秘的面紗,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本專題由作者親身經歷與易經的占卜紀錄,用生活化的方式介紹給大家。你將會對《易經》的奧妙感到驚奇!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