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重生的書店》溫柔堅毅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本《重生的書店》由紀實作家 稻泉 連於災後一年後親自走訪災區後所撰寫,故事中記錄著書店的老闆們,從面對大自然的毀滅,自絕望與到重新開始的故事,他在介紹中提到「書店老闆看著店內川流不息的顧客和排隊結帳的人龍,他們突然明暸,不只因為『人天生就有求知欲』,更因為只有書籍和閱讀能讓災民暫時逃離受災的現實,彷彿回到有書為伴的日常時光。」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是由阿發小姐設計,拋棄了所謂災後給人悲情的感受,轉而為重生希望的設計概念,設計師認為就像在書中提到的書店老闆們,從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努力的重新開始,是一種堅毅而溫柔的感受,就像封面上那手寫的文字一樣,整體並不是平面的,封面上象徵書店房屋形狀的幾何圖形則運用打凹的技巧,搭配上窗戶上的亮光,這是一本我特別喜歡的裝幀設計之一。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敘述,出自其中一間書店裡武田店長的一段話:「書店恢復營業之後,許多客人都跟我說,看到這麼多人受災,每天過得這麼痛苦,這些報導可以提醒自己,其他地方還有很多跟自己有著相同境遇的人。於是,他們也開始轉念,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受苦,想跟大家一起,齊心協力重建地方。聽到他們這麼說——」武田店長沈吟了一會兒,接著說:「讓我再次體會到紙本書與雜誌的存在有多大意義。
一直很喜歡紙本書握在手心中的感覺,很踏實!那是電子閱讀無法取代的溫度,我自己常常也何曾不是這樣躲進這個避風港裡,當龐大的無力情緒來襲時,書本的存在好像朋友一般的陪伴,靜靜地待在一旁,只要你願意伸手翻開書頁,就可以走進另一個世界,轉進另一個角落療傷也好,或只是安靜的待著也罷,回想起小時候的書店,好像總是和文具店放在一塊兒,小小的但是卻像個百寶箱一樣,卻有著滿滿的回憶,現在連鎖書店當道,卻發現許多在巷弄間的獨立小書店,別有一番特色。
誰都希望這樣的遭遇不會再有,但書店給的感動,卻一直不斷的出現在每個人的心中,為重生的未來繼續加油。
avatar-img
21會員
77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字避風港 的其他內容
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看的太重,才能客觀的看待各種狀況,產生各種應對的方式,秉持著最終目的執行,會在過程中發現,其實處在不同的角色與環境的人,都只是想把這件事情完成,保持最大的彈性放下控制,時間會是最好的解方。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我也不會從頭到尾一次看完一本書。 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特別想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語,或甚至只是一句話,但卻怎樣都想不起來,當初在哪一本書的篇章裡發現,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句你記得的話,對你的意義與幫助。
也許是《刺蝟的優雅》太過深刻,讀著作者妙麗葉.芭貝里的第三本小說《精靈少女》之前,心裡有著期待感,在進入故事後,卻發現這是不同於以往《刺蝟的優雅》的類型,一樣是文學小說但也加入了奇幻的描述,故事敘述著兩位是人類也是精靈的女孩,出生就擁有神奇的能力,在一場戰爭和預言之中,敘述著有關於「愛」、「土地」
當我結束完這兩天的實習,握著手上的書本時,湧上心頭的是一種滿滿的感動,因為這是由許多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付出與努力的人們所一起成就而來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幫助」的實踐,而每個人都是在各個環節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關鍵螺絲釘,關於閱讀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著友善的人們靜靜的負重前行。
「那一年,就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這樣離開了,你知道後來那十多年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嗎?你知道你被抓走之後,我跟媽媽弟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你知道我在學校是怎樣的被欺負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嗎?十四歲!這些年來你有問過我們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嗎?」新芳嘶吼著,對著她的父親聲淚俱下。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
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看的太重,才能客觀的看待各種狀況,產生各種應對的方式,秉持著最終目的執行,會在過程中發現,其實處在不同的角色與環境的人,都只是想把這件事情完成,保持最大的彈性放下控制,時間會是最好的解方。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我也不會從頭到尾一次看完一本書。 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特別想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語,或甚至只是一句話,但卻怎樣都想不起來,當初在哪一本書的篇章裡發現,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句你記得的話,對你的意義與幫助。
也許是《刺蝟的優雅》太過深刻,讀著作者妙麗葉.芭貝里的第三本小說《精靈少女》之前,心裡有著期待感,在進入故事後,卻發現這是不同於以往《刺蝟的優雅》的類型,一樣是文學小說但也加入了奇幻的描述,故事敘述著兩位是人類也是精靈的女孩,出生就擁有神奇的能力,在一場戰爭和預言之中,敘述著有關於「愛」、「土地」
當我結束完這兩天的實習,握著手上的書本時,湧上心頭的是一種滿滿的感動,因為這是由許多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付出與努力的人們所一起成就而來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幫助」的實踐,而每個人都是在各個環節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關鍵螺絲釘,關於閱讀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著友善的人們靜靜的負重前行。
「那一年,就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這樣離開了,你知道後來那十多年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嗎?你知道你被抓走之後,我跟媽媽弟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你知道我在學校是怎樣的被欺負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嗎?十四歲!這些年來你有問過我們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嗎?」新芳嘶吼著,對著她的父親聲淚俱下。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
Thumbnail
實體書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就像星星會因為引力而互相影響,書架上的書會因為隔壁的書而有不同的意義。書架的排列改變,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
Thumbnail
實體書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就像星星會因為引力而互相影響,書架上的書會因為隔壁的書而有不同的意義。書架的排列改變,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