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62):人的最高價值—發現天道與人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raw-image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一般的道理,是大道理。如果僅僅是聽說一個淺顯的道理,還沒搞明白,就死無遺憾,不合情理,更有違孔子的抱負。

 

參照後面子貢所說,孔子這裡的『道』是指『天道』,指宇宙萬物的本源,老子《道德經》中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通過這個本源推演和構建出來,萬事萬物都歸結為本源,又發端于本源。能給人們提供宇宙萬物一致性和秩序化的解釋,並據此創造發明。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第五)。

 

文章,一說指孔子所授的詩書禮樂;但朱熹解釋為,『德之見乎外者,威儀文辭皆是也』,言文行,一切外在的德行都算。具體指什麼,不得而知。理解為與『性與天道』相對就行了。性,指人性,人的本性。

 

子貢說,老師的文章,聽他講或看後能理解;但老師講人性和天道,聽了後卻理解不了。

 

子貢感到孔子傳授的東西,難易程度不同。一般的內容,接觸後就能理解。但孔子關於人性和天道的言語,卻理解不了。因為孔子自己也在探索之中,沒有什麼成熟的見解,可以自圓其說,所以才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自己所得不多,當然就講得少;而人性與天道又是很深奧的問題,是終極問題,是天問,僅靠聽講是無法理解的,必須靠自己去深入思考,反復琢磨才能融會貫通,搞明白。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孔子自己沒整明白,講得又少,又難理解,那學生肯定更暈乎。子貢這樣優秀的學生,也不得其解。

 

除此之外,論語中還有一處論及人性。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第十七)。孔子認為仁愛是人的本性,孟子則認為善是人的本性。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告子章句上》)。孔子和孟子的話合起來,就成了《三字經》的開篇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而荀子持性惡論,看上去與基督教的原罪論相近,但兩者的根據和展開卻大不相同。荀子算是儒家,但卻為法家重刑罰提供了依據。

 

但為何言『性相近』而不言『性相同』呢?可能孔子還是認識到人有天生的差異,《論語》中多有人的稟賦不同的論述,『生而知之者,上也』(季氏第十六)。即使仁愛是人的共同本性,但在人之初時程度上也會有所差異。人剛生下來相近的仁愛本性,也會由於慣用的不同,而變得差異越來越大。有的人保持了仁愛本性,有的人就變成惡貫滿盈。

 

而慣用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又是受環境的影響。按行為主義理論,人的品德和性格完全是環境的產物,與人的意志沒有關係。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說:『給我一打健康兒童,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為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行為主義心理學太絕對了,天生稟賦與環境都是一個人品德和行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人兩者的影響因數不同。

 

人的本性和宇宙的本源,是人類一直孜孜以求不斷思索的終極問題。孔子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不多不深,與同時期的古希臘哲學家差遠了,也比老子和莊子差。他主要致力於建立社會等級秩序。《論語》中僅就上述兩處言及人的本性,多論仁之用,而少論仁之性。算上『朝聞道』,也只有兩處言及天道。而基督教的《聖經》則有許多關於人性的探索和追問,建立有龐大而複雜的神學體系來闡述人的本性。

 

但孔子知道人性與天道是根本問題和終極問題,不得其解,遂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人是思想的動物,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巴斯卡說『人是能思想的蘆葦』,發現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是人的最高價值,是人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哲學家和科學家是也!人格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求,當人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時,能獲得無比震撼和愉悅的高峰體驗。如果在哲學和科學這兩方面有所發現有所成就,立馬死去也會心中無憾,沒有枉度一生。再活長些,也不過如此。

 

2019年10月9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為學日益"是要我們學習,那"為道日損"是要我們不作為嗎?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