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陣,關於 Matters 應該是什麼樣子,總被定期拿出來討論。
翻到 Podcas 節目《區塊勢》早期的
單集,具體的時間是 2018 年 11 月 7 日,內容是
@許明恩 邀請
@張潔平 來聊聊 Matters(當時還在封測),追本溯源,來聽聽創辦人第一手的講述,甚好。
誠惶誠恐,聽了兩遍,本文力求忠實反映所聽到的資訊,有些地方仍涉入本人的理解與詮釋,在此言明。
不可磨滅的記事本,你會怎麼用?
文章一旦發布,就會儲存於「分布式網路」
底層,別被這名詞嚇到,你可以逛逛公共節點,實際體驗一下 。若說白話,猶如電影《
功夫》裡的台詞:「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你的內容永不磨滅 ⇩。
帖子不被刪,這事在短期來看,是保障言論自由不受被動力量的干擾而消失,體會有限;時間拉長就有感覺了,想想早年的無名小站,到近期的探路客,誰能保證那些「私人公司數據庫」的壽命有多長⋯⋯此時就展現了文章上鏈的好處。
⚠️ 區塊鏈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
張潔平提到,matters.news 做為一個應用層,是內容的策展(curate)人。
縱使有一天 Matters 不在了,由於你的內容是儲存於「分布式網路」底層(與企業無關),資料永遠都在,此時若有另一間公司願意在它的應用層上,把那些資料從底層拉上來,便可重現昔日內容。
她期許,未來 matters.news 不單是個網站這麼簡單,甚至可以是一個
底層的內容庫,開放給更多接口(outlet)去應用。聽到這邊似乎豁然開朗,我想,不論是
@catding 的全站文章儀表板,或是
@鑫大叔 的標籤文章產生器,或各種日報,都表現這涵義,只是沒有商業化而已。
⚠️ Matters 不單是個網站。
底層 vs 應用層
許明恩把分布式網路「底層」比喻為硬碟,內容的存放處,且與企業無涉;而「應用層」則是企業去決定內容如何呈現,是演算法,是展示介面⋯⋯等。
Matters 的定位
✅ 內容 和許多平台一樣,不想走純編輯群控制(舉例:
大人學 官網),也不想走純使用者制定(舉例:臉書、推特)內容走向,而 Matters 在這折衷的光譜上,覺得更靠近「編輯群」一點,理由是只有一個「精華」分類,而且有它獨特的「人文精神」品味。
的確,訪談中表示 Matters 最初的定位是【華人跨地域性公共議題討論暨知識生產】平台。也不諱言,一旦開閘放水,進駐的人多,水位也會降,但希望後至者能感受這基調,帶來良性影響。
多元包容,也保有人文薈萃的鮮明。
⋯
✅ 創作有價、平台有價 原來 Matters 在初期有設計一種叫做 MAT 的累積數,不能換錢(沒有上架於交易所),那感覺像是
PTT 論壇的 P 幣,是積分。埋下【
支持創作有價】的種子,這或許也是日後與 LikeCoin 合作的契機。
張潔平不急著發行 Matters 自己的代幣(一部分因素是上線在即,時間不夠),她想先打造好
【平台的價值】,在適當的時機才要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我想這次的
Traveloggers NFT 試水溫,成果令人滿意。
這與
Potato Media 一開始的策略背道而馳,馬鈴薯是先發行自己的代幣,以「大家來嚕幣」為號召,先把用戶吸過來再說,所以鮮少在上面看到「理念不合」的爭議文,因為眾人是如此「有志一同」。
⋯
✅ 社群性、公共性
張潔平把 Matters 視為一個社群,或說【社區】(反正不是 Blog),因此特別強調【公共性】的營造,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是緊密的。
聽到「關聯」這個 Matters 獨特的功能,當初是為了讓被引用的原文,也能從下游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潤,像極
NFT 中 Royalties 的概念;另外是 Tag 用戶,雖然節目中沒聊到,但多半也是服務人群,按壓一下「穴道」有助於活絡「討論」的筋骨。
⋯
✅ 去中心化、人治
大家而熟能詳的【去中心化】,套用在 Matters 上,是指站方「不是」內容的託管者,畢竟內容儲存於分布式網路底層。
但 Matters 仍舊是秩序的維護者,這部分還是要靠【人治】,權力集中/分散程度的差異而已;方才也提過 Matters 是內容的策展人,沒有(不受)商業化廣告流量的拘束,可以把更多心思用於協助「好內容」呈現。
⚠️ Matters 的定位
◍ 內容:多元包容,也保有人文薈萃的鮮明(精華區)。
◍ 有價:創作有價,也彰顯平台的價值。
◍ 社群:強調公共性。
◍ 治理:內容託管的去中心化,秩序維護還得靠人。
尾聲:什麼才是好?
雖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不過根據節目中的示現,我們得知【公共議題】暨【知識生產】是最源頭的企盼。但也務實考量,知道開閘放水,會沖淡這理想。
順著「淡化」一詞,想把前開兩個指標,稍微放寬,稀釋一點。
公共議題令我聯想到「眾人、建設」等詞彙,或許不一定要拉拔到憂國憂民的高格局,也可以是眾人所關心的各種事物,試著(練習)多一點建設性,避免空泛/不明所以(這邊偷偷借用 Potato 的站規)。
知識生產後,如何「解密、引路」讓大家容易理解,而非曲高和寡。自己懂是一回事,教人懂又是一回事,這也一門重要的課題。
⚠️ 什麼是好?
公共議題 → 眾人關心的各種事物,多一點建設性。
知識生產 → 教人懂,為大家解密、引路。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拍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