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當兵前的胡說八道]當兵前的空檔

    每個在台灣的青年,都會有個"義務役"必須做的事。而在畢業後等待當兵的期間,總會有人等得坐立難安。我在這想跟大家說,放鬆啦!

    沒用的空檔?我倒覺得是個讓人思考的時機。

    我先自我介紹
      我是有幸能準時大學畢業,並且沒聲請提早入伍或者暑假暑假入伍的青年。並打算順其自然地等待兵單,然後當完四個月兵,結訓。目前就在家中幫忙夜市的工作,預計會在年底入伍。(如果兵役處沒騙我啦。)

    啥,所以你想鼓勵人當米蟲?
      不,我並沒有鼓勵人當米蟲。我並不能得知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經濟狀況。但我倒覺得給完成學業的學生放輕鬆是值得的。
    更何況在台灣,許多職業是職業與大學基本上是連接的(血汗護理、、產學合作班、醬料等等)幾乎不會出現「我今天學完護理,考到護理師執照。那我來考個期貨交易員的好了。」這種跳脫很大、毫無邏輯的話從一個護校學生出現。(當然有例外、不過這種例外只會出現在特殊或者沒有定性的人。)大多都會是「我有了執照,我不能浪費這四年時間與金錢成本。」在這中間就間接扼殺了許多其他的職業選擇。當然,個高專業性、需要長時間培養(至少讀完四年)的職業,想要放棄也是件很難的事。
    但我希望的是"跟自己對話的時間"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

    空檔休息的重要性
    我覺得,用球賽來比喻再好不過。
      空出一段時間,就像是球賽的上下半場。學生剛過完人生最精華的求學時期,接下來的就是最重要的工作時期。這中間這段期間,球員會向教練討論戰術、人員分配、並且補水、放鬆肌肉、面對最重要的下半場比賽。而畢業的學生則需要向長輩、父母、同輩、信任的人與最重要的自己討論自己未來想做的,足以支撐人生重要下半的工作方式,並且放鬆、再放鬆。中間的銜接過程是調整自己的心理最重要的關鍵。
      而台灣的學生,總是在上一個階段中忙碌的做準備。並非不好,但我覺得就像在運動時思考運動完吃什麼。總會受到運動而選擇較為清淡、高蛋白的食物。我認為做決定的當下,一定會受到目前做的事、生活環境影響。所以我才主張在做什麼都可以的"空檔"做決定。雖然依然會受到之前經驗的影響,但至少是在體驗過許多其他事件而做下的決定。
    空檔的品質與看清自己
      空檔期一定要做那麼多嗎?我想在這幾個月頹廢不可以?當然可以,這樣最好。
      人的行為舉止都會是表現自己,不單只是外人看你,也是你自己一手造成。喜歡運動的人自然會曬很多太陽,膚色可能會更黑一點。喜歡紡織的人可能經常足不出戶,膚色就會像冰雪潔白。當然也有例外,不過我想這樣的推斷是成立的。同樣,若是在這自由的空檔每天放縱耍廢,或者每天運動學習新知。兩者給人的觀感絕對會是不同的。自己一定也能看到自己的問題。
    同時簡單的看到自己是否需要事物"拘束"自己,避免糜爛。空檔的品質也會是我認為每個人畢業都需要空檔的理由。藉由暫時的放鬆,得知自己的真實樣貌是如何。不是工作時的自己、上學中的自己,也不是情人中的自己。而是真實的自己,就這樣撒在自己面前。進而加入思考下一步的要求。

    跟自己對話
      跟自己對話與其說是與自己當朋友,不如說是更探究自己的想法。
    假如:今天店員把你加點的餐點送錯,生氣是理所當然的。但有想過,生氣的主因嗎?
    是因為肚子餓還送錯餐點而生氣?服務生一直與朋友聊天,根本不注意在你的事物?或者是堅持沒送錯而生氣?餐點等了很久還送錯?又或者認為這種問題不應發生?
    當你在不斷的詢問自己為何要生氣時,便是與自己對話。藉由不斷的對話,了解自己的弱點、問題。同樣的,當兵的空檔也是同樣的意思。藉由不斷的體驗、思考、反饋。得到自己所思考的答案,而不是別人告訴你的回答。或與答案很偏激、危險、自私、無意義等等。但會是看清自己的一大步驟。知道當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未來幾年想要的是什麼。人類活著,不能停止思考、停止與自己對話;也不請要輕易相信其他人的答案,因為那不是自己的。

    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嘗試的事,但我能相信,你將每周40個小時投入在工作,絕對無法去輕易地去嘗試你想做的。
    我已自身前幾個月的例子作為範本,可能你會認為我很廢,但這就是如果是頹廢的人每周工作48小時的情況。
    我之前都在我爸的攤位工作,每天的行程大約是,早上備貨約2小時,接著中午休息到四點半,物品上車後六點抵達現場,工作到晚上12點,洗澡,睡覺。隔天重來一次,若是夜市休息日,則是備貨4小時。我是不知道有哪個年輕人能這樣每天頂,然後還能在中午的空檔時間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何況,工作還有可能因為沒有你而停擺、這種工作真的不是平常人能做的,況且每日工作完真的很累,是沒有辦法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的。更何況我是在自家這種較為輕鬆的組織。若是在大公司、企業等地方工作,我想壓力、疲勞、社交等等的東西,絕對會能輕易的壓垮人。
    在這樣的情況,要如何做自己想做的,甚至是思考呢?我還真的不知道,因為我在工作時大多在應付客人,沒在思考。但目前脫離工作、在打這篇文章時,正是我脫離工作,與自已對話的方法。

    結論:安啦!與其想快找工作,不如趁早想想自己未來

    現在你能輕易的在網路上查到每年大學生投入職場人數,也能看到每年有多少外勞來台、基本薪資未來漲多少、定存的利率又降了多少等等等。對於未來需要恐慌的因素,只要動幾根手指頭便能輕易知道。我認為剛畢業的你其實還不用那麼在意錢的事。就像遊戲攻略、只要你知道未來每張地圖上的寶物在哪,任務路線該怎麼過。其實就不會那麼著急的想著未來有多可怕、要不要買房買車,基金股票期貨之類什麼鬼的。經歷很重要,就像上面所說,體驗、思考、反饋。透過探索讓自己成長(長大),融會貫通、看得更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