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一位CFP的日常】「投資」,從來就不是理財問題的唯一解藥!

想用聽的嗎?
作者:蔣竣植CFP

「存不了錢的小資族,該如何藉由投資賺錢?」

近日,在投資課程的廣告文案中看到這麼一句話,乍聽之下似乎很合理,但我只想問:
「若存不了錢,請問你是拿什麼錢投資?」
或許是想透過廣告台詞來吸引人,或許是真的那麼認為投資可解決很多理財問題,但若只要透過「投資」就能解決一切的話,為何全球的CFP還要苦口婆心地將「理財」這件看似簡單的「小事」,當作個人的「終身志業」?
理想1. 靠投資,就能代替醫療保險
保險規劃的主要目的,就為了未來某一天可能的醫療費用而做準備。至於這個「未來」的時間點到底為何時,卻是個未知數。也因如此,保險規劃也可說是買個「以防萬一」。
或許未來能藉由投資累積一大筆錢以支付醫療費用,但這其中有兩個關鍵,一是未來的某一天,二是投資績效。問題是,若大筆醫療費用的需求時間點是在近期發生,投資的累積金額可能還不夠。若未來的投資獲利不如預期,該大筆醫療費用該如何支付?
你可能會說醫療費用的出現,是個未知數,但投資的結果不也是個未知數?更何況未來需要用錢的項目,或許不單單只有醫療費用……
理想2. 靠投資,就能代替原本工作
近兩年高漲的股市行情,讓不少人辭去原本的工作,嘗試「炒股」的工作。我常在想,會把工作辭掉而專心炒股的民眾,原本工作的薪資是相對較高的還是相對較低的?若是較高的薪資,由於工作責任相對較重,理當應該沒有太多時間看盤才對。反之,若是較低的薪資,上班或許有較多的閒暇時間,但可供投資的本金應該不會太多才對,若要賺到有如月薪水準的金額,其本金可能需要較多才行。
我們CFP或許會這樣建議:
「專注本業、累積本金、學習投資。」
工作30天,會有一筆確定的收入;看盤30天,不一定會有一筆投資的獲利。確定和不確定的未來現金流,實在不應該放在同一個天秤來比較,更不該拿來作為工作轉換與否的選項。工作與投資,對大部分對民眾而言,應該是兩件事才對!
理想3. 靠投資,就能代替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顧名思義就是緊急情況時能夠隨即領出並使用的資金。一般來說這筆資金僅能是銀行的現金存款,例如活、定存。有趣的是,在所有的理財工具之中,執行難度最高的就是銀行存款,因為這筆錢只能靜靜的躺在銀行戶頭內,並無法做其他理財商品的規劃。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實在太沒有「效率」了,就將其轉至投資工具,期待能做更有效的安排。但當需動用緊急預備金的那一刻來臨時,你會甘願將投資變現嗎?屆時若處於上漲的狀態,或許因為有著帳上獲利,所以還願意賣出變現。但若是處於下跌狀態,可能就只能認賠殺出來救急了!而這樣的挖東牆補西牆,可能只會導致你的財務更加的複雜、混亂。
或許,等學會了存錢,再來投資也不遲!
理想4. 靠投資,就能加速償還負債
究竟負債是怎麼來的?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買」出來的,在無法克制購物慾望的情況下,忽略了刷卡所累積的金額,出現了對繳款的誤判,而還款的無力感漸漸也就成了習慣。
當然,在負債的項目中,不是只有卡債這一項,還有房貸、車貸、信貸等。無論是哪一款,都讓人有著不小的壓力,若能加速償還負債,也就成為某種渴望。而投資的呼喚與可能獲利的吸引,就成了許多人的還債首選方式……
與投資代替原本的工作,有著類似的思維。還債是確定的,而投資卻是不確定的,如何拿不確定的獲利來償還確定的利息?若投資不如預期,甚至是透過借貸的資金來投資,是否會導致負債的黑洞越來越大?
理財規劃,重點在於資金安排運用的期間,該如何能讓風險降低、移轉。唯有風險減少,資產才能穩定。我常說:
「投資從不擔心你賺太多,而是擔心你賠到爬不起來!」
而這個爬不起來的原因,或許不單單只是虧錢那麼簡單,而是包含著上述你可能想透過投資來完成的所有項目。
投資,在低利率時代是很重要、也很關鍵的理財行為,但投資僅是理財的一環,還有生活開銷、負債、保險等項目需要我們妥善安排。唯有設定目標、專款專用,清楚每一筆資金的流向,才能讓我們的財務體質更健康!
對自身的財務感到苦惱嗎?來聊聊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