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亞熱帶國家,一般狀況氣候皆四季宜人,卻因高山眾多,冬季寒流南下時有機會飄下雪花,也就成了人們爭相搶拍和目睹的題材,但因為地點都在高山上,拍雪追雪是一件有些危險的事情,出發前要注意的事情就多了很多。
上山的裝備部分:
台灣的雪地大部分在高山,所以空氣稀薄的同時也常常有強烈寒風吹拂,保暖裝備是不可少的。
衣著:
盡量採用洋蔥式穿著,要能隨氣溫變化而改變衣服數量。有陽光的山上其實是會熱甚至爬山的狀態下有機會流汗,一旦流汗只要太陽下山或者起霧溫度驟降很容易出問題。個人建議衣服褲子都要有一件是防風防水的材質,襪子部分可以穿兩層,並套上防水登山鞋,如果真的沒有防水登山鞋,也在襪子層套上塑膠袋隔絕水分的滲入。本次上山攝影就有一個朋友因為水分滲入,雙腳連續抽筋,十分危險。
特殊裝備方面:
1. 忍者面罩(歹徒頭巾)與保暖毛帽,頭部的保暖很重要,所以要有防風面罩,不然鼻子會狂流鼻水,然後會凍到沒感覺。而且因為戴面罩眼鏡很容易起霧,建議有近視的人請戴隱形眼鏡。 2. 防風防水的保暖手套。
3. 冰爪,因為雪地很滑,結冰更滑,一定要帶,。建議是可以買十六齒或十八齒比較安全,但如果只是上去一兩次也可以用四爪的代替。
4. 墨鏡:雪季高山如果開晴天的狀況,反射很強,有時候眼睛會受不了光線,建議攜帶墨鏡擋光。
食物藥品:
保溫瓶+熱開水相當的重要,接著就是防高山症的藥品(可以用威爾鋼+普拿疼代替,威爾鋼上去前兩小時就要先服用),然後大量的巧克力,還有能夠有飽足感的麵包。如果是一群人的話可以帶高山爐上去煮泡麵就是。
攝影器材:
1. 要多帶很多的電池,溫度下降的狀況很容易高速耗電,甚至冷當。所以電池建議多帶一點。
2. 加熱裝置:如果容易上車下車改換拍攝地點的拍攝方式,因應溫度改變鏡頭很容易起霧,就需要掛加熱裝置。另外如果有要拍攝到太陽下山後,也建議掛加熱裝置。
3. 漸層鏡片與偏光鏡:相信我,在這個溫度下面如果風又強,你不會想搖黑卡的...拆裝環形偏光鏡或減光鏡絕對是對於帶厚重手套的一項考驗....要拿下手套轉鏡片更是痛苦...
//這邊只好偷偷推薦一下Higrace的攝影鏡片系統了//
4. 夠粗夠重的腳架:高山風很強,建議腳架要重一點越好,避免晃動,另外出發前要確定腳架最近都沒有洗過或碰到水,不然高山上腳架會結冰,沒有辦法拉開,會很麻煩。
交通:
這點真的要特別注意,像這次我們上山原本是搭朋友的車,裝了雪鍊。但到翠峰卻被波麗士大人趕下來,原因是因為沒有四輪傳動,前方已經撞毀好幾台車子了。
所以如果下大雪時要上昆陽必須要有四輪傳動+四輪雪鍊,不然可能會在翠峰、鳶峰或是昆陽之前就被攔下來,上雪鍊之後,開車也要小心隨時可能打滑的狀況。
於是我們就在翠峰搭了接駁車,但因為路況與沒有詢問好,所以只被接到鳶峰,然後我們只好順著鳶峰往上走,走了三公里左右,到27.5K的時候,實在是受不了(腳在痛),剛剛好有好心人開過,搭了便車上山。
接駁車費用的部分來回約是新台幣1500上下(有分搭翠峰到鳶峰、昆陽或武嶺),通 常也要問清楚有沒有限時間,有的只有一兩個小時讓你玩,建議是可以加Line,然後再約時間下山的司機最好。
但這邊要提醒一下,翠峰停車場超過五點以後會上鎖,這次我們運氣好,剛好有人幫我們開門,不然就要睡在山上了...
雪地的拍攝比起一般的拍攝更來的考驗對於攝影器材的了解,厚重的手套會影響你對於器材的操縱,所以平時就要熟悉自己的器材,另外器材也要選擇方便簡單使用的。像如果要在山上換鏡頭,我個人建議是不如直接帶兩台相機上去,一台廣角,一台標準到長焦,以避免換鏡頭時候的意外。另外山下就要做好器材的健康檢查,像是我鏡片有刮傷但沒有太在意,結果在山上拍照的時候就發生了下面這張照片的耀光,白白浪費了一張好照片。
這次合歡山的攝影,其實因為行程中太多的變數,所以並沒有靜下心來拍照,可以說是拍得非常不好。但有時攝影就是要憑著這樣的一腔熱血,才能夠換來與眾不同的人生經驗,不是嗎?
附上去年雪季的照片
筆者: 養了兩隻貓,一隻叫做咪呀,一隻叫做玄玄,曾經想成為作家,後來發現影像比文字更有傳染力,慢速快門中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