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於海洋、用之於海洋」使用海洋生命既有光保護機制、或衍生的紫外線過濾劑成分,顯然應對海洋生態更安全──而這些海洋天然防曬成分,近期研究發展情況...
擦「防曬」阻隔陽光紫外線輻射,是公認的戶外皮膚健康保護措施(即使 UVB 對人體皮膚合成維生素D,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前往海邊休閒遊憩、從事海洋運動時,更是必不可少地在暴露於衣物外之肌膚部位,先抹上一層保護層。
然而,隨著海洋生態、環境毒理相關研究的資料累積──人們發現:這些對人有益的防曬劑,卻對海洋生物與生態環境(尤其珊瑚礁)造成危害。
因此,越來越多國家/地區明文禁止「特定的紫外線吸收劑或成分」使用於防曬產品(配方)中。
所以「海洋友善-防曬」在個人保養市場中,呈現越來越上漲的趨勢──因此,尋求新一代「天然永續」的防曬劑成分(原料),就是將來必走的一條路徑。(畢竟誰也無法保證,現今市場上仍可用的防曬成分,在未來的研究中,會不會也被打入冷宮?陸續被淘汰於消費者市場中...)
而利用海洋生命長期演化下來──既有的光保護機制、衍生的紫外線過濾劑成分──顯然是個對海洋生態更安全、有效的最佳選項.......
海洋-天然防曬成分
類菌孢素胺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
MAA常見於藍藻,微藻、大型藻類、和真菌生物體內。
MAA對紫外光波段310-362 nm範圍*,具有顯著吸收效果,主力防範UVA;並具有強抗氧化劑的作用,降低紫外線誘導的ROS傷害。(*紫外線光波段: UVB=280〜320nm、UVA2=320~340nm、UVA1=340~400nm)
由於發現MAA在不同的 pH 值和溫度下,具有相對高穩定性,並且廣泛分佈在細胞質中──暗示其可選作防曬劑成分的優勢。
目前已有 MAA相關的原料商品販售,如 Helioguard®365 和 Helionori®,就是主訴可幫助「抵抗UVA與抗氧化作用」的藻類萃取成分。(*不過就筆者所查到的資訊,目前這類原料更多是充當"活性"為行銷訴求加分用,非作為配方的防曬主劑使用。)
偽枝藻素(Scytonemin)
Scytonemin可被許多藍藻合成──有些藍藻會將其分泌至細胞外基質(生物膜)中,相當於在藍藻細胞外,塗抹「防曬油」的感覺。(Scytonemin是種「油性-黃棕色」色素分子)
Scytonemin具有高度光穩定性,也能對抗ROS(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藍藻,存活於高溫、乾燥或養分缺少的惡劣環境中。
多酚類(Polyphenols)
海洋生物產生的多酚類(尤其是類黃酮),來源極廣──在細菌、藻類、真菌、珊瑚、海草和鹽生植物(e.g.紅樹林)生物體內,均有發現。
多酚的的光保護活性,可以是:
- 直接的紫外線吸收能力──由於分子結構中存在多個酚環,能吸取UV能量,然後轉換成較無害的螢光或熱能釋出,達防曬作用。(另參→防曬新未來──純天然植物防曬成分SPMs )
- 或間接的抗氧化功效──同樣因其分子結構,能夠犧牲自己,清除自由基的強烈反應性,保護生物免受UV衍生的氧化損傷。
(*多酚類成分──常見如:兒茶素、類黃酮、花青素、白藜蘆醇......等──目前多是充當"抗氧化-活性"使用。作為防曬配方,頂多也就有助in vivo防曬檢測時,幫助改善最低致紅斑劑量效果。未見有實際產品,靠這類成分做為防曬主劑。)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
類胡蘿蔔素是一大類四萜類化合物,由 5 個碳異戊二烯單元形成,聚合生成 40 個碳結構,最多包含 15 個共軛雙鍵──在許多藻類中均能發現,最代表性的如β-胡蘿蔔素與蝦青素。
Carotenoid在光譜的藍綠色區域(450-550 nm)有吸收作用,幫助光合作用──因此,對於防曬立場來看。其主要提供ROS清除,來幫助對抗UV損傷,
硫酸化多醣(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SP)
SP通常由10多種單醣組成,在糖單元的羥基上具有硫酸根,包含如;角叉菜膠、瓊脂、岩藻聚醣.....等──許多海洋大型藻類(e.g.紅藻、綠藻、褐藻......)是這些化合物的豐富來源。
SP 在紫外線波段並不吸收──但在體外和體內研究中顯示出很強的紫外線防護活性,主要來自於: 對 UVB 誘導的皮膚損傷的保護作用。表現出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顯著降低細胞內ROS水平,並提高UVB照射後的細胞存活率。
黑色素相關化合物(Melanin-related compounds)
黑色素相關化合物,例如來自烏賊墨汁中的真黑色素,已被提議作為天然紫外線過濾劑和抗氧化劑,儘管它們在局部製劑中實際使用受到任何含有真黑色素的產品賦予皮膚不美觀的深色的限制。
MSMF觀點:
從上述可以發現「海洋-天然防曬成分」的光保護機制──主要2大途徑:
- 直接吸收UV光;
- 清除ROS、降低氧化壓力。
然而,從「替代既有"對海洋生態有害"的防曬劑成分」目標來看──前者直接吸收UV光能量的效力,仍不足以媲美的市面上的物理/化學-防曬劑成分;而後者的抗氧化保護作用,對所設定的目標,意義不大。
- 保護自然環境,改用「天然、可用續」的防曬成分(原料),當然是件好事、也非常值得我們為此努力並改變!
- 但如同之前文章《為了環境、海洋友善,使用「天然防曬劑」有機會?》提過的:這些海洋防曬成分,對珊瑚礁等海洋生態友好,可是是不是就等同於其對人體健康也友善?仍有需多未知存在;用其全面取代「人造」防曬劑之前,更得先確認好這些成分,用於防曬配方中的配伍相容性、穩定性與安全性如何?都通過後,才能有機會考慮產品成本、售價及使用性,能不能被市場接受?最終得有利可圖才行。不然很難推動廠商,替換現存的防曬劑成分。
總之,關於這「天然防曬劑」方面的「研究」到「實際應用」,還有不少路要走。就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