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的就能失去 你已不在乎生命
是一場盛宴
或浩劫
你阻止不了葉的掉落
也阻止不了花的盛放
不如靜看
不如靜看
與美好的人擦肩
相視而笑
不必同行 ──〈一切都是為了更靠近〉
印象中的他提過要出四本詩集,這概念似乎來自佛家語的「四劫」,成,住,壞,空。忘記是在哪個場合上講的,飯局嗎?是不是老師也在的導生聚?或者是一次夜唱時的閒聊,還是海邊的漫談呢?記不起來了。
如果是本本都追的讀者,可能到這本就該發現《雪》比以往的作品更安靜。在過往讀《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都還讀得到那很純真的,如孩子般的吶喊和眼淚。我印象中沒收進《你沒有更好的命運》的更早的詩作〈他像孩子般愛你〉是研究所讀《包法利夫人》後所寫,彷彿是模擬了包法利先生的口吻對著出軌的太太艾瑪說話,透露出種種疼惜:
他給的是他的生命/不是言語/是完全的是/最溫柔的是/浪漫的極限了不是嗎/我們都拒絕相信/因為真實/因為我們只想作戲 而他依然像孩子般愛你/為你在陽光下死去/你不需要巴黎/巴黎就在他懷裡
在《雪》之中已經讀不到這樣的口吻了,我們得猜測詩人在這幾年之間是否更看透了些什麼,不再代入情感甚深,遠遠觀望如先知偶爾透露一兩句格言,關於生命,如此沉默。但巨大的安靜與沉默背後,其實是更大的毀滅,一切都會毀壞,成為灰燼:雪是灰燼、海底的光是灰燼,天空亦老,落下白髮,每個人有天都會如此失去一切。
但在失去一切之前還有許多事未完,但任何刻意追求(以及刻意追求著再也不追求的消亡)都不是他想說的,讀他的詩,不得不理解那立基於宗教的、或哲學的,對於生命的理解:
生命/本質是遊戲/你要盡興/可以認真/但不能當真/願你有一天看穿
──〈去過慢靜的生活〉
「希言自然」,事物運行的規則是「聽而不聞」的,在大音聲希當中,我們默默聆聽著某種超驗的存在法則,即便無法聽清楚「自然」在說什麼,卻順其「自然」在生長著。而一切都在變化,變化是常態,如果執著變化便是拋棄自然了。生命本質就是變化的遊戲,可以認真去玩,而不能執著唯一。在讀《雪》時,我發覺曾經很出世的詩人不見了,彷彿理解那聽而不聞的規則告訴他的事情,更是「自在」地在這些框架裡悠遊但警醒地活著。我尤其覺得那是極度靠近死亡,生命忽然要他轉向,才理解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抱歉/我見過該死的人/你不是那個樣子/好夢壞夢/都有結束的凌晨/沒有心了/日子會自己長腳
什麼是死呢,是「不活」嗎?是「厭世」嗎?都錯了。詩人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沒有心了,日子會自己長腳(跑掉)。我在想,這是不是我們一起念過的〈荒原〉,或許此刻他想的跟艾略特已經相去無幾,但他用了一個非常安靜、沉穩的姿態在說這些話了。
我常常想到他在我出第一本散文集時的對談,他說,這本書(《我的蟻人父親》)是一個禮物,無論你拆開裡面是什麼,它都是一份禮物。是的,他說的正是我想的,無論好壞,生命這個禮物,是得懷抱著本心去拆開的。說這句話的他,已經不是我在學生時代認識的他了,多麼成熟,廣闊,包容一切,寧靜同時也是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他詩裡面最常出現的意象、隱喻、也是實際的指涉:海。
海底很好
不會下雨 海底的雪
是光的殘骸 ──〈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