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被糊弄的金錢觀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最近看到澎恰恰的新聞,他說有位朋友找他開設劇場,要他出資1200萬元,給他擔任年收2億的總監,任何一個稍出過社會的正常人,對於這種不合理的本益比都應該認會為是單純畫大餅。不過近幾年台灣,會相信這種大餅的言論似乎不在少數,我猜可能是因為看到大陸這些年的高速發,一些草根出身的企業家講了一大堆名言佳句的影響吧,好似什麼“百萬沒什麼,千萬很簡單,一個億只是人生小目標”這些亂七八糟的口號,隨便一個211、985畢業的大學生,畢業首年就是要年入百萬,10年就要翻身上流。
  先不說如果真的人人年收百萬,稍有經濟觀念的人都會知道,物價早就是通膨到千萬級別的了。我喜歡講道理,但也不反對保有對夢想的崇景,畢竟人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但有夢想不代表可以忽視現實,這筆帳還是清清楚楚的算一遍比較好。一個普通人的工作年數差不多就是30年,而主計處統計台灣勞工薪水中位數大致上就是落在3萬5左右,我們全都假設每年領有一個月的年終,那人生的總收入也不就僅僅1365萬元而己(30年*13個月*3萬5=1365萬),這還是你位列於“中位數”的情況,別忘了可有一半的人領不到這數字的!扣掉一般生活開銷,一個月能存下1萬塊就不簡單了,你要在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存到100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放到經營的層面來講,不論是開個小店鋪還是開公司做貿易,都撓不開兩筆錢,一筆是投入成本、另一筆則是現金流,投入成本就是你買機械設備等生財器具的錢,通常這筆金額會較大,但取得的過程卻相對簡單且粗暴,第一種、自有資金,只要你有強大的背景,郭台銘一出手就是給他兒子一億去搞創業,也就才有我常戲稱它的宅男大樓的三創存在。第二種、房屋貸款,將自家的房產拿去銀行抵押換取資金,柯文哲當初選台北市長也是拿房產去拚搏,優點是利率較低, 穩定還款銀行也不會沒事對你抽銀根,台灣目前的利率大約是1%多不到2%。第三種是營業額貸款,你拿著己有在營業的會計帳向銀行當作証借貸,利率大約7%左右,除了以上這三種方式外,請不要再考慮其他手段,地下錢莊隨隨便便都20%起跳沒在跟你客氣的,不想成為下一個澎恰恰就別幹傻事。
  另外一個會關注的事項就是現金流,通常做生意的人更在意的是這一塊,因為你要拿這筆錢來支付所月的水電、人事、利息開銷。如果你是一間小攤販,每天只要跑去菜市場準備今天的青菜、肉品,那一個月所需的金額通常10-20萬就足夠了。當你的店鋪有點規模,員工人數要請到10人以上時,這時候才會需要用到百萬的現金流。而千萬元的現金流已經可以維持一家50人規模中小型企業運作了。在這要請每個初入社會的畢業生捫心自問一下,當你希望有百萬年薪時,真覺得自己的能力扺的上10個員工的店鋪營運能力嗎?想要拿到這樣的薪水,那是不是該加強不足的部份?看清現實,務實過活比較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