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社會中買房是許多人的夢想,很多人甚至將買房設為出社會後的階段目標,好像擁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是一個有為的青壯年,加上過去二十年來的房價持續走高,房地產似乎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大家擠破頭都想進入這個有房階級的宰門。另一個被視為出社會後的階段目標是年薪百萬,不論是親朋好友或是媒體,往往都會作為判斷此青年是否成功的一個依據,甚至會出現很多文章或是論壇教你怎麼迅速達成年薪百萬,或是告訴你年薪百萬的工作有哪些。
那究竟被設為薪水階段目標的年薪百萬,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呢?
辛苦存了首付與裝潢費後我一個月究竟能夠負擔多少房貸呢?
此篇並不討論現在是不是購買房地產的時機,也並不是推廣一定要將買房設為人一輩子的夢想或成就,而是希望讀者能夠有一個基本概念,不論是現在要買自住房,或是未來要買房時,都能更快速找到合適自己的房子預算,有了房子預算才能更精準的看房,並成功找到符合自己能力且喜歡的房子。
一般來說專家都會建議控制房貸在月薪的30%,筆者覺得這個建議在目前台灣的房價來說相對保守,是一個基礎概念值,但實際操作上會比較難買到心儀的房子,與現實會有一段落差,我認為應該可以考慮以下幾點做些微的調整,但最高不建議超過月薪的50%,以下排序並不是根據重要程度,必須綜合評估所有可能影響的因素。
- 工作性質:若工作性質屬於高穩定性的工作,如公務人員、教師、國有企業、軍公教、醫師等,可將貸款佔月薪的比例提高,若工作屬於較不穩定的族群,如業務、外商員工、自營商、或是體力活比例較高的行業,可降低貸款佔月薪的比例。
- 父母支持程度:雖然大部分讀者都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但不可否認,若買房有父母支持,還是會減少許多經濟壓力,比如父母願意贊助裝潢費、頭期款。若失業或是連續幾個月用錢的地方較多時,父母能夠支助幾個月的房貸的情況,可以適當增加貸款佔月薪的比例。
- 現在或未來有無生小孩的打算:若有生小孩的打算,需要降低貸款佔月薪的比例,小孩所需要的資金較難預估,時常會有臨時較大筆的花費,這時就必須保留較多的流動現金,因此需要降低貸款比例。若沒有生小孩的打算,當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時,能更快速的做出調整,因此承擔風險能力也較高,就能承擔較高的貸款比例。
- 首付、裝潢後使否留有預備金:一般來說需準備房價的20–30%以及5-10%作為房子的首付及裝潢費,另外需要預留3至6個月最低限度的花費作為預備金,可根據自己的個性及花錢習慣調整預備金金額,若預備金準備充足的話也可以適時調高房貸比例。
- 薪資收入高低:不論薪水高低,一般民眾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基本開銷,這部分是需要讀者去精算的,一般人會因為收入上升而提升生活品質,但不會完全照比例提升,因此當薪資收入較低時,再扣除的最低基本生活費用後能夠動用的資金相對就很少,例如:台北最低生活費可能在15000–20000元之間,若平均月薪為五萬時,就佔了3到4成,但平均薪資為十萬時,就只佔了1.5到2成,因此薪資較高者能提高一些貸款佔月薪的比例。
- 用錢習慣與居住地區:每個人用錢習慣都不盡相同,有些人需要給孝親費,有些人平時較省,有些人花錢比較大手大腳,因此需要考慮自身用錢習慣,這邊筆者建議讀者可以記錄自己兩三個月的花費,了解自己必要花費與不必要花費佔每個月薪水的比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發現自己的必要花費佔比超過月薪的50%時,就必須要降低房貸佔月薪的比例。若居住在都會地區,每個月可能的最低消費金額波動較大,當通膨時漲價幅度也可能較大,因此需保留多一點彈性,降低房貸佔月薪的比例。
可根據下表尋找自己適合購買房產的預算,當然必須確保自己存有一定的首付款(約為 20%—30% 左右),加上房屋總價 5-10% 的裝潢費用。
目前全球利息不斷升高,台灣雖然升息動作較緩慢,但仍達到 1.875%,因此此表以 2% 計算,其實就算是利息高於 2% 一些,還是建議讀者盡量不要太早還款,相比各種貸款或是股市中的融資,房貸利率還是相對低,因此貸款期限還是拉到 30 年為佳,且不需要急於還款。
根據上述圖表,我們可以得知年薪 100 萬,可以將預算設為約 850–1400 萬左右。若為夫妻可以加薪水加總,算出共同的預算。