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是一個很特別的領域, 它有專業的國家證照考試, 在大學裡也有許多財經投資相關的科系, 但這些專業人士的投資績效跟他們的專業知識並沒有太大的強相關. 而且我們也常發現許多非專業人士的績效都比專業投資人來得好, 為什麼呢?
因為專業投資人士需要被評估每年的績效, 不但要跟同事競爭, 也要跟其他同業與市場績效比較, 因此他們需要頻繁地交易讓績效更好(?). 當一群聰明人每年努力交易讓投資績效更好的同時, 總有人在前面, 也有人在後面, 當然也有人在平均值附近, 但頻繁地交易只會讓交易成本變得更高, 也吃掉一部分的獲利. 最後導致大部分的人都落後市場平均績效.
至於一般散戶, 只需對自己負責, 不需跟同事同業甚至也不需跟市場比較, 因此只要買進大範圍市場的指數基金或ETF, 然後靜靜地長期持有就可取得市場平均績效, 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可惜的是, 許多散戶投資者沒有看清這一點, 反而跳進自己不熟悉的遊戲裡面...
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 ~ 查理蒙格
什麼是自己熟悉或是不熟悉的遊戲呢? 最終還是得問自己:「我是靠運氣投資還是相信機率?」許多人的股票投資都是在賭(運氣), 賭明天上漲或下跌, 賭下週上漲或下跌. 查理蒙格在 2016 年股東會的問答講過「
相信機率, 不要相信運氣」:
中國人的問題是他們愛賭,他們相信運氣,這就愚蠢了。你應該相信機率,而不是運氣。好賭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缺陷 ~ 查理蒙格
一個人如果在小事情上會衝動犯錯, 那麼大事情上也會如此. 巴菲特與查理蒙格都是非常理性的人, 他們堅持只玩自己熟悉的遊戲, 只玩對自己公平的遊戲:
有次巴菲特跟朋友去打高爾夫球,當正要打下一洞時,他的朋友跟他說這洞是最容易一桿進洞的,而且真的有人從這裡一桿進洞過,於是跟巴菲特打賭,如果巴菲特可以一桿進洞的話,他們每個人給巴菲特1000美元,但是如果他沒進的話,只要請他們吃一頓牛排就好了,朋友慫恿他說這是非常划算的交易,可是巴菲特想了5秒鐘,然後跟他的朋友們說;一桿進洞的可能性極低,幾乎是不可能,而且我也沒這個實力能一桿進洞,假設能進也只是運氣,這個打賭根本不划算。
這樣行事穩重謹慎的巴菲特為何敢在2008年公開提議跟對沖基金打賭十年的投資績效? 因為巴菲特不相信 1 年的投資運氣, 但相信10年的投資獲勝機率. 只要買簡單的S&P500指數基金與這些MBA名校畢業的對沖基金經理人比賽 10 年的投資績效, 將會有非常大的機率勝出. 下圖則是10年投資比賽的結果.
從結果來看, 儘管五檔對沖基金在第一年全部都贏巴菲特, 但十年之後這五檔對沖基金全敗給巴菲特所買的S&P500指數基金…怎麼會這樣? 主要有2個原因:
- 費用成本: 包含基金管理費, 服務費, 交易費…#%!#$#$ 一些不必要的費用, 這也是巴菲特主要詬病的地方.
- 避險成本: 對沖基金其實也叫做避險基金, 既然要避險當然要保留現金. 保留現金對於長期多頭是個重傷害. 想一想, 有100萬資金, 投資50萬S&P500, 漲了20% 賺10萬, 這樣總報酬率為10%. 嗯…我想這可以簡單解釋為何2008年五支基金都贏S&P500的原因, 不是他們選股厲害, 而是他們保留現金.
總而言之, 當你心裡想著賺大錢或賺快錢的時候, 想一想真正的投資不會是頻繁地交易, 而是買進好股票然後靜靜地長期持有:
- 在短期之內, 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也許明後天就大跌, 但績效落後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玩的是什麼遊戲.
- 市場上這麼多的投資標的與機會, 散戶根本就不需要去接觸期貨與選擇權.
- 相信機率, 不要相信運氣. 如果你沒有把握賭贏 (機率), 那就不要賭 (運氣). 那些進入期貨與選擇權市場的投資人, 靠的是運氣, 還是實力? 問自己最清楚.
- 散戶只需要買進大範圍的指數基金或ETF, 專注本業, 持續投資, 不用跟別人比較, 不用貼自己的對帳單, 這樣絕對可以打敗90%以上的專業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